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末端 麻痺 、發冷及 發紺

      • 烏腳病可以簡略歸類一種地區性、流行性的血管疾病。 初期由於四肢末端血液不流通,無法獲得足夠之營養及 氧氣 ,皮膚會變成蒼白或紫紅色。 患者會感到末端 麻痺 、發冷及 發紺 等症狀,若受壓迫就會產生刺痛感,有時亦會間歇性跛行等。 病情更進一步會造成 靜止組織 的營養缺乏,產生劇烈的疼痛。
      zh.wikipedia.org/zh-tw/烏腳病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烏腳病的症狀 烏腳病在病理學上是一種末梢血管疾病: 末端缺症狀,如動脈搏動之消失或減弱,缺血肢上舉時呈蒼白,下垂時呈紫紅等症狀。

    • 烏腳病人之父

      雖然烏腳病在台灣已趨消失,為了紀念台灣醫療史上嘉南沿海 ...

    • 醫療團隊、人物

      認識烏腳病 烏腳病人之父 基金會組織 參訪迴響 活動花絮 線 ...

    • 小型醫療物品

      認識烏腳病 烏腳病人之父 基金會組織 參訪迴響 活動花絮 線 ...

    • 紀念館簡介

      雖然烏腳病在台灣已趨消失,為了紀念台灣醫療史上嘉南沿海 ...

  3. 症狀 [編輯] 烏腳病可以簡略歸類一種地區性流行性的血管疾病。 初期由於四肢末端血液不流通,無法獲得足夠之營養及氧氣,皮膚會變成蒼白或紫紅色。患者會感到末端麻痺、發冷及發紺等症狀,若受壓迫就會產生刺痛感,有時亦會間歇性跛行等。

  4. 2023年5月11日 · 烏腳病 的常見症狀包括腳部皮膚的發癢燒灼感紅腫剝落或龜裂以及可能出現小水泡或潰爛。 感染可能從一隻腳傳播到另一隻腳,甚至可能傳播到其他部位,如手部。

  5. 2020年11月24日 · 烏腳病一開始並沒有什麼症狀,只有因肢體末端血液循環不良,而出現的手腳末端有冷、麻感覺,以及將手、腳抬高一陣子,指尖和腳尖就變成白色的徵候。. 另外,一般人手腳如果碰到尖銳的或是熱的東西,就會很快地縮回來;但是烏腳病患者因為手腳末端的 ...

  6. 症狀. 烏腳病可以簡略歸類一種地區性、流行性的血管疾病。 初期由於四肢末端血液不流通,無法獲得足夠之營養及氧氣,皮膚會變成蒼白或紫紅色。 患者會感到末端麻痹、發冷及發紺等症狀,若受壓迫就會產生刺痛感,有時亦會間歇性跛行等。 病情更進一步會造成靜止組織的營養缺乏,產生劇烈的疼痛。 其疼痛程度可讓活人生不如死-痛到顏面變形、身體扭曲、在地上打滾。 此時症狀為趾部發黑、潰爛、發炎,甚至造成壞疽再自然脫落。

  7. 烏腳病的病理屬一種慢性閉塞性動脈疾病 [1] ,後期可有因足部 壞疽 而自然脫落(特發性脫疽)的特殊表徵。 病理切片可分為兩型:閉塞性動脈硬化型、血栓閉塞性血管炎型 [2] 。 烏腳病流行地區,以 八掌溪 下游南北兩岸的 嘉義縣 布袋鎮 、 義竹鄉 及 臺南縣 學甲鎮、北門鄉(今 臺南市 學甲區 、 北門區 )等4四個濱海鄉鎮案例最多。 [3] 烏腳病很早就確定為飲用深 井 水有關,隨著 自來水 普及後病患已大幅減少。

  8. [3] 乌脚病很早就确定为饮用 水有关,随着 自来水 普及后病患已大幅减少。 当地深井水中含有高量 砷 ,被怀疑是可能之致病因,然乌脚病其真正致病原因仍未明确,据临床研究、文献报告、病理组织、 流行病学 、 动物实验 以及 生物统计学 显示可能与井水中的 砷中毒 ,萤光物质(fluorescent compounds)、土壤中的腐质酸(humic acid)、 麦角 生物碱或其他营养遗传基因等生态循环有关联。 台湾西南沿海地区的乌脚病在近年已渐控制和遗忘,但40年后(1996年)又在 宜兰县 头城镇 与 五结乡 沿海发现 地下井水 含砷量过高,出现20余例疑似乌脚病的病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