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近日發生了好幾起的情殺案件,拳擊教練殺害女友直播主遭前男友奪走性命,以及屏東男子殺害前妻,當我們仔細去觀察網路各大留言板,會發現諸多網友都會習慣性矇著眼地指責女方識人不清」,或一昧認為網路交友肯定自己就有問題」,人命輕如鴻毛,看著你一言我一語的她也有錯」,人人其實手上都握著一把利刃,往受害者身上再補上一刀又一刀。 這樣的話語環境,對施暴者來說,幾乎是整個社會都會幫他掩護—「因為那個女的有問題嘛」,同時,咎責被害者的習慣,更是不斷將被害者推向噤聲,將其禁錮在危險的親密關係暴力之中。 社會環境對女性的歧視,無形中形成了一個即使女性自身權益受到損害也不能替自己發聲的潛規則,如此,當她深受險境,也會因為社會輿論常對受害女性說著:「妳也有責任。 」於是就愈將她們推入不敢求助的危險環境之中。

  2. 你會如何將以上兩個人冠上性別呢? 也許大多數人都會覺得Bobby 是男性,Joe是女性,為什麼呢? 分手、離婚、復合不成、求愛遭拒......。 近年來,情殺事件層出不窮,若整理一年以來的相關事件,我們可以發現事件中的受害者幾乎都是女性,而加害者幾乎都是男性。 但是,家防中心副主任王惠宜指出,親密關係暴力中,男性家暴受害者有逐年微幅上升. 趨勢,從99 年的943 件,100 年來到1040 件,101 年則為1133件,也就是說,許多事件的受害者也有可能是男性。 英國的ManKindInitiative拍攝了一項社會實驗,他們請來一男一女,看起來就像是情侶或夫妻,讓他們在公園大吵一架,並且互相施暴。

  3. 我們雖然很難直接用二分法論定這樣子的行為是「好」?還是「不好」?但是可以先來討論,在接觸這些科技產品的時候,家長應該要先留意什麼? 科技進步的浪潮很難阻擋。 除非父母自己可以忍住完全不用智慧型3C產品,不然孩子時時看到父母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很難不要求嘗試看看;而家長也很難完全拒絕孩子使用。 其實這和「是否該給小孩看電視」的議題很像,只是3C產品可以使用的地點更多元、更容易隨處取得,所以使用起來更要小心謹慎。 那到底怎樣才算「適度」呢? 一般而言,爸爸媽媽給孩子使用智慧型3C產品的時機通常有下面幾種,我們可以先來釐清一下: 1.為了換取一些時間來處理重要的事情。 例如講電話、臨時處理公事,或者冗長的喜宴或飯局,大人需要聊天交際而小孩無法避免地會覺得無聊。

  4. 「他妳時,妳怎麼處理?」我問。「我會告訴他,不可以媽媽,人是不對的。」朋友說。「他反應如何?」我又 問。朋友無奈地說:「他會哭、尖叫或是罵人,根本不聽我的。」 三年朋友帶孩子回台灣,我就發現那孩子脾氣很倔強,生氣時對媽媽很無

  5. 父母絕對不可說的話 康健雜誌77期2011.06.21 作者:張靜慧 父母不恰當的責備,不但無法達到效果,還可能傷了孩子的自尊。 我注意到有對夫婦,兩歲左右的兒子在身旁邊跑邊喊。這對夫婦在 路邊買了兩支冰棒,邊走邊吃,小男孩也想拿支吃,母親說:「寶貝,

  6. 難,反而還堆滿了一笑容,態度親切,那個年輕的博士好不得意回去打電 話給他的那位郵政單位主管朋友:「這次你終於替我好好訓他一頓了!」 朋友回答:「不,我沒有替你訓他,不但如此,我還告訴他,你不斷稱 讚他做事謹慎、有效率。

  7. 台灣近年發生多起「情殺案」,這種『愛不到就殺了你』的可怕心態,彷彿 是社會不定時炸彈;為什麼加害人總認為被害者有義務滿足自己對關係的想像 或是對性的期待?為何當他們「被拒絕」時會失控犯案,甚至認為自己有權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