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張曉風創作過 散文 、 新詩 、 小說 、 戲劇 、 雜文 等多種不同的體裁,以散文最為著名。 她的成名作《 地毯的那一端 》抒寫婚前的喜悅,情感細膩動人,但她的成就並不止於此。 她其後的作品在內容和技巧上都不斷發展和突破,從描寫生活瑣事,漸漸轉變為抒寫家國情懷及社會世態,融入 哲理 ,不斷開拓。 主要作品有《白手帕》、《 紅手帕 》、《 春之懷古 》、《 地毯的那一端 》、《 愁鄉石 》和《 我喜歡 》。 張曉風是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 吳三連 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 聯合報文學獎 得主,曾經榮獲十大傑出女青年。 有多篇作品入選大陸及台灣中學的教科書。 張曉風篤信宗教,喜愛創作。 小說、散文及戲劇的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

  2. 立法委員. 爭議. 資料來源. 外部連結. 張曉風. 3 種語言. 臺灣正體. 工具. 張曉風 (1941年3月29日 — ), 筆名 曉風 、 桑科 、 可叵 ,籍貫 江蘇 銅山 ,生於 浙江 金華 ,成長於 臺灣 臺北市 、 屏東縣 。 畢業於 東吳大學 中文系,曾任教於東吳大學、 香港浸會學院 、 國立陽明大學 。 著作以散文著名,兼及小說、戲劇、雜文。 亦關心國文教育、環保。 曾當選 立法委員 ,後辭職,現為 親民黨 環保、文化高級顧問。 經歷 [ 編輯] 張曉風呼籲政府不要毀壞202兵工廠綠地. 出生於 浙江 金華 ,八歲隨父母遷台,畢業於台灣 東吳大學 中國文學系。 曾任教 東吳大學 、 香港浸會學院 、 國立陽明大學 。

  3. 1987年6月1日 · 寫了二十多年出了三十多本書張曉風仍覺得寫得不夠好」。她形容自己眼高手低」,但常安慰自己總比眼低手低至少還有個目標可以追尋在生活上張曉風被朋友封為效率專家」,把時間做最有效的運用

  4. 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 曾任東吳大學助理教授、《論壇報》副刊主編、陽明醫學院教授、香港浸會學院客座教授。. 現已退休任陽明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教授。. 文學風格. 張曉風的創作文類以散文為主兼及小說劇本報導文學和兒童文學。. 余光中曾評 ...

  5. www.openclass.chc.edu.tw › years › 109張曉風簡介

    文學風格 張曉風的創作文類以散文為主兼及小說劇本報導文學和兒童文學余光中曾評其散文特色散文有一股勃然不磨的英偉之氣知性兼感性在視野上能把小我拓展到大我

  6. 其他人也問了

  7. www.wikiwand.com › zh-tw › 張曉風張曉風 - Wikiwand

    張曉風 ( 1941年3月29日— ), 筆名 曉風 、 桑科 、 可叵 ,籍貫 江蘇 銅山 ,生於 浙江 金華 ,成長於 臺灣 臺北市 、 屏東縣 。 畢業於 東吳大學 中文系,曾任教於東吳大學、 香港浸會學院 、 國立陽明大學 。 著作以散文著名,兼及小說、戲劇、雜文。 亦關心國文教育、環保。 曾當選 立法委員 ,後辭職,現為 親民黨 環保、文化高級顧問。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403. 張曉風(1941年3月29日—),筆名曉風、桑科、可叵,籍貫江蘇銅山,生於浙江金華,成長於臺灣臺北市、屏東縣。 畢業於東吳大學中文系,曾任教於東吳大學、香港浸會學院、國立陽明大學。 著作以散文著名,兼及小說、戲劇、雜文。 亦關心國文教育、環保。

  8. 2024年3月11日 · 書中文體多變張曉風既能以書信體緩緩道出對歷史人物王安石的不以為然也能透過和 星雲法師 的一頓餐敘看見大師如何巧用沉默應對政客的蠻橫。 張曉風也深諳自嘲,她以林青霞 香港 豪宅起火後發現有「十八個阿嫂」為例,調侃自己就是家中不支薪的「十八個阿嫂」。 「春暉閣裡—訪蘇雪林教授」是書中完成年代最早的一篇,寫於1988年。 當時張曉風受聯合文學總編輯馬森之邀,前往成大採訪92歲的文學大師蘇雪林,讀完就明白張曉風為何把舊作放於新書。 她透過蘇雪林之口談文學家如何面對「老年沮喪症」,也犀利剖析胡適老勸別人寫回憶錄,自己卻寫完「四十自述」便封筆不再寫五十、六十自述。 隔了40年再看這篇才女的「生命的晚年」,相信作者和讀者都是點滴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