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2月3日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隨著人口老化,失智議題普遍受到民眾關注,而網路近來就有網友投票出5大失智徵兆,其中「記憶力衰減並影響到正常生活」成為第一名公認的失智症徵兆,真的嗎?.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表示,記憶力 ...

  2. 4 天前 · 失智症不如印象中老人才會罹病,據統計,我國目前45到65歲年齡層有14000餘名失智者,該病症目前無治癒方法,提早發現治療,可減緩惡化,保有生活品質,也將減輕患者家庭、社會及國家照護負荷。. 《CNEWS匯流新聞網》採訪到患者的女兒,經由 ...

  3. 4 天前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想做任何事情只想「躺平」?. 小心背後其實情緒危機。. 奇美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謝光煬表示,在工時長、物價飛漲的台灣,門診發現,民眾面臨挫折或壓力超載的時候,出現情緒障礙甚至耗竭的情況並不 ...

  4. 2023年12月29日 · 高雄榮總精神部老年精神科主治醫師朱哲生第一線觀察,近年老年人「失智症、憂鬱症、焦慮症」發生率越來越高,且三病時常同時影響出現,偏偏迷思作崇,老年人普遍缺乏病識感,加上身心科用藥常被汙名化,嚴重影響患者妥善控制病情。 根據國發會推估,我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持續提高,65歲以上人口預估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2039年進一步突破30%,至2070年更將高達43.6%。 人口老化本身就是台灣醫療的最大挑戰。

  5. 2024年2月4日 · 董氏基金會引用一項國外最新研究結果提醒,民眾返鄉團聚與探望親友時,如果發現長輩有身體不適的狀況,除了關注生理狀況也要留意他的社交、人際互動狀態,是否有孤獨感與憂鬱情緒,特別是消化系統疾病!. 因為研究發現,相較於沒有消化系統 ...

  6. 2020年9月24日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思覺失調症的發生率約有1%,多數人在15到30歲發病,導致無法完成學業或順利工作,成為「失去原有人生」的一群,不過,國內醫師臨床觀察,近年來受惠新藥物問世,思覺失調症患者經穩定治療下回歸社會的比率,已經可以從過去的僅3成,增加到樂觀估計上看6成,不少人甚至能擔任好老師、警察等工作崗位。 21歲的小琪(化名)國立大學的高材生,卻在上大學後便出現脫序行為,曾經裸體在街上奔跑、總感覺身邊的路人要傷害她,內心恐懼不已,家人陪同就醫確診為思覺失調症,治療過程中,一度病情反反覆覆,所幸在新型藥物治療下,不再有幻聽、妄想等困擾症狀,期待要重回校園完成學業。

  7. 2024年3月8日 · 楊玉婉表示,簡單來說,失智症只一種臨床表現,認知功能出問題的病人,可能阿茲海默氏症或帕金森氏症,也可能腦中風造成的血管性失智;只有阿茲海默氏症或帕金森氏症,有相關藥物可用,而關鍵在於,得及早發現、及早介入,就有機會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