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2月21日 · 曾品滄讀碩士班時我在國史館工作負責管理蔣中正總統檔案也曾接觸尚未解密的白色恐怖檔案等等如果我運用這些齊全的史料寫論文可以很快就畢業但我的性格不太適合研究政治史。 尤其是研究令人感傷的白色恐怖歷史,長期下來恐怕精神會受影響。 雖然研究這類歷史是我身為歷史學家的責任,但不會想把它當作畢生志業,所以博士班就確認自己要研究生活史。 生活史的史料需要自己尋找,主要來源為早期的報章雜誌、日記、帳簿、口述歷史。 雖然生活包含食衣住行育樂,但在這些史料中,「吃」最常被記錄下來,因為以前的人每天都要消費食物,但一兩年才買一次衣服,蓋房子更不用說,所以就從「吃」來還原歷史生活。 研之有物:有吃過現在已經消失的台灣料理嗎? 曾品滄: 鹹的醃芒果,你有吃過嗎?

    • 原本臺灣主權移交中華民國的可能性
    • 國共內戰使美國對中華民國政府的支持產生變化
    • 韓戰讓美國對臺灣主權的看法明確化
    • 《舊金山和約》讓臺澎主權懸而未決
    • 結語

    先來談談臺灣主權為何有移交中華民國政府的「可能性」。 這裡講的「可能性」是指二戰末期,基於美中體制的互惠考量,美國的確是準備讓中華民國擁有臺灣。1943年3月,美國羅斯福(F. D. Roosevelt)總統在華盛頓與英國外相艾登(A. Eden) 會談時,就曾提議戰後將臺灣交給中華民國。 為何美國會有上述的提議?當時第一夫人宋美齡在美國有強大的遊說團,加上羅斯福擔心中國會單獨與日本媾和,退出戰局,因此同意臺灣「歸還」中華民國政府。而羅斯福的目的在於:1.拉蔣抗日,2.以華制日,防止日本戰後東山再起,3.尊重中國領土完整,博得正義的喝采。 另一種說法是,1945年7月美國國務院原有意在臺灣成立一個過渡的軍政府,但因為在8月3日的海陸軍聯席會議中,羅伯茨陸軍准將(F. N. Roberts, ...

    但是緊接著發生國共內戰,儘管國民黨得到美國的全面支持,還是遲遲無法獲得決定性的勝利。為了跟中共解放軍進行長期鬥爭,國民黨高層早在1948年,即就黨、政、軍、財、文中心遷往何方進行過討論,最後蔣中正採取了歷史地理學家張其昀的建議,決定遷往臺灣,空軍學校、研究機構等率先遷臺。 然而,美國對於蔣中正的遷臺計畫和行動表示詫異。美國在華聯合軍事顧問團團長巴大維(David D Barr)少校認為: 另根據1949年1月19日路透社的消息,美國繼續警告蔣中正不能遷臺,因為還沒與日本簽訂和約。 對於國際上的現實,蔣中正似乎心知肚明。1949年1月12日,他曾電責陳誠在記者會中「臺灣為剿共堡壘」的發言失當,因為臺灣究竟能否做為中華民國的領土,還有很大的變數。他在給陳誠的信中說: 信中已經很清楚的點出「此時」...

    一般皆同意1950年6月韓戰爆發後,美蘇冷戰局勢嚴峻,臺灣作為美國在西太平洋第一島鏈中圍堵共產陣營的樞紐,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因此,美國改變了他們對臺灣的態度,宣布「臺灣海峽中立化(the neutralization of the Straits of Formosa)」,美中合作體制重新確立、強化,讓原本風雨飄搖的中華民國政權得以繼續留在臺灣。整個過程中,中華民國政府似乎完全處於被動狀態。 然而,幾乎在1月美國發表對臺不干涉聲明的同時,美國國會也否決了對南韓李承晚的軍經援助方案,加上臺、韓均未被劃入美國的亞太地區防衛圈內,似乎顯示杜魯門政府拋棄了蔣中正和李承晚。 事實上,早在1949年12月20日的「黃少谷、董顯光呈蔣介石」的對韓特別外交檔案中,即揭露了李承晚有意提供韓國境內的海、空軍基...

    既然美國已取得蔣中正的諒解,下一步就必須簽訂正式的國際條約,以確認臺灣的法律地位未定,因此事先斟酌如何擬定對日和約是很重要的。美國國務院杜勒斯在1951年4月24日向顧維鈞轉述美國致英國的一份備忘錄中說: 根據這份備忘錄,就能理解為什麼美國既然支持中華民國政府,卻沒有堅持在對日和約中要寫清楚將臺澎主權歸還中華民國?因為當時兩岸政權都接受「一個中國」,而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由於中華民國在中國大陸的政權已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如果對日和約明白寫出要將臺澎主權轉交中華民國,則中共大可以國共內戰尚未結束為由,追殺逃到臺灣的國民黨。屆時,美國的任何干涉都將被批評為干涉中國內政,完全失去正當性。 因此,1951 年通過由48 國簽署《舊金山和約》,其中第二條乙項(b)規定:「日本放棄對於臺灣及澎湖群...

    關於臺灣的主權,中華民國外交部在官網宣稱,透過「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日本投降文書」,以及《中日和約》的相關條文,已經確認臺灣的主權歸屬於中華民國。從馬政府時代就透過課綱與教科書,希望教導人民認知和相信。 但《舊金山和約》根本就沒有寫明日本將所放棄的臺澎主權給誰。而且從國際現實來看,因為臺灣主權未定,美國才能派遣第七艦隊協防臺灣海峽,臺灣海峽才不至於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海,確保了臺澎不被中國併吞。 外交部文件寫道: 還有,因為臺灣主權未定,儘管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也認知(acknowledge)到中國主張「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美國還是能夠由國會制定《臺灣關係法》,繼續賣防禦性的武器給臺灣,讓臺灣擁有自衛的能力。 因此,中華民國政府應該承認臺灣主權未定這件事,坦承真正屬於自己管轄的...

  2. 2017年3月9日 · 書寫文字起源於蘇美, 這是一個位於美索不達米亞的王國(位於今天的伊拉克南部),這裡像是定居文明的某種原型版本,是目前已知首先懂得廣泛運用車輪、灌溉、耕犁和拱門的地方。 距今八千年前,這群「黑髮人」民族(這是蘇美人對自己的稱呼)停止原先的四處徘徊,或者只是向南方遷徙(他們的發源地至今仍在爭議當中),開始建造城市。 在這些蘇美人建造的城市裡,有一座名為烏魯克(Uruk),在西元前四千年時,開始以記號圖示保存話語。

  3. 1970 年,美國在越戰中耗費大量軍資,國內反戰聲浪興起,為能有效打擊蘇聯,尼克森總統決定與當時和蘇聯交惡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於是,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一直卡在聯合國關於誰能代表中國的問題,就在美共建交後解決了,台灣退出聯合國,不再代表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則進入聯合國,成為國際承認的中國。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這個黑箱的 2758 號決議。 圖片來源: wikipedia. 當時聯合國代表提出,只要蔣介石願意改國號,中華民國就可以留在聯合國。 然而,這項提議卻被蔣介石否決了。

  4. 2014年9月25日 · 精緻化台菜的起源. 台灣的酒家菜可推算到日據時代,也就是民國初年,至今約百年歷史,當時的酒家是台灣最高級的餐館,菜色細緻、注重刀工與擺盤。 到了光復後的 1960 年代,第二代酒家興起,並形成百家爭鳴狀況, 先從日據時代說起,酒家菜講究排場與禮數,日式台灣味的料理屋興起,藝旦作陪的酒家成了士紳、官員、員外們擺排場應酬的絕佳選擇,就好比現在的五星級大飯店一樣,包括台北萬華、大稻埕圓環,都有規模極大的酒家存在。 能到酒家消費的族群並非尋常百姓,具有主人與客人都有面子的象徵意義。 早期台灣酒家以艋舺、大稻埕最密集,包括日據時代的東薈芳、平樂遊、江山樓、蓬萊閣、東雲閣等名店;台灣光復後,大稻埕一帶的白玉樓、百花紅、黑美人接連開業,夜夜笙歌中,伴隨著台灣經濟起飛;北投吟松閣、新秀閣也在同一時間竄紅。

  5. 2016年12月2日 · 台灣歷史是由歷代殖民統治政權所詮釋,原住民族歷史在漢人筆下的「台灣四百年史」中,一直扮演著卑微、無聲且奴子不如的角色,不是一筆帶過,就是被以刻板、汙名的角度描寫、傳播。 歷史故事的本質應是無色的有機體,經過刻意描繪渲染後,呈現出詮釋者所要呈現的非原有面貌,只有褪去虛假的外衣,才能嶄露出最純淨的原貌。 近年來,美洲原住民族開始有機會向全世界講出他們眼中的哥倫布,他們控訴哥倫布不是偉大的航海探險家,更不是發現新大陸的英雄,而是對美洲原住民族開啟一連串殘酷侵略行動的殖民者。

  6. 2015年4月1日 · 台北市最老的街. (龍山寺是萬華最重要的信仰中心,捷運板南線通車後,到這裡進香更是方便得多了) 艋舺的發展由淡水河畔開始,往內地呈「廿」字形,貴陽街是全台北市最老的街,也是艋舺興盛的起點。 早期漢人從河口上岸開墾,常到此地與平埔族人交易蕃薯,舊稱「蕃薯市街」;日治時,改名發音相近的「歡慈市街」,並被劃入「遊廓」〈即風化區〉內,因此街上有不少的妓院,住戶也以日人居多。 至今仍遺留著洋樓建築和傳統雜貨小販、糕餅店、香鋪等,百年老店「新協和藥行」、艋舺教堂、青山宮均位於貴陽街上。 (夏日炎炎,許多台北市民都匯到青草巷買些青草熬成驅暑的飲料。 乾隆年間,地藏王廟的興建,帶動了西昌街的發展,二二四巷內聚集了數十家草藥店,形成了歷史悠久的「青草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