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11日 · 文 /心理諮商師 盧 這個世界是非常殘酷的, 兩個人在一起,如果是出於肉體或者功利的原因,關係就比較淺薄。 如果有一天你沒有錢了,你對他/她沒有用了,他/她可能就會離開你。

  2. 2019年12月23日 · 一名心理諮商師( 心岸姐姐 )道出一件有趣的事實,當有人來找她尋求感情諮商,向她傾訴各種煩惱:老公出軌了、愛人對我冷暴力、老婆愛亂發脾氣、另一伴性冷感⋯⋯而他們找不出根本原因在哪裡。 當諮商師問,「你們以前感情好嗎? 」對方回答:「我們以前感情一直很好! 」再接著問怎麼樣感情好? 聽到多數人的回答,諮商師眉頭一皺,似乎找到問題源頭——因為大多數個案認為的感情好,僅止於表面上的感情好罷了。 諮商師也遇過那種長得很漂亮、家境背景良好的妻子,百思不解地問,為什麼我老公要在外面有小三? 小三沒我漂亮,沒很年輕,條件也沒我好,就是個普通女人。 細問一下他們日常的夫妻生活,的確跟上述那些表面夫妻一樣, 上班、下班、帶小孩,日復一日的吃喝拉撒睡,但真的有比較內心的談話或交流? 也許有吧?

    • 婚姻祕訣:持續讚美、管控責備
    • 讚美:讓伴侶創造出「新的自我」
    • 婚姻中讚美與責備的「黃金比例」
    • 讚美要「量身打造」
    • 別用「專制型讚美」操控伴侶
    • 也別說會「令人內疚」的讚美
    • 正視婚姻裡的不完美,善用讚美與責備

    在聖公會的婚禮儀式上,經常會聽到這段婚姻禮文:「婚姻的恩典是使夫妻二人在充滿歡愉和溫情的肉身結合中一起生活,忠誠相守,直至終生。」這種歡愉和溫情的存續要能「從今日起,至死方休」,唯有持續給予讚美,並且小心管控責備。婚姻少了相互讚美,是一種痛苦且令人厭倦的夥伴關係。 「我想要有個人覺得我很棒,而且要總是覺得我很棒,就算我沒有很棒的時候,他也要這樣覺得,就算我不覺得他很棒的時候,他也要認為我很棒。」瑞秋逗著羅傑,向他提出抗議。羅傑解釋道:「我所追尋的愛情,就是全心接納一切的。」他雙手捧起瑞秋的右手,親吻她的手指,接著說:「你一直都很棒,我也是。」 三十五歲的羅傑和瑞秋是一項研究計畫的參與者,這項為期十八個月的研究計畫找來十二對夫妻,觀察他們結婚第一年期間的日常評判節奏。瑞秋和羅傑和許多夫妻一樣,...

    雖然結婚不滿三年的瑞秋和羅傑會揶揄對方的高標期望,但都仍熱切懷抱著信心,相信這些期望終究會實現。然而,很多向婚姻治療師尋求協助的夫妻,都已經埋葬正面積極的期望,而且似乎只有相互指責才能讓兩人有連結。治療師或許會在第一次療程中,引導尋求專業輔導的夫妻各自談談往事,講述他們如何相遇,以及最初受對方哪一點所吸引。當這些夫妻踏入治療師的診療室時,往往聚焦在抱怨和反擊控訴,而談論往事的做法可以轉移焦點;而且在大多數的案例中,這個過程都能勾起往日心懷欣賞時的溫馨回憶。這也提點了治療師,每對夫妻當初會讚賞另一半的事,和可能失望的地方。 在同意當我的研究(不包含治療)對象的伴侶團體中,誘導他們講述兩人當初結合的往事所帶來的成效是一樣的。「你知道嗎?他真的對我『瞭若指掌』。我向來很理智,家裡所有人都聽我的。阿...

    過去對婚姻中的讚美與責備機制知之甚少,直到少數心理學家意識到,以他們能取得的大量調查與統計資料,或能借助的寥寥可數臨床案例來說,他們的所知已止步不前。他們要是想對婚姻深層動態有多一點了解,唯一之道是投入「觀察夫妻日常談話和爭執」這種(在研究層面上)耗時、麻煩與高成本的事。 美國著名的婚姻關係研究者約翰‧高特曼(John Gottman)就是其中一名心理學家,他從事這種耗時、「難搞」、高成本卻又令人著迷的研究至今將近四十年。他近身觀察超過三千對夫妻的互動,還對其中多對夫妻做了歷時多年的追蹤觀察。他創立的婚姻實驗室,是在家具一應俱全的公寓中,一對夫妻會在屋內討論中性話題,以及他們視為「意見分歧之處」的話題。為了監測每個互動,精心安置了裝備在這個自然、像自己家的場地裡,以攝影機和錄音機捕捉視覺與說...

    浪漫愛情的化學作用與親子情感連結的化學作用非常相似,在被看見、理解和欣賞時,也會激發出類似的狂喜感。讚美對婚姻的重要性與對親子關係一樣,而且高度讚美也有利於對抗責備。這個特效法可以用來讓另一半放心,使對方確信自己被讚賞與肯定,而且是我們唯一的或命中注定的人,或者是人生中的摯愛。 然而,婚姻中的讚美也如同父母對孩子的讚美,既不可或缺又很複雜,它引爆問題與平息問題的機率參半。和家庭關係一樣,夫妻間的讚美方法也有很多種,有些人的方式與對方的目標和價值觀大相逕庭。開口恭維、說好話,以及使用「最棒」「了不起」「好美」或「太有才」之類的形容詞表述,或許都達不到目的。讚美想要有效果,必須完全吻合對方特有的評判量尺。

    讚美具有很多功能,可以用來發揮影響力、指派角色與篡代別人的評判量尺。當讚美關閉傾聽功能時、當讚美不再回應對方的欲望和需求時,它就會變成專制型讚美(authoritarian praise),變成儼然是施恩於人、操縱他人,有時甚至是對其恐嚇脅迫。在我研究的伴侶團體中,珍妮和吉爾、艾莉克絲和葛拉漢、以及貝絲與道格拉斯這三對夫婦,都體驗到專制型讚美造成的困惑緊張局面。 珍妮在吉爾出差之前,交給他剛從乾洗店取回來的西裝,吉爾就說:「你記性真好!我完全忘記這件事了。你總是這麼體貼,要是少了你,我就麻煩大了。」他正在表示讚賞,而且是針對小舉動表達溫暖、具同理心的感恩之情,這在夫妻間的讚美中至關重要。不過,吉爾的訊息同時也勾勒出他想要妻子扮演的角色:他特別提到珍妮體貼,是得力幫手,讓他免受自身忙亂所害。這...

    另一種版本的專制型讚美是發出訊號,警示默認的婚姻契約存在背離的危險了。貝絲告訴道格拉斯:「你真的把我照顧得很好。你是我可以永遠依靠的人。」當道格拉斯失業,覺得無精打采和沮喪時,剛開始貝絲會提醒他:「你很強,你向來都很堅強。我相信你有辦法解決問題。」幾個月後,沮喪的啃噬加劇,道格拉斯停止找工作時,貝絲並沒有直接發出抱怨。她不說:「你讓我失望,我沒辦法信賴你。」只是重新搬出她的理想丈夫:「你很強。你會沒事的。你一向都很照顧我們。」藉由這個讚美,她想表達的話呼之欲出:「你沒有成為我需要的那種人。」 專制型讚美會灌注很深的內疚感,程度與直接責備不相上下。它迫使夫妻一方去順服另一半的理想標準。在婚姻生活中,由於伴侶的改變和他們需求的轉變,這項理想標準可能會不再適用(就算以前真的很適合)。道格拉斯或許需...

    若想善用夫妻間讚美和責備的功效,就得正視讚美與責備的影響力。在婚姻中,對於另一半的感受、目標和價值觀,必須發自內心讚賞並且感興趣;除此之外,雙方還必須具備一個「優勢亮點」,對方身上的這項優點,便能夠讓自己不拿另一半跟其他潛在伴侶做比較。當婚姻中的評判力量轉變成負面時,唯有透過重新建立夫妻雙方的尊嚴,才能補救毀損。這其中的艱鉅任務,是雙方要將對責備的防衛擺在一邊,並為冒犯行為負起責任,也包括寬恕對方的丟臉和侮辱,而且雙方對另一半為了補救所做的一切努力,要給予讚美。 在婚姻中,也許真正需要的是一份修訂過的關係契約。內容不是「我們會無條件地相愛」,而是夫妻雙方可能都要接受更現實的一些事實:「我知道我們會評判彼此,但我們會竭盡所能不忽視對方身上正面肯定的事,或者不誇大負面否定的事。當我們感覺無力招架...

  3. 2018年5月29日 · Tien 2018-05-29. 有時候看著躺在沙發上呼呼大睡的另一半,心中升起的不是憐愛,而是厭惡。 不要覺得這是因為你們的感覺出現裂痕了,這很正常。 一段正常的情感關係,是喜歡和討厭同時存在的。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如果一段關係中只存在喜歡,那距離會過近,處於一種類似共生的狀態。 用白話來說就是兩人都缺乏獨立性,像個嬰兒一樣完全依賴對方。 而討厭、嫌棄等情緒會把關係拉遠,拉到一個安全距離裡,讓兩人親密之餘,又可以保有個人空間。 這種拉力(喜歡)和推力(討厭)如果能取得一個平衡,這段關係就很有可能長久走下去。 不過如果討厭的情緒過多,那是真的有可能感情出現裂痕了。 XD. 那我們到底為什麼會突然覺得對方很討厭呢? 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種: 1.投射. 喜歡可以投射,討厭當然也行。

  4. 2018年5月28日 · 生活中或工作上,身邊總有很多「挑刺狂魔」,不管你怎麼做總被他們嫌得體無完膚。. 其實了解這類人的心理狀態,你會發現有些狀態根本與你無關,你無須必苛責自己。. 先看看身邊朋友是不是經常這樣對你。. (責任編輯:黃彩玲). 文/科普心理學家 海苔熊 ...

  5. 2021年8月23日 · 諮商心理師叢非從在 《我想愛你所不能愛的自己》 書中提到,回應是對一個人最重要的付出,試著去看見另一半對你的好,並適時地表達對他的感激,或許可以讓兩人的感情更加緊密。 (責任編輯:周彥均) 文/諮商心理師 叢非從. 我們課程的一個學員曾經因為老公外遇問題找到我她十分難過地向我訴苦說老公怎麼不愛她了背叛她了並且沒有悔過之心。 她想離婚,他都不挽留,這讓她心灰意冷。 她不明白,為什麼當初那麼寵她的老公如今變得如此冷漠,難道曾經的那些愛都是假的嗎? 我問她:「老公以前愛過你嗎? 她說:「以前他對我很好,非常好。 「那他以前對你很好的時候,你滿意嗎? 「滿意啊。 「那你滿意的時候,會告訴他嗎? 「不會。 「不滿意的時候呢? 「會。

  6. 2019年10月24日 · VO 精選好書 2019-10-24. 圖片來源: Unsplash 。 《VO》導讀: 根據心理學研究,感情中的兩人如何修復關係,正是影響他們是否會繼續走下去的關鍵因素。 心理學家瑞克.韓森則認為,即使是在一段相互支持的感情中,也需要兩人一起不斷修復,找到最適合彼此的相處模式,他推薦一種「修復關係」的練習,給在愛情中面對誤解與爭執的你們。 (責任編輯:翁筠茜) 文/心理學家 瑞克.韓森、商業顧問 佛瑞斯特.韓森. 騎腳踏車的時候,我們很自然會一下傾斜到這一側,一下傾斜到那一側,而一路上我們必須不斷地進行修正,才能繼續前進。 無論是與朋友、同事、家人還是伴侶之間的關係維持,也是一樣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