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1月26日 · 文/諮商心理師 許嬰寧. 「做不到的事情,練習說不,才不會不小心落入『都是你的錯』的圈套裡。 有些事情本來就不是我們該做的、我們的責任、或者不是我的能力範圍內能做的,但如果我們因為 太害怕拒絕、為了討好對方、為了證明自己、為了拉攏某個關係 等,而硬著頭皮先答應了,接著如果做不到的話,或者做得不夠理想的時候,就會發現似乎變成了自己的責任。 1. 好像 「做到才是應該的」 ,誰叫你都答應了,因此你必須要「說到做到」。 2. 好像你 錯過了說「不」的時間點 ,一開始在商量討論的時候你沒有拒絕,通常他不會事後再持續問你能不能幫他了,於是這時候除非你要自己提出不再幫他,否則像是無法退出。 3. 好像你 答應了,你就得去克服做不到的困難。

  2. 2019年9月4日 · 文/諮商心理師 許嬰寧. 當我們發現意外發現自己似乎被排除在某些場合之外,某些自己以為隸屬的團體,沒想到好像總是發生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大家討論著自己沒聽說過的話題,其他人有的一些默契,自己卻摸不著頭緒。 一定會覺得很失落。 「我是不是錯過了什麼? 看著別人嘻嘻哈哈的神情,那種若有似無的默契,我們會感到孤單和失望,是非常合理的事。 因為人生來是群居的動物,基本上渴望與他人的連結,除非,那都是你不在意的路人甲乙丙丁。 因此我們會開始無法克制地去想,我如此在意,但為什麼仍會如此? 首先,你要停止為了打不進的圈子而難過。 1.差距不是今天才造成. 你發現的當下會最為難過,但你和他們的距離恐怕已經形成多時,今天的難過也喚不回過去的近距離。 2.即使打進圈子也是自己騙自己.

    • 先回你的訊息。在經常被訊息和群組淹沒的時代裡,如果對方總能在一陣忙碌、早上起來之後,總是先找到你的訊息,首先回覆你,他對你肯定是有心的。你或許和對方也有許多共同群組,若他先回復群組、再回覆你的私人訊息,那感受肯定不好,反之,那你一定會感受到特別。
    • 了解你的身體狀況。對的人不應該只是同甘,還要共苦。他應該會了解你的身體狀況,急性不舒服以及慢性的長期狀況等,他都會想要關心,就算 不夠瞭解,也會希望可以得到更多資訊,因為他希望跟你的相處可以更加長久,希望你更健康。
    • 記得你的資料。雖然大多數人已經不用撥打電話聯繫,但對於你的基本資料,還是會特別有印象。可能把你的訊息置頂,把你的聯絡人放在常用清單,熟悉你的行程和回家路線,也知道你家裡的成員,更知道你工作的情形。
    • 手機裡大多數是你的照片。手機已經成為現代人最常用的資料儲存器,就算是不愛拍照的人,也都會在手機中存有心愛的人的重要資訊,越是不愛拍照的人,手機空空的但更會凸顯手機裡面大多都是你的照片,或是你截圖傳給他的待辦事項和他的自拍,那些都是他覺得重要的訊息。
  3. 2019年12月2日 · 諮商心理師許嬰寧建議,透過「重新定義要求」,將另一半當作自己的神隊友,開口教他「如何貼心」,才能讓彼此因為瞭解而更加靠近。 (責任編輯:謝宜臻)

  4. 2018年1月5日 · 縮小期待這件事可能有許多個好處——令人更現實、更理智,但這些好處裡,可能並不包含使人快樂這一項。 無論結果如何,心存期待的感覺本身就令我們快樂. 如果總是避開期待的話,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也總是在避開快樂。 Lowenstein等人進行過一個有趣的研究,在研究中他們讓被試挑一位他的夢中情人,這個人可以是明星,可以是任何人,並想像自己同這位夢中情人接吻。 接著他們要求被試說,在一定會得到這個親吻的情況下,你現在要花錢指定這個親吻送來的日期。 你最想要這位夢中情人甚麼時候來吻你? 是現在,是三天後,是一個月後,還是十年後? 結果發現,人們最希望在三天之後獲得這個吻。

  5. 2019年9月24日 · 今年三十多歲的丹尼,接受心理治療已經至少十幾年了。 記得在諮商室第一次見到他時,他告訴我:「過去十幾年來,我嘗試過各種藥物和心理治療法,都沒有用 ⋯⋯ 」 因為嚴重的憂鬱和焦慮,讓丹尼休學了好幾次,這是他第三次回到大學。 「我覺得我很失敗,都已經三十多歲了還在念大學。 我同年紀的朋友們都已經有一定的工作成就或成家了,我卻還是個大學生。 我怎麼這麼糟糕? 我為什麼不能再努力一點? 」丹尼的內心有個非常強烈的批判聲音,這個聲音不斷告訴他:「你很懶惰、糟糕,沒有人想跟你在一起,你就是不夠努力才會這樣。 諮商丹尼的過程中,我覺察到丹尼對於情緒很疏離,每當我問他「這些事情讓你有什麼感覺」時,他都會回覆我:「這些我以前做心理治療都處理過了。 」「我童年沒有創傷啦,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一點都不嚴重。

  6. 2021年2月17日 · 除了對自己好,若能了解自己真正適合什麼、需要什麼,不論是事業、健康、親情及愛情,慢慢地為自己的生活建構出理想的樣貌,享受有秩序的生活所帶來的「高品質幸福」。. (責任編輯:鄧羽辰). 文/ 諮商心理師 湯蓓. 常看到廣告說,女人要對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