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3月23日 · 《七月與安生》的這兩個角色完成度極高,透過周冬雨和馬思純兩人完全演進角色裡的自然表現,從相親相愛到尚顧及友情、從自我壓仰到反目成仇、從恩斷義絕到放不下彼此,兩女互動過程的重視、羡幕、嫉妒、體貼、壓抑、矛盾、怨恨和不捨等各種複雜情緒詮釋得既自然生動,又強烈細膩! 值得一提的是,七月與安生雖然反目成仇,但心中還保留對彼此的一絲牽掛與在乎。 易言之,本片將「互愛又互妒、互殺又互愛」的矛盾心理描寫得如此微妙微肖,情緒的衝擊力極為強烈。 因此,可以理解金馬評審為何無法擇一給獎,而必須並列為后。

  2. 2015年6月7日 · Jun 07 Sun 2015 15:02. 名畫的控訴. 本片的故事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老婦人追討原本屬於她家族但卻被掠奪的財產」,但本片會好看的點是在於她追討和控訴的對象是一個國家的政府等於小蝦米對抗大鯨魚模式。 這種情節先天上很有張力,因為電影的娛樂功能就是要讓觀眾能在劇情中彌補現實中無法滿足的願望 (慾望)的缺憾,是一種潛意識不滿的渲洩。 一般觀眾在現實社會或多或少都會受點委屈,但並非人人是「喊水會結凍」的一方之霸,即使是某領域菁英,除非他是該領域的主導者,否則相當程度的妥協是免不了的。 既然如此,不滿或委屈便應此而生,更何況菁英也是少數人,所以大家都是「小蝦米」。

  3. 2015年8月16日 · 慰安婦 (英文原名:comfort woman), 用來稱呼二戰期間日本強徵各佔領區的婦女到各大戰場為日軍提供性發洩的婦女,但後來英文已正名為sex slave(性奴隸),以突顯這個曾在當時嚴重剝奪各國婦女人性尊嚴的軍事制度,具有強烈的國家戰爭犯罪之性質。 《蘆葦之歌》就是一部描寫曾經「被迫」從事慰安工作的紀錄片電影,更是一部見證這些慰安阿嬤永不認輸精神的光影紀實。 然而, 這部片子與其說目的是要控訴日本暴行,倒不如說是向大眾呈現阿嬤們心靈療傷的過程 。 她們曾受到的屈辱和悲痛如同淤血,即使傷 癒合,仍有血塊積在內部,但導演和志工們溫柔地掀開傷口,用高度誠墾和同理心的態度,將阿嬤們的淤血一滴一滴地排出,注入溫暖的關懷和積極的人生觀,再將傷口縫合。

  4. 2016年9月16日 · 代號:鐵鉻行動. 《代號:鐵鉻行動》是改編韓戰仁川登陸事件的電影,這段史實我不是很熟,所以不知本片和史實的差距有多少。. 然而,若「就電影論電影」,即使有虛構的成份,本片仍十分好看,不但有驚心動迫的戰鬥場面,也將家人親情、同袍之義與噯味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