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2日 · 微軟發布的新聞稿指出, Mia 有助醫生發現比過往多 12% 的罹患者,且還能讓掃描檢查的工作量降低 30%,讓整個過程更有效率 。. 不過最值得一提的,還是它 能即時發現連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士也難以察覺的癌症患者 ,且沒有漏掉任何醫生也看見的案例 ...

  2. 2020年8月19日 · 照護線上 2020-08-19. 圖片來源: 照護線上. (本文經 照護線上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奪走賈伯斯性命的——神經內分泌瘤(懶人包) 〉)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蘋果前執行長賈伯斯過去在做全身健康檢查時,意外被告知有個胰臟神經內分泌瘤,最後因為胰臟併肝轉移而死亡。 原本少見的神經內分泌瘤,怎麼會在近數十年來,發生率不斷上升? (責任編輯:陳致加) 文/白映俞. 我們平常講「肺癌」、「大腸癌」、「肝癌」、「乳癌」時,你都可以直接知道,這是長在「肺臟」、「大腸」、「肝臟」、「乳房」的癌症,只有這些癌症轉移的時候,才會跑往身體他處。

  3. 2018年11月26日 · 員工罹致死案纏十年 三星終道歉賠償〉。首圖來源:上報) 更多三星消息 【血腥半導體】三星多名員工死於白血病,他們的死卻成了政府「機密」 星海爭霸 AI 大賽冠軍出爐!沒用機器學習的三星,打爆臉書在內的二十幾個 AI 選手 搶世界第二!

    • 在醫院住到死還是回家?
    • 日本推三種善終方式,因應高齡社會
    • 推薦閱讀

    「你們不是安寧病房嗎? 怎麼越住越不安寧。」一陣咆嘯過後, 陳先生(家屬)語重心長的說:「如果不能住到走(死), 我覺得安寧病房就失去安寧的意義了。」 「你們再騙我,不讓我回家,我要拿刀子自殘。」76 歲張爺爺用顫抖的手激動的寫在紙上。爺爺已經絕食抗議三天了。爺爺的子女都要上班, 他們紅著眼眶說:「擔心生性好動的爺爺,回家會亂跑出去買菜,又害怕他回家會加速死亡。」 事實上,爺爺堅定地表示回家的意願,曾經在請假後回醫院途中試圖跳車逃回家,但他的子女仍然不斷與醫師溝通,堅決不讓他出院, 要醫護團隊配合安撫。最後,張爺爺把自己的心關起來,繼續絕食。 「醫師你說什麼我都聽不懂? 沒有人喜歡住院,但你看阿母這樣怎麼能出院,如果回去又吐的話,我們還是會把她送去別家醫院。」 惡性腸阻塞讓王媽媽寢食難安, ...

    日本在宅安寧協會會長、小笠原內科的小笠原文雄醫師,最推薦的善終套餐有:「希望死」、「滿足死」和「接納死」三類。 希望死是依照本人意願的死亡。滿足死是即使不能百分之百依照自己希望的方式死亡,至少還有 80 分令本人感到滿意。通常,陪伴的家人看到自己親人可以滿足死,也會感到很幸福。最後一類接納死,比較不容易理解。臨床上往往會出現一種狀況是,本人的意願和家屬的想法並不一致,這時怎麼辦呢? 如果能讓雙方一步一步地靠近,最後達成共識,對本人來說,對家屬來說,都可以接受, 稱之為接納死。是協調下的結果。 小笠原醫師的團隊, 以照顧獨居的人在宅臨終而聞名。百分之 95 經手過的個案,能夠在自己希望的地方善終。他們認為能從百分之 85 提升到百分之 95 的在宅善終率,關鍵在於導入 THP 制度(Total...

    【打造以「家」為中心的醫療】一名醫師親臨日本「在宅醫療」現場:生命最終,醫療只該是「支援」 護理師被病人用剪刀刮肚皮,院方卻用「兩顆蘋果」安撫!台灣多數醫療暴力,在高層摸頭下不見天日 【什麼?!這樣也叫不平等?】那些「手大」男性沒有想過的困擾,鋼琴、iPhone 的尺寸其實是專為男人設計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在宅醫療 從 cure 到 care》,由 天下文化 出版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xfuel。)

  4. 2019年3月20日 · 友專說,黑色素細胞瘤是皮膚癌當中最惡性的一種,全台每年有 3000 至 4000 人罹患此病,但這種可怕癌症往往起源於一顆不起眼的痣,若能趕在 0 期、1 期治療幾乎可完全治癒,若拖到 3、4 期死亡率恐超過50%。 北醫大應用 AI 研發「痣能達人 MoleMe」,正確率高達 93% 他表示,從痣演變成會經過一段「變性」過程,可能只要幾個月,也可能耗時 10 多年,為了幫患者判斷身上的痣有無異常,台北醫學大學耗時 1 年利用 5000 筆醫療影像資料庫,結合人工智慧(AI)技術深度學習,研發出「痣能達人 MoleMe」聊天機器人。 友專說,民眾只要加入「皮智-痣能達人 MoleMe」LINE 官方帳號,用手機拍攝身上的痣並上傳照片,就能分析這顆痣的異常風險,正確率達 93%。

  5. 2021年3月5日 · 電影《百日告別》脫胎自導演林書宇的真實人生,當他曾在生死邊緣的掙扎,終於逃出悲傷的泥沼之後,他便寫下了這個故事。 劇情以相互呼應的雙主線進行,片中主角兩人上了山遵循宗教儀式的傳統,個別為失去的另一半送別。 在緩慢的電影節奏中,兩人不確定哀悼是否真的能帶領他們走向痊癒? 而「百日」究竟是逼著自己痊癒的期限,還是遺忘的終點? 圖片來源:《百日告別》劇照. 「但沒關係,帶著傷痕的心更溫柔;就往下走,帶著淚水浸潤過的勇敢往下走。 電影中說,做七儀式是一種對往生者的祈福,但我卻覺得更像是在提醒我們: 他們真的走了,留下一個期限,好讓我們放手。 面對死去之人的離開,勢必有無可避免的傷痛,更不確定是否痊癒。

  6. 2020年11月27日 · 照護線上 2020-11-27. 圖片來源: 照護線上. (本文經 照護線上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只做乳房超音波可以嗎? 外科女醫圖解說明 〉)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乳癌是發生率最高的女性癌症,黃志旻醫師建議在30歲左右,女性就要開始定期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 但如果從來沒做乳房檢查,是不是對於流程和診斷結果都充滿疑惑? 來看看醫師的詳細解說。 (責任編輯:陳致加) 文/醫師 黃志旻. 超音波的技術原本都掌握在海軍手上,或運用於工業技術發展,大概於1950年代開始,醫學開始採取超音波的技術來做各種檢查。 現在準媽媽們做產檢時,總會從超音波影像中看到貝比的頭部、小手手,並存留下各種可愛的影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