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2月3日 · 「誰跟你是台灣人? 」—— 跳脫大思維,從離島角度思考「台灣」的現在、過去與未來.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1-02-03.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 觀臺灣第 47 期: 》,由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首圖來源: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BO》編輯檯好書推薦:《 觀臺灣第 47 期: 》】 > 到博客來找這本書. 最適合閱讀本書的讀者:台灣四面環海,在豐富的天然環境與多元族群交織下,孕育出獨特的面貌;但你曾跳脫「本島」中心,從台灣周遭離島回看本島嗎?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台灣人在出不了國的情形下,開始往山上、離島跑,一度造成「偽出國」旋風。 不過,在旅遊途中,你是否真的有認識台灣外,改變「大思考」的模式呢?

  2. 2017年4月20日 · 你怎麼可以干預女兒的人生。 八田與一和外代樹終於順利成婚,婚後八田偕同妻子,定居台灣。 回到台灣之後,八田與一先前提出的「嘉南平原灌溉計畫」在土木部裡引發討論,若真的動工,將會是全亞洲最大的工程,然而,高額的興建經費恐怕拖垮財政;八田與一面對各方質疑,不改立場,他說:「有錢沒錢,我們的財政部門要去考量,我是在做我自己該做的事。 想該如何把台灣的經濟、民眾的生活照顧好……」 八田與一的計畫極具前瞻性,卻因預算問題遭到駁回。 然而,1918年日本本土發生「米騷動事件」,總督府決定興建「嘉南大圳」。 台灣嘉南大圳貯水池堰堤工事。 (圖片:Wikimedia Commons) 「公共埤圳官佃溪埤圳組合」於是成立,由八田與一率領80多位專業技術人員完成興建之前的實地測量以及相關設計規劃、工程事宜。

  3. 2016年9月23日 · 遠離家鄉八十年,一群漂洋過海移民沖繩的台灣血脈、人生最後的返鄉之旅.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1930年,有一群從台灣漂洋過海,到沖繩八重山群島移墾的台灣人。. 他們曾經不被認同是日本人,也不是台灣人;無國籍長達三十年,最後才在法律 ...

  4. 2020年12月31日 · 英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的 Martin B. Richards 教授與研究團隊則於 2016 年提出人類基因體分析結果,強調太平洋民的粒線體 DNA 出現在當地的時間,遠早於南民族自臺灣出發。 他認為南語系的傳布可能主要由文化因素造成,而非單純的民族遷徙。 「出臺灣說」與臺灣歷史關係重大,由許多學者交互辯證,資料大多屬於考古人類學、人類遺傳學、語言學。 原本與此議題全無關聯的植物分類學家鍾國芳,卻因為他的台大學長、樹皮衣研究者張至善的提議而投入研究,帶著纖維堅韌細長的構樹加入「出臺灣說」知識與論證的交織行列。

  5. 2020年1月22日 · 稻米是人類重點糧食作物。 數千年來,人類不斷汰選稻米,挑選顆粒大的、不容易落粒的、稻榖上沒有芒的……一代又一代馴化的故事,深藏在稻米的基因裡。 中研院植微所邢禹依特聘研究員,帶領團隊研究山地陸稻的基因,破解了臺灣蓬萊米身世之謎,也找到南語族遷徙的線索。 跟著研之有物一起來了解! 臺灣人是吃米飯長大的,不過,我們不光是「吃米不知米價」,往往連吃的是什麼米都搞不太清楚。 我們現在吃的米飯大多是「蓬萊米」,而常吃的米食,像米粉、粄條、碗粿等等,則是用「在來米」加工製成。 但我們偏好吃蓬萊米,其實是日治時期才開始的。 之前,臺灣人吃的米主要是在來米,意思即「在地既有的米」。 日治時期,為了迎合日本人的口味,才引進日本的「稉稻」,經過育種改良後在臺灣大量種植,就是蓬萊米,意思是「來自蓬萊仙的米」。

  6. 2021年2月9日 · 「清朝的名稱是臺灣府城,『臺灣』一名,起初是指臺南一帶的某個區域,爾後成為整個臺灣的名字。 」來到臺灣的前幾年,偶然閱讀到的這段文字,將我再次帶往臺南。 為了記錄不一樣的臺南,我的視線並未看向這座城市的代名詞一一歷史與美食,而是朝向臺南西北的海邊。 我抵達的地方是「井仔腳瓦盤鹽田」。 這裡是從製造井鹽的地方誕生的小小鹽之鄉,擁有全臺灣最美麗的夕照鹽田。 黃昏時分,在空拍鏡頭下,覆蓋著薄薄水面的鹽田寬廣無際,我拍到了宛如明鏡的水面全景。 剛好飛過天空的鳥群、猶如富士山般的小小鹽山,還有夕陽餘暉,全都映照其中。 很不可思議,那句話又閃過我的內心——「臺南臺灣,臺南就是臺灣的起源啊! 」。 哩賀,歹丸。 雪山登山口服務站 Trailhead Service Station of Mt.Syue.

  7. 2020年12月10日 · 鬼蝠魟(manta ray,俗稱魔鬼魚)是世界最大的魚類之一,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瀕危」等級。 據《 自由時報 》報導,近日有潛水客在墾丁水域記錄到罕見的「鬼蝠魟」,讓各地潛水愛好者瘋狂! 鬼蝠魟「愛玩繩」的特性讓牠成為台灣漁民的常客,不過因屬「瀕危」等級,不小心捕獲時應通報,不過,現行的台灣社會對於海洋生物真的夠友善嗎? (責任編輯:徐捷) 圖片來源: wikimedia ,CC Licensed。 文/ 社團法人臺灣永續鱻漁發展協會. 前一篇文章我們嘗試透過敘述的方式分享混獲的問題 出國看鬼蝠魟價值高,為何台灣漁民要抓來賣? 換位思考讓你對漁業政策了解得更全面 ,這次我們再從實際案例,來分享鬼蝠魟等潛水明星物種在台灣遇到的現況! 身為海島國家,我們對海洋生物夠友善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