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2月13日 · 這本精選集是由中華民國筆會與奧克拉荷馬大學「今日華文文學季刊」(Chinese Literature Today)共同編選陳若曦「大青魚」、朱天文「小畢的故事」、文音「國中女生的旅行與情人」、李昂「戴貞操帶的魔鬼」、廖輝英「油蔴菜籽」、林黛嫚「酒會的

    • 小確幸對應大奮鬥
    • 如何看待「狼性」?
    • 閱讀《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的三個層次
    • 延伸閱讀

    在《小確幸不該是沙漠》這篇,作者先是引用小確幸的原始出處 ──居然是來自村上春樹描寫買內褲的小小幸福感 — 這就談到村上春樹對他的定義:「想要在日常找到自己的小確幸,多少需要一些必須遵守的個人規範」。給出的實例是「耐著性子激烈運動後,來杯冰涼啤酒的感覺」。 村上春樹的個人規範,是強大的自律 — 天天跑十公里,每天跑跑跑,接著寫寫寫,每晚九點上床。換句話說,村上春樹心目中的小確幸,對應到「長期自律的大奮鬥」。 從這點看來,小確幸值得追求,看電影,吃美食,滑臉書都好,但若是小確幸背後沒有真正的人生目標與自我實現,那就成為不努力的藉口而已。 作者不一味批判或讚揚小確幸,而是把格局拉到原始出處,幫助我們重新思考小確幸的意義,以及該怎麼做。

    在《狼性不是解方》一文提到,「狼性」一詞來台,應是2013年的今週刊報導開始,之後在台灣逐漸演變成「不屈不撓奮不顧身進攻的個人特質」,但這又不同於中國人自己講的「狼性」──源自 2004年姜戎小說《狼圖騰》 ── 講的是企業特質,是群體精神。 有趣的是,台灣媒體所定義的「狼性」不只在台灣年輕人身上少見,在歐美也看不到,原因是在矽谷、西雅圖,積極進取根本不夠,還必須要有創意和獨特洞見,因此矽谷講的是熱情與使命感,不是「狼性」。再看中國,正處於摘取最低水果的階段,機會多不勝數,敢拚就會成功,故而「狼性」有效,台灣已過了這個階段,我們該效法的不是狼,而是找出天賦熱情,成就屬於自己的使命。 無獨有偶,在《大人學》網站中也有這麼一篇,是姚詩豪Bryan 對於狼性的見解,提到台灣的年輕人確實面臨困境,但...

    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之中,幾乎每一篇都看得到不同層次的觀點,觀點來自作者淵博的知識,讀來佩服之至;而且作者行文流暢,邏輯清晰,250 頁的書,我幾乎花不到兩小時就看完,時間的投資報酬率超高! 但真的只讀一遍,又浪費了這本書,我認為讀這本書也有三個層次。 首先,跟著作者的邏輯走一遍,你會發現它切入的觀點往往跟世俗不同,因此可以給你一番新的看法,提升理解力。這樣很好,但接收新的資訊還不夠,就像是在臉書上轉了一篇文章然後只能說出「哇!說得對極了!」。 讀第二遍,可以思考作者為什麼能找出這番觀點,他引用的知識來源是什麼?這樣能練習拆解社會現象,再深度分析,提升自我獨立思考的判讀力。 最後,這本書是作者在跟我們對話,最難的層次也是與作者對話;其實,這本書裡的觀點也未必就完全正確,甚至有些過於武斷之...

    第一批中國 90 後已經出家──沒狼性了,中國年輕人已被壓力壓成「佛」 「假使世界只有 100 個人……」用樂高小人窺視現今全球社會現象 在中國最紅的台灣作家?廖信忠:臺灣小清新是經濟停滯後的不得已 (本文經原作者 Ronald Chen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面對焦慮,解決問題〉。內文圖片來源:Camilla Faurholdt-Löfvall, CC Licensed)

  2. 2014年10月6日 · 故事架構沒有交代清楚,但 我讀懂了這種「思念」揪心的痛 : 失去了,卻苦苦追尋、等待;消失了,卻又希望失而復得。 黑暗和鮮豔色彩的交錯,彷彿有帶來了美麗希望。

    • 小畢的故事 侯蘊華1
    • 小畢的故事 侯蘊華2
    • 小畢的故事 侯蘊華3
    • 小畢的故事 侯蘊華4
    • 小畢的故事 侯蘊華5
  3. 2018年1月17日 · 一個新北基層員警的過勞告白. 去年底,新北市傳出老舊公寓火警,副市長侯友宜成立「清樓專案」小組,帶著大批員警浩浩蕩蕩前往各住宅突襲檢查…… 不管是平時的巡邏,還是臨時支援的勤務,我們都可以看見警察的身影,但這群人的勞動條件與勤務狀況,真的有被看見? 真的有被檢討嗎? 根據去年的調查結果, 新北市的警民比為 1 比 562,在六都之間排名第二,比起警民比最低的台北市,平均每一位警察要多負責一百多位民眾,工作與勤務壓力之大,不難想像。 相較於台灣,鄰近的香港警民比則是 1 比 150 左右 ,差距相當明顯,也反映出台灣在警察政策方面的問題。 「新北。

  4. 2015年4月1日 · 華西街是本區另一條大名鼎鼎的街道。 清朝時,這一帶因巷道彎曲,俗稱「凹月斗仔」,是船夫與碼頭工人的落腳處,娼寮、酒樓次第開張;日治時期更被指定為風化區,豔名遠播。 二次戰後才改名為「寶斗里」,依舊是紙醉金迷的胭脂巷,直到民國八十六年,台北市政府決議廢除公娼,才結束本地的風花雪月史。 近年來改闢為觀光夜市,提供中華民俗藝品和台灣小吃進駐,吸引大量遊客慕名前來,成為本區最繁華的地段。 (西園路,早期市郊商與商鋪集中的舊街) 至於廣州街、西園路的發展,則與龍山寺的興建有關。 目前西園路上仍有為數不少的佛具店、繡莊,而廣州街上的艋舺隘門、淡北育嬰堂碑、黃氏宗祠等都是著名景點。 西園路過了桂林路口,就是昔日郊商、商舖集中的「舊街」,歷史僅次於蕃薯市街。

    • 小畢的故事 侯蘊華1
    • 小畢的故事 侯蘊華2
    • 小畢的故事 侯蘊華3
    • 小畢的故事 侯蘊華4
    • 小畢的故事 侯蘊華5
  5. 2015年4月2日 · BBC 文化網把 1925 年評為「文學史上最偉大一年」。. 那年,海明威短篇故事系列 《我們時代》 初登美國文壇,費茲傑羅《大亨小傳》出版,雖然我們無法趕上時光列車回到過去,但拜讀過各大經典文學作品你,同意 1925 年輝煌嗎?. 英國現代主義 ...

  6. 2014年11月14日 · 你還記得小時候必寫的作文題目:「我的志願」嗎?. 當時,你可能想當老師、當超人,或是當總統?. 但是現在的童書繪本,卻要傳達出一個訊息: 不論你做哪行?. 但「長大要當一個有良心的人」!. 《 會呼吸的麵包與麵包師傅 》裡,主角小女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