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臺灣正體. 歷史上有幾次 柏林會議 ,包括:. 1878年柏林會議 : 德國 在該年召開的會議,用以解決 巴爾幹半島 問題。. 柏林西非會議 :1884至1885年在 柏林 舉行的會議— 歐洲 強國商討如何瓜分 非洲 ,建立 殖民地 。. 1954年柏林會議 : 美國 、 英國 、 法國 ...

  2. 德國首相 俾斯麥 召開柏林西非會議(西元 1884 ∼ 1885 年),係 普法戰爭 後,德國首相 俾斯麥 恐懼法國報復,為轉移焦點,藉口協調各國在非洲的爭奪,而做出的協議。. 協議內容:根據「有效原則」,與會國只有真正控制某 殖民 地時,才可以擁有它們 ...

  3. 柏林會議 (德語: Berliner Konferenz ; 英語 :Berlin Conference),也被稱作 剛果會議 ( 德語 :Kongokonferenz)或 西非會議 ( 德語 :Westafrika-Konferenz)由 歐洲 強國在1884年至1885年與 德意志帝國 柏林 的 帝國總理府 舉行,以準備他們在 非洲 建立 殖民地 與發展貿易 ...

  4. 柏林會議(德語: Berliner Kongress )是指1878年6月13日-1878年7月13日在德意志帝國 柏林舉行的會議。 與會國包括當時 歐洲 強國( 俄羅斯帝國 、 英國 、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 奧匈帝國 、 義大利王國 和 德意志帝國 )、 [1] 巴爾幹半島 各國( 希臘王國 ...

  5. The conference contributed to ushering in a period of heightened colonial activity by European powers, once made the point that the Berlin Conference of 1884–1885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old carve-up of Africa". Other writers have also laid the blame in "the partition of Africa" on the doors of the Berlin Conference.

  6. www.wikiwand.com › zh-tw › 柏林会议柏林會議 - Wikiwand

    1954年柏林會議:美國、英國、法國、蘇聯四大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強國討論韓戰、中南半島及德國與奧地利之主權問題。 註解: 英語 的 Congress 與 Conference 按照 漢語 都可以理解作 會議 。

  7. 柏林會議 (德語: Berliner Konferenz ; 英語 :Berlin Conference),也被稱作 剛果會議 ( 德語 :Kongokonferenz)或 西非會議 ( 德語 :Westafrika-Konferenz)由 歐洲 強國在1884年至1885年與 德意志帝國 柏林 的 帝國總理府 舉行,以準備他們在 非洲 建立 殖民地 與發展貿易 ...

  8. www.wikiwand.com › zh-hant › 柏林会议柏林會議 - Wikiwand

    歷 史上有 幾 柏林會議 ,包括:. 1878年柏林會議 : 德 國 在 該 年召 開 的 會議 ,用以解 決 巴 爾 干半 島問題 。. 柏林西非會議 :1884至1885年在 柏林 舉 行的 會議 — 歐 洲 強國 商 討 如何瓜分 非洲 ,建立 殖民地 。. 1954年柏林 會議 : 美 國 、 英 國 ...

  9. 西元一八七八年俄、土戰後所締結的《聖斯泰法諾條約》,遭到英、奧強烈反對,經德國首相俾斯麥從中斡旋,於同年六月在柏林召開的會議。. 字詞:柏林會議,注音:ㄅㄛˊ ㄌㄧㄣˊ ㄏㄨㄟˋ ㄧˋ,釋義:西元一八七八年俄、土戰後所締結的《聖斯泰法諾條約 ...

  10. 柏林会议 (德語: Berliner Kongress )是指1878年6月13日-1878年7月13日在 德意志帝國 柏林 举行的会议。. 与会国包括当时 欧洲 强国( 俄罗斯帝國 、 英国 、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 奥匈帝国 、 意大利王國 和 德意志帝國 )、 [1] 巴尔干半岛 各国( 希腊王国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