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從2015年迄今雖然在2018年與2019年均出現售電成本高於平均電價的情形但差距均在4%~6之間故尚可用電價平穩基金作為支應使在電價不調整下維持台電公司不虧損。 在主要生產國排名倒數第六. 近年來許多製造業紛紛高喊ESG,強調經營投資會重視減碳。 但進一步分析,在過往電價凍漲期間,電子業、石化業與鋼鐵業並未顯著提升節能投資。 而在節電率上,電子業與石化業也都未見進展,甚至節電率仍低於全台平均。 若經營者對本次電價調漲感到不滿,與其動員輿論批評,不如回頭檢視本身企業的節電率是否有提升的空間。 若能將節電率提升至全台平均2%,則可大幅度抵銷此次電價調漲對生產成本的衝擊。 鄭睿合等(2018)分析. 工研院調查. 能源價格走勢預測.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2. 2022年8月2日 · 評論. 趙家緯/解讀最新《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政府不明說的三大矛盾點. 位於台中火力發電廠附近的塔與電網。 (攝影/余志偉) 台積電近來積極擴增廠房。 (攝影/陳曉威) 架設在嘉義布袋魚塭上方的光電板。 (攝影/馬雨辰) 2015年位於興達港外海作業的運煤船卸煤與運煤棧橋。 (攝影/余志偉) 台南市東區及北區局部區域7月27日上午9點51分停電,停電戶數4,178戶,電台南區營業處已緊急搶修。 (照片/台電提供) 《110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首度改以夜間備用容量率為供電穩定判別依據。 經濟部日前公布最新版《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與電力排碳係數,除更新全電力需求成長預估值外,也更新廠設置規劃。 然而經濟部規劃卻有三大矛盾未解⋯⋯.

  3. 2022年4月10日 · 台積電即將進駐的高雄市楠梓產業園區即將進入環評大會決議我們認為台積電用電量龐大對再生能源有具體需求如果能夠將一部分導向屋頂光電可望帶動高雄邁向淨零的城市轉型將創造環境與社會的雙贏

    • 挑戰1:尋找綠能發展空間──光電與環境「共融」的國外經驗
    • 挑戰2:建立規範──空間發展策略與用地白皮書,再生能源發展的最後一哩路
    • 挑戰3:電網技術──以綠能高滲透率達成淨零排放
    • 以「人」與「環境」為核心,摸索再生能源價值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祕書長陳郁屏近年積極參與光電開發案的制度規劃,她表示,光電進入農漁村,是新形態的開發,但在缺乏上位盤點與完善開發規範下,在地漁民擔心光電的強勢進入,造成魚塭地價大漲、租戶受害。環境上可能也存在尚未了解的威脅,若不採漸進方式、而是一次大規模開放,可能會造成漁業環境衝突。 農委會目前公布漁電共生可設置專區共12,529公頃,但限定兩公頃以下農地不開放、兩公頃以上由縣市進行核准,農業用地依循「農民權益、農漁業與生態環境不可受影響」為原則;加上2020年時,民間團體提出的「太陽光電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簡稱環社檢核),希望藉由這類制度,解決先前的爭議與漁民的不安,在光電案審核為環境與在地農漁業權益把關。 但這還不足以解決漁民對光電進駐的焦慮,陳郁屏更希望能從空間規畫的面向,創造光電與...

    2020年底,經濟部與民間團體合作的「環社檢核」,就是希望降低光電進駐農地的爭議,試圖在每個案場開發前,先審查光電和漁業共生條件是不是到位,但此機制仍很難檢討到更高層級的國土規劃與區位選擇問題。 鄭安廷強調,此份白皮書要能體現能源主管機關的空間整體策略,除了地面型光電外,屋頂光電、地熱、離岸風電都要列出開發的總量與空間。另外,目前能源主責機關難以協調以不同部會為本位的空間需求,這份白皮書也需要解決這樣的困境,讓農委會、經濟部、海委會等不同國土單位與地方能量進入,由各部會明確訂定適合開發的準則與規範。 前面提到的國外生態設計、共生實驗等創新也可以在技術規範裡面陳述,如此讓能源轉型對接國土計畫,奠基在環境與社會共生的基礎上,確保一致性的處理原則,施政才能有整體性。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在漁電共生爭議...

    淨零轉型的目標,除了衝高再生能源發電量外,也需要輸配系統支撐,才能維持電網穩定、順利使用再生能源所發出的電。 林法正教授請大家設想一個情境,若2025年農曆新年期間,台電再生能源滲透率高到75%,但台灣針對再生能源案場沒有要求自備備轉輔助服務,所有電力品質要靠台電支持,因此電網的瞬間滲透率只能到65% ,如此一來,多發出來的電要怎麼辦?

    要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絕非是多蓋一座、兩座電廠就能達成,電網也因應零碳而有新的技術需求,所有的挑戰環環相扣,但都試圖將「人」與「環境」放回問題的核心。 過往民間團體在談論的能源轉型下的民主與正義,多少有些朦朧模糊,但是隨著淨零工程的開展,這些名詞逐步被摸索出真實具體的輪廓。目前在制度、法規、技術面都仍有許多不足,亟需全國性的方針與規範、以及納入所有利害關係人的管道與平台,才能讓各方企盼的能源轉型價值逐步落地。

  4. 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表示台積電的確用了很多資源但台積電自身也投入CCUS研發已在中科成立了零廢棄中心預計明年2023展開營運科技業陸續投入產業鏈內的零廢棄與全循環的案例已經很多減少排放同時也節約成本環保署也鼓勵上下游產業

  5. 2022年5月22日 · 農業. 漁業. 政府正式公布「 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 」,宣示台灣與國際淨零碳排行動接軌;其中能源部門更提出「打造零碳能源系統」的整體目標,規劃2026~2030年間,太陽光電每年新增2GW、離岸風機每年新增1.5 GW,預計至2050年裝置量將分別達到40~80 GW 及40~55 GW,累計再生能源的布建將超過整體發電量的6成。 換言之,台灣2050的能源組合,將從2025年階段性的燃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配比目標,轉變成以「風、光」兩大再生能源為主體(預計發電佔比6~7成)。 同時經濟部針對近年再生能源開發引起的社會爭議,也已宣示將提出綠能總體空間發展策略,以及綠能用地白皮書等上位政策。 地面型光電開發屢生爭議. 正被太陽光電板改變的台灣農漁村地景。

  6. 2019年12月5日 · 至於台積電有意在屏東縣興建全台最大光電廠台糖公司的營農型太陽光電計畫面積各有上千公頃又該如何看筆者認為台積電為了確保再生能源的供應進一步要投資光電廠這是一件好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