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七等生 (1939年7月23日—2020年10月24日 [1] ),本名 劉武雄 , 台灣 現代主義 代表作家。. 苗栗縣 通霄鎮 人,為台北師範學院(今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科校友(第48級),同學 席慕蓉 、學長 雷驤 (第47級)亦為作家 [2] 。. 曾任小學教員。. 自1962年 ...

  2. 2020年10月30日 · 確實,七等生是台灣小說家當中,最致力追求現代主義美學的作家之一。 他的小說文字晦澀,思路跳躍甚至情節違逆常理,完全符合大眾「現代主義=看不懂」的印象。 然而,七等生之執著於「現代主義」,並沒有像表面上看起來這麼理所當然。 甚至可以說,正是由於此一「執著」非常特殊,讓他與最初密切往來的一批文友決裂,成為台灣文壇中孤狼一般的存在。...

  3. 2021年3月18日 · 中國時報. 季季. 2012年8月24日,遠景出版《為何堅持 ── 七等生精選集》新書會。 左起:沙究、尉天驄、七等生、季季。 (呂學源攝影/季季提供) 字級設定: 小 中 大 特. 1985年10月,七等生獲頒第八屆時報文學獎小說推薦獎。 (本報資料照片) 1985年9月7日,〈譚郎的書信〉在人間副刊開始連載。 (季季提供)...

  4. 2021年2月25日 · 文學大師電影「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三系列以作家七等生的創作生涯為題,推出《削瘦的靈魂》文學紀錄片,預計於2021年3月19日上映。 近年抱病在身的七等生於去年2020年10月離世,享壽81歲,《削瘦的靈魂》歷時兩年拍攝,留存不少七等生最後的身影與思想紀錄。

  5. 2024年3月21日 · 电影. 电视剧.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七等生 (1939年7月23日—2020年10月24日 [1] ),本名 刘武雄 , 台湾 现代主义 代表作家。 苗栗县 通霄镇 人,为台北师范学院(今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 )艺术科校友(第48级),同学 席慕蓉 、学长 雷骧 (第47级)亦为作家 [2] 。 曾任小学教员。 自1962年首次在《联合报》发表短篇小说〈失业、扑克、炸鱿鱼〉起,共发表124篇小说、137篇散文(含杂记、序文),及56首新诗。 1989年重拾画笔,将创作重心转向纶画,于1991、92年举办过两次个展。 1966、67年连获第一和第二届台湾文学奖。 1976年获第一届联合报小说奖。 1983年应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邀约访美。

  6. 七等生_百度百科. 个人中心. 收藏. 0有用+1. 七等生.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台湾作家. 七等生(1939年7月23日—2020年10月24日),本名刘武雄,中国台湾现代主义代表作家。 苗栗县通霄镇人,曾任小学教员。 七等生,作家,台湾苗栗通霄人,七等生是笔名,取“七竹寺生”之意。 一九六四年,开始在《现代文学》杂志发表短篇小说,是活跃台湾文坛的县籍名作家。 作品形式与文体奇特,内容晦涩难懂,为六十年代中期台湾小说界引起争议最多的作家之一。 一九六六年,与尉天骢、陈映真、施叔青相识于台北铁路餐厅,创办《文学季刊》, 后因意见分歧分道扬镳,发表《灰色鸟》等七篇小说,同年获第一届“台湾文学奖”。 2020年10月24日因癌症病逝,享年81岁。 [1] 中文名. 七等生. 国 籍.

  7. 2021年3月28日 · 七等生,本名劉武雄,1939-2020。 生於苗栗通霄,台北師範學校藝術科畢業。 1962 年在林海音主編的《聯合副刊》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失業、撲克、炸魷魚〉;1966年與尉天驄、陳映真、施叔青等人創辦《文學季刊》。 1966、67 年連獲第一和第二屆台灣文學獎。 1976 年獲第一屆聯合報小說獎。 1983 年應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邀約訪美。 小說作品《沙河悲歌》、〈結婚〉亦曾改拍同名電影、電視劇等。 1989 年重拾畫筆,將創作重心轉向繪畫,於 1991、92 年舉辦過兩次個展。 一生共發表 124篇小說、137 篇散文(含雜記、序文),及 56 首新詩,2010 年獲頒第十四屆國家文藝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