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7日 · 發售詳情如何? 抽幾多手好? 有什麼銀行或券商免手續費,更有抽獎可參與? 以下逐一介紹詳情︰. 4.25厘是什麼概念? 目前的高息產品有很多,但保本產品有4厘以上並不太多︰. 如果要符合 低入場費、長年期、4厘以上回報率 這3個條件,又能夠保本的產品,實在不多。 以港元定存為例,4厘以上的長息,多數要大額新資金; 若做外幣定存有更高息率,但要承受外匯風險; 港股有不少在6厘以上的高息股,但主要因為價殘,恒指最新跌穿16,000點,股票絕非保本產品; 【定期存款】5.2厘對撼「三跑債」 拆解最新策略 銀行集中加呢個存期! 如何配合定期存款 創造3倍利息? 抽機管局債券,資金要鎖足2年半,但可能只有區區數千元的利息,對大戶而言似乎聊勝於無。

  2. 2024年1月26日 · 收息攻略. 發布時間: 2024/01/26 12:55. 分享:. 機管局發行的零售債券已在昨日截止認購,不少銀行都表示客戶的平均認購手數達10手。. 是次債券的聯席牽頭行之一的中銀香港預計,人均可獲派約3手。. 機管局發行的零售債券已在昨日截止認購,是次保證年利率達4 ...

  3. 2020年12月11日 · 香港人當今的社交世界都被Facebook控制著,WhatsApp是人人必備的溝通工具、Facebook是傳統的社交媒體,IG則針對年輕一族。 相信絶大部分上班族都會用到至少上述兩至三項平台。 事實上,Facebook收購回來也不見得有整合這三大平台,最多只是開發跨平台訊息工具,僅此而已。 而且WhatsApp標榜個人化及私隱保障,Facebook難以從中獲利,只是把要把所有在網上的人都集中使用其服務,增強了Facebook集團的影響力。 社交平台真有言論自由嗎. 事實上,不少人曾經以為社交平台是言論自由的象徵,可以發表不違背自己立場的說話。 但原來世界上言論自由從來只限於個人,一旦要依賴其他平台發佈自己的言論,就變成了他人的言論自由。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8年11月2日 · 一分鐘短片. 【理財Blogger】窮一生給年青人的理財貼士. 1. 年青人窮到「Nothing To Lose」 窮一生開門見山,直說:「有一件好事就是,現在的年青人窮到『Nothing To Lose』。 」他指時下年青人為財富增值的能力較以前遜色,首5年工作較容易碰釘,加上初初打工薪金亦較低,導致他們對自己的發展及行業前景都感到十分氣餒。 對於已工作約10年的人來說,若在30歲時的薪金仍跳不過二萬,收入壓力加上隨年紀增長,需要結婚或組織家庭等開支,便會對生活造成更巨大的財政壓力。 《戒窮》作者及理財博客「窮一生」,年幼時家境一般,持儲蓄的耐力令他現時的資產跳升至數百萬。 (曾有為攝) 2. 90後較易被消費主導生活方向. 他比較自己的讀者群,發現90後比80後更加依賴金錢。

  6. 2021年5月27日 · 她分享指,實現財務自由有一個關鍵的門檻,就是投資收入多於工作收入。 在她26歲那年,她賺得人生中第一個100萬美元(約776萬港元),當年投資回報率是13%。 即是說,不論她在工作或在海灘上渡假,都從投資中賺取到13萬美元(約100萬元),基本上已追上工作收入。 在這樣的基礎上,她將專注力由工作轉向投資,積極實行方程式2,提升個人儲備。 提早退休後,J.P.坦言,除非需要賺取薪金,暫時也不會考慮重返朝9晚5的工作,但她認為若要工作,會選擇能貢獻世界的工作。 責任編輯:李瑩. =====. 緊貼最精準、最快的財經新聞資訊,立即免費下載使用【 按此 】 不少人嚮往能夠財務自由、提早退休,怎樣才能加快地實現這個目標?

  7. 2021年6月25日 · 1. 收入不高兼負債 決心學理財. Nicole Victoria現時是一名母親,身兼理財教練及地產經紀的工作。 但年輕時跟很多人一樣,大學畢業後任職年收入只得5萬加元(約31萬港元)的工作,同時,要背負4萬加元(約25萬港元)的學費貸款。 她本以為進入職場後,能夠賺足夠的錢讓她過理想的生活,但由於收入不高,而且要償還債務,她經常入不敷支,面臨龐大的經濟壓力。 後來,她意識到,問題不在於她的收入不高,而是她沒有妥善管理個人財務,「人可以憑年收入4萬美元而致富;也可憑年收入10萬美元而過得潦倒,這完全取決於你如何善用手上的金錢。 」於是她決心開始學習一切有關於理財及投資的知識,由償還債務及投資,將個人資產滾存至100萬美元(約776萬港元),並建立她想要的生活。

  8. 2018年11月2日 · 網絡世界高手雲集,80後「理財達人」窮一生,16年創立fb專頁和網站 《窮家有道 - 窮一生》 ,分享個人投資及理財心得。 從事廣告設計行業的他,22歲以月薪12,000元作為起點,26歲便儲到人生首個100萬,為何他有這麼積極的理財習慣? 一分鐘短片. 【理財Blogger】「窮」家有道分享儲蓄致富法. 窮一生的理財觀念是來自他兒時的成長背景。 他分享母親的消費習慣十分差劣,買東西不看價錢,導致每月的積蓄十分有限,而且經常使用信用卡消費。 他坦言自己的成長環境是「非常貧窮」,現時財政儲備較為寬裕時,讓他有更多時間「不是去想如何賺錢或維持生活,而是去嘗試這世界上更有趣的事情」。 1. 考慮以月供股票代替儲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