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削骨診所 相關

    廣告
  2. 大幅降低手術後的腫脹與恢復期,提高安全度讓您安心交付,搭配固定方式防止臉部下垂,拉提小臉. 漂亮的小V臉就交給3D客製削骨手術導板,增加手術精準度與對稱性,讓線條看來更加柔順精美

搜尋結果

  1. 2017年12月28日 · 但只有用心貼心」,無法把病人留在社區裡診所的能力武器必須提升才能獲得民眾信賴達到從生照顧到死的在宅醫療目的都蘭診所也朝向一站式診所發展讓病人可以在診所完成各種檢查不必為了檢測跑醫院

    • 帝國如何崛起?
    • 醫療與行政的槓桿
    • 醫療起飛與亂象都起於長庚
    • 長庚的危機、醫療的轉機?

    「沒有好醫生,就沒有好醫院。」 這是1976年,前台塑集團總裁王永慶創辦長庚醫院時,設定的核心策略。他先找來當時積極為馬偕醫院規畫重建、擴院,但計畫遭董事會數度否決而失望的馬偕前行政副院長張錦文;再找來支持張的規畫、但也與馬偕董事會鬧翻的院長羅慧夫。一個台灣首位放洋的醫管專才、一個美國來台服務的一流整外醫師,不僅接收了原本可能是「馬偕醫院新院址」的林口院區規畫,還從院長、副院長、醫務部主任、護理部主任及內外科醫師一併展開挖角。 特別是當年在羅慧夫調教下,訓練出與台大齊名的馬偕外科系,幾乎整批被帶走,包括後來首位外科醫師院士的魏福全、替藝人Selina治療的燒燙傷權威楊瑞永、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王正儀、整形外科林秋華(同為整外醫師林靜芸的叔叔)等,讓馬偕外科險遭「滅科」。 長庚醫院的發跡,可以說源...

    王永慶「經營之神」名號,跨足醫療產業亦未失本色。在台北長庚成立2年後、林口長庚揭幕之際,因種種設計、採購理念與張錦文不合,王永慶讓張錦文、羅慧夫雙雙下台,但張錦文改任長庚顧問、羅慧夫更被尊為長庚「永久的名譽院長」,後來羅慧夫專心發展顱顏外科,把長庚此一領域帶上世界頂級。 儘管張錦文自傳《望醫心切》中提及,當年交接典禮上,羅慧夫曾難過的痛哭,但內部巨變未檯面化,王永慶更已先找好心臟外科名醫張昭雄接手羅慧夫,又相中台塑子公司、台化原木廠廠長莊逸洲的管理長才,補上張錦文的角色。 一名長庚集團資深員工分析,長庚能在41年間穩定又快速成長,創造出至今年營收逾500億、並提供業界中醫師最高等級的待遇,是因為「董事長」(王永慶)一直在「醫療」和「行政」上區分兩塊平行的權力結構,讓醫療與行政能互相制衡,「像...

    台灣現今醫療便利的開端,可以說從長庚開始;但過度創造需求與追求利潤的亂象,也可以說從「醫療長庚化」開始。 1970年代,台灣以公立醫院為主導,因為都領固定薪,醫師待遇不佳、醫院績效不彰,病人不送紅包住不了醫院、開不了刀,醫師則只有回家私自開診「賺外快」。 長庚創立時下了明確禁令,嚴禁醫師收紅包,更取消「住院保證金制度」,讓病人不會因沒錢無法上醫院,實踐王永慶「平民醫院」的想法。這也是此次長庚風暴中,無論急診或骨科的免職案先前都冠以「收賄」或「收錢」之罪名,那確實是長庚最忌諱的「院規」。 但為了杜絕醫師不要拿紅包,長庚將低底薪、高抽成「駐診拆帳制」(Private Patient Fee,PPF)發揚光大,鼓勵醫師看愈多、賺愈大。 PPF最早也是羅慧夫、張錦文率先在馬偕實踐,但馬偕醫院仍有給醫...

    長庚急診醫師集體辭職事件,儘管與急診專科沒有「業績」、只領「固定薪」,加上重度級急救中心醫院評鑑規定,急診專科醫師需達50%、而其又為醫學中心必要標準,急診專科醫師人力不足,各醫院為了評鑑需要,讓急診科醫師很搶手等因素有關;加上大型災難發生時,如八仙塵爆等,各院急診常主動跨院轉診支援,培養出不同於其他科別的團隊作戰意識,因此在長庚醫院急診醫師集體請辭後,包括台大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都立即表態歡迎他們轉戰,全台超過50個醫院急診室都隔空力挺、支持。而醫院為了縮減成本、甚至內部管理階層互鬥,即隨意解聘急診主任,激起第一線醫師集體請辭抗議,某方面也反映長年在「財團醫院」裡遭壓制的醫療專業的反撲。 高達30名急診醫師將從長庚集體出走,人才失血會為長庚帶來什麼樣的傷害?前衛生署長(現改制為衛生福...

  2. 2020年8月11日 · 然而,健保署設置的「 醫材比價網 」上,同一個品牌、不同醫療院所的醫材價格,有些價差極大。. 健保署今年(2020)6月間宣布,針對差額給付醫材訂出上限價,不料 引發醫界反彈 ;二度協商後, 新的差額醫材規範8月1日起上路 ,重新分組分類後,各組訂價 ...

  3. 80歲的張建昌至今仍精神奕奕地守護這個地方大小朋友的健康。 「退休」二字從未排進他的人生規劃,若醫院不需要他了,他也希望在恆春度過最後的日子,直接住進醫院附設的護理之家。 從年輕到年老,這間醫院與這個地方已經與他的生命不可分割。 以宗教的情懷,無視世俗名利,在這片醫療資源貧瘠的土地上無怨無悔地付出,使得這些醫療從業者令大眾敬仰,國家授予一紙榮譽,「以彰顯醫療衛生人員典範,發揚醫療大愛」,長期以來,甚且理所當然地由這些擁有犧牲奉獻特質的醫者,填補上偏鄉醫療資源欠缺。 然而,一個個「台灣史懷哲」、「仁醫」感人的個人故事背後,卻常常稀釋掉了整體的結構性困境。

  4. 2024年3月12日 · 從重症研究到全民基因蒐集:商業與公益界線上的第二波精準醫療「國際賽」. 台灣以「精準醫療計畫」(TPMI)加入精準醫療的醫學科技競賽,遭遇的困境與國際借鏡為何?. (攝影/Phanie via AFP/VOISIN). Genomics England在2022年舉辦的研究高峰會上,計畫執行長Chris ...

  5. 2018年12月11日 · 親手撫慰且見證,無數臨終病患在安寧療護中平靜、無罣礙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安寧療護團隊,篤信安寧療護是讓生命順應自然而得善終最好的方式。 然而,他們也明白,今日這麼多民眾痛苦地只盼「安樂死」,是因為安寧療護能量不足、品質不均。 「安樂死是一個受苦病人的無助吶喊,」趙可式遺憾地說。 「安寧之母」趙可式,從雙親臨終苦難建構台灣安寧療護通道. 安寧療護觀念從1980年代開始引入台灣,由專業醫療團隊,針對罹患具生命威脅疾病,且治癒性治療已無反應或利益的病人提供整體積極照顧。 2000年,台灣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賦予國人臨終時拒絕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DNR)的權利,並能將此意願註記在健保卡。

  6. 清晨天剛亮地上仍因露水而潮濕土公仔台語撿骨師之意尤威仁先祭拜完家中供奉的無主骨骸頂著清晨的露氣驅車前往撿骨工作現場,「今天這門是兇葬也就是土葬以後都還沒撿過的尤威仁熟練地招呼主家也就是要撿骨墓地骨骸的親人告訴他們待會的流程以及該注意的事項諸如破土時得背對墓地避免對沖等禁忌但同時尤威仁也解釋其實傳統撿骨遷葬算喜事也能見到家族成員因為這一習俗而聚首而在場觀禮的後代親人常常也看著親人遺骨討論著過去回憶。 已從事土公仔十幾年的尤威仁對於死後世界充滿理解及尊重,無論是幫家屬撿骨時,幫已在墓地沉睡數十年的逝者第一次「洗澡」,仔細地清洗遺骨,又或者將人骨各個部位細心安放於骨灰罈中,尤威仁總秉持著「這是對方家長輩」的心情,盡力做好撿骨工作的每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