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雇主均應發折發工資

      • 勞動部提醒,特別休假期日以勞工排定為原則,雇主不得逕自限制排定期日;當契約終止時,不論契約終止原因為何 (例如:勞工自請離職、被雇主資遣等),亦不論特別休假未休完的原因為何,凡是未休畢之日數,雇主均應發折發工資。 工資發給之期限,原則上應於終止契約時即結清工資給付勞工,至遲亦應於原約定之發薪日給付。 例如:勞資雙方約定每月5日為發薪日,勞工若於2月20日離職時仍有6日特別休假未休畢,該6日之工資,如果未於離職當日發給,最晚也要在3月5日給付。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4月19日 · 勞動部表示,勞工在同一雇主或事業單位,繼續工作滿一定期間者,雇主應依《勞動基準法》第38條規定給予特別休假。 近來勞動部接獲許多民眾詢問,「離職時賸餘的特別休假日數如何計算? 」、「勞工自請離職時之未休特別休假日數,雇主是否仍要發給工資? 」、「離職未休特別休假工資何時發給? 」,為避免部分雇主不清楚相關規定而誤觸法令,特別重申說明。 勞動部說明,特別休假原則上必須在勞工服務滿半年或一年後,方取得請之權利,也就是俗稱之「週年制」。 考量實務上勞雇雙方仍多有約定以曆年制、會計年度、學年度(學校)或自行約定之年度給假之模式,已為慣例且行之有年,「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24條第2項亦有明定經勞雇雙方協商後,得以前開方式計算特別休假期間,分段計給特別休假。

  3. 2022年4月26日 · 勞工離職時未休完的特休特別休假)該怎麼辦?. 勞動部特別提醒雇主,一旦勞動契約終止,雙方不論用哪一種約定方式給假,都必須將未休畢之特休天數進行結算。. 未休畢的特休天數,雇主均應折發工資。. 文/《 104職場力 》小編 整理. 如何計算應有特 ...

    • 打工族、全職者都要遵守離職預告期. 《勞基法》規定不定期契約的勞工,包括:部分工時員工、全職上班族,離職前都要遵守《勞基法》16 條的預告期規定,依據年資多寡決定離職的預告期(如下所示)。 《勞基法》第16條規定的離職預告期: 年資低於 3 個月:可直接離職,不必預告. 年資 3 個月以上未滿1年:10 天前預告.
    • 提離職,但老闆不放人怎麼辦? 大部分工作者的勞動契約屬於不定期契約,也就是進公司就會持續工作到雙方決定終止勞動契約的那一天。 依據民法規定,勞工終止不定期勞動契約是不需要理由,也不用雇主同意,因此勞工單方告知雇主離職意願時,只要符合勞基法的離職預告日的規定,離職就生效了,可在離職後不用再去上班。 不過,為了避免爭議,建議工作者向雇主提離職時,留下書面、電子信箱或通訊軟體等離職通知紀錄,確保雇主得知你離職的消息,並押上「最後上班日期」,且確認該日期符合離職預告期的規範。
    • 離職前必須要把補休、特休用完嗎? 勞基法規定,加班換補休、特休假的排假權都是由勞工主導,因此雇主不能為了規避預告期的薪水,就要求員工放假到最後一天。 然而,雇主如果想讓員工提前離職,符合《勞基法》的做法是,必須將預告期間的工資全額支付給員工,未休完的補休與特休換算工資。 舉例來說,美華預計於 6 月 5 日離職,但她的老闆為了人事銜接便利,希望她做到 5 月 31 日,並將 6 月 1 日至 6 月 5 日的工資算給她,這麼做是合法的。
    • 補休與特休如何換成工資? 1 天補休與 1 天特休的意義並不同,補休是用加班費來換,特休則是有薪事假,加班費的工時需要加成,兩者換算的工資並不同。 補休與特休換算工資的方法很簡單,首先將自己的時薪算出來(月薪 ÷ 30 天 ÷ 8 小時),再盤點自己的特休與加班紀錄,注意加班紀錄必須要詳列加班日期與該日的加班時數,例如:週一工作日加班 4 小時、端午節國定假日加班 1 天、週六休息日加班 8 小時。
  4. 2023年11月3日 · 依《勞動基準法》第38條第4項規定,契約終止時,未休之特別休假日數,均應結算工資,就算勞工自行離職,雇主仍應就未休畢之日數,結算工資給勞工。 年度終結於規定期限內核發未休日數工資: 《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24條之1有明定未休日數工資發給之期限,於年度終結時,應於契約約定之工資給付日或於年度終結後30日內發給。 例如:採曆年制的事業單位,如約定發薪日為次月5日,則年度終結應結算之特別休假未休日數工資,應於次年1月5日發給,或於次年1月30日前發給。 特別休假未休日數工資金額計算有誤: 雇主依《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24條之1所定基準計算未休日數工資數額,或僅以本薪或底薪計算,造成工資有少給之情事。 未休日數工資以發放年終獎金為由拒給:

    • 勞基規定的特休是什麼?年假與特休有什麼差別?
    • 我的年資可以有多少特休天數?一張圖告訴你!
    • 離職特休沒休完可以換錢嗎?特休換錢計算方式

    依據勞動基準法,全名「特別休假」的特休,指的是「勞工在同一雇主或公司單位持續工作滿一定期間者,就該依年資給予勞工特別休假。」,也因此特休又俗稱「年假」,也就是公司每年會給予的假期。為的就是鼓勵勞工自由安排休息時間,讓勞工能得到充足的休息,維持身心健康與生活品質。 不同於病假、是假,請特休假是能領薪水的,相對於病假或事假,特休決定權在於員工,是勞工的「法定權利」,企業除了不能以契約終止或年度終結等理由,擅自取消或縮減員工休假的天數,也不能拒絕勞工的特休請求,或因為員工請特休假而有任何不利處分,更不能因此影響全勤績效。

    對於特休天數,依勞動基準法第 38 條第 1 項規定: 勞工在同一雇主或事業單位,繼續工作滿一定期間者,應依下列規定給予特別休假: ① 6 個月以上 1 年未滿者,3 日。 ② 1 年以上 2 年未滿者,7 日。 ③ 2 年以上 3 年未滿者,10 日。 ④ 3 年以上 5 年未滿者,每年 14 日。 ⑤ 5 年以上 10 年未滿者,每年 15 日。 ⑥ 10 年以上者,每年加給 1 日,加至 30 日為止。 以下用一張圖表讓你清楚知道自己可以享有幾天特休假:

    當然可以! 法律針對此現象有配套的措施,讓勞工可以把假期拿來換錢!一般來說特休沒休完的情況有以下幾種: 1. 勞工於當年度沒有休完特休假,且未申請延到下一年度休假(例如因為工作忙碌或忘記休假等因素) 2. 勞工已延長的特休依然沒有休完 3. 勞動契約終結時(例如被資遣、退休或離職等),尚有未休完的特休假 ➤ 延伸閱讀:非自願離職下一步?了解資遣費計算方式、非自願離職證明申請、以及各式常見資遣原因 因此如果離職,當然可以將特休假換成現金,但要特別注意,為了保障勞工權益,無論公司是採取週年制或歷年制來計算特休年資,離職時的特休天數計算方式一率採「週年制」,也就是以到職日期為準。 以下為日/時薪制勞工與月薪制勞工的特休折現計算方式,公式皆為「特休天數乘以勞工的1日工資」: 1. 日/時薪制的特休折...

  5. 2022年4月19日 · 勞動部表示,近來接獲許多民眾詢問「勞工自離職時的未休特別休假天數,雇主是否仍要發薪資?」、「離職時未休特別休假薪資何時發給?

  6. 2024年5月15日 · 勞基法保障勞工享有特休權利,若因年度終結或契約終止而未休完的特休,可依法換取工資。特休換錢計算公式為未休完特休天數乘以1日工資,但離職特休換錢天數計算較為複雜,建議勞工可參考上述範例或諮詢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