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當衣物愈來愈多很多人覺得把衣服收進衣櫃再拿出來穿太麻煩或穿過的衣服不想收進衣櫃久了便全部堆在床上或隨手掛在椅上。 到底該怎麼收納才對? 《一開始就不用收! 家的最後一堂空間收納課》 建議,如果臥室約 2~3 坪,能用一個衣櫃搭配有很多抽屜的櫃子、掀床,擴增收納空間;如果 4~5 坪,就有足夠空間能設置兩排衣櫃,將男女主人衣物、當季換季衣物分別收納,也可另外 搭配收納型矮櫃、層板櫃等增加收納空間 。 衣櫃各層的收納:最常用的放中間,少用到的丟上面. 妥善規畫收納空間能創造最大收納量,取用也會更方便。

  2. 根據 《超圖解! 家的零收納》 主要有 5 種收納方式: 不同空間、物品,整理都有學問! 5 種常見收納方式. 1. 動線收納:根據動線收納空間,用完就歸位. 根據居家動線,安排各項物品的擺放位置,以便每次用完馬上歸位,能減少額外收拾的時間,保持居家整潔 。 例如玄關是進出家門一定會經過的地方,需要大量空間收納出門用品,如鞋子、雨傘、外套、包包等,就能置放鞋櫃或傘櫃,這樣一進家門便能馬上收好,不會散落各處。 2. 定點收納:將用品「固定」在常使用的地方. 將東西「固定」收在常用的地方附近,如吹風機放在浴室櫥櫃、指甲剪放在臥房抽屜,並遵守用完就歸位的原則,能隨時保持家中秩序,也不用再騰出時間收拾。 3. 隱收納:用「門」收納「不宜外露」的物品. 利用 有門的櫥櫃 等配置。

    • 為什麼需要prd?需要知道的價值三部曲
    • 問題:要寫多細節?什麼時候要完成?開發團隊不看,還是都直接跑來問我!
    • 何不把prd當作是小產品經營?
    • Prd實作撰寫經驗分享

    溝通,對象是誰?為了什麼目的?什麼時候進行?如何進行?

    先歸納 PRD 要面對的利害關係人,如工程師、設計師、UX 等,決定要對他們表明什麼目的,每個角色重視的點都不同;是分別說明或是集中說明;文件撰寫方式是協作或是單一人撰寫。別忘記我們的目的是推動產品開發,如何藉由這份文件跟各角色溝通,讓他們「清楚知道」目標(Goal),如何拆解進行任務(Task),產出產品才是最核心價值的地方。 文件本身格式是有彈性,需多方向的理解與更新,不會有最完美的文件範本,不斷嘗試找出適合團隊的文化,就是最有效的方式。 💡Tips: 1. 釐清利害關係人(Who) 2. 了解開發流程與時長,此時此刻團隊成員需要的 PRD 粒度如何 (When) 3. 觀察團隊協作的方式,彼此角色任務關聯性,重視項目是什麼 (What) 4. 了解團隊過去對開發文件如何分工,如何撰寫 (How) 5. 了解項目含義與功能,挑選適合團隊的方式來編制 (Idea & Action) 6. 透過詢問閱讀人員,了解自我盲點,不斷嘗試迭代更新 (Iteration)

    歷史紀錄,過去做了什麼?原因是什麼?邏輯方法是什麼?

    紀錄是用來復盤與釐清走過的道路,產品會不斷的堆疊上去,債務會不斷的累積,良好的紀錄是幫助我們遇到問題時,可以知道從什麼地方切入與檢驗,同時可以檢視產品開發的過程脈絡,減少猜測與不確定性。另一個面向就是當產品交接給下一任產品經理時,該產品經理會比較容易上手,增加 onboarding 效率。保持善念,不要留黑盒子(屎)給接手的人。

    自我保護,白紙黑字留底,別讓口說無憑困住你

    遇到這樣的對話,大概悔恨自己當初怎麼不寫文件,然後被迫吃下去,同時還要扛下產品責任,在老闆面前丟失 credit。 💡Tips: 1. 清楚寫下事項A、B、C與負責人(責任分配) 2. 在眾人會議上討論與畫押,會後寄出會議記錄與該文件(責任歸屬) 溝通、歷史紀錄、自我保護,利大於弊,花點時間投資,長遠來看是有助益個人與組織發展。

    換位思考,站在閱讀者、實作者的角度來思考

    複習一下,PRD 有溝通、歷史紀錄、自我保護等主要三價值。先確認你的目標是什麼,探究問題,定義問題後再去嘗試解決。例如,是要拿來跟工程師溝通產品流程,但是寫完了他們都不看,一直跑來問我,那不如不要寫?

    產品開發大概會經過,Understand、Define、Sketch、Prototype、Development、Validation等,把 PRD 作為產品來展開,思路其實差不多。 1. Understand:探索、釐清並了解目標用戶對PRD的需求 2. Define:根據需求,定義PRD涵蓋項目元素 3. Sketch/Prototype:嘗試撰寫大綱版本,並透過訪談驗證可行性 4. Development:開工,寫起來 5. Validation:完整PRD與實際產品產出落差距離,有驗證有迭代

    Step1: 建立目錄、索引

    涵蓋的欄位有版本號、項目、優先序、負責人、發布日期,相關文件連結等等,主要目的是幫助在看文件前可以清楚知道這份文件的基本資訊,幫助查找。

    Step2:需求闡述

    涵蓋內容有目標、背景資訊、價值、方案、驗證指標、附件。 1. 目標:展示形式例如使用user story或是直述,端看團隊偏好。 As I am ___, I want to ___, so that___. - 背景資訊與來源:市場、用戶、趨勢、老闆等,需求有根據並非無中生有。 - 價值:營收、成本、市佔、使用者體驗、系統優化等,盡量將價值量化,提高感受度。 - 方案:邏輯流程圖、業務流程圖、頁面流程圖、動作邏輯、錯誤處理等。 - 驗證指標:定義可以衡量需求的量化指標,如預期提高營收多少%、提高DAU多少%等等,來檢視執行前假設與實際落差多少,幫助團隊做下一次決策與迭代。

    Step3:佐證需求

    提供支持該需求的佐證,可能是數據、市調、競品分析等,強化需求可行性,同時是展現分析能力與洞察力的地方,提高團隊對我們的信任度。

  3. 2021年5月19日 · 通常會有沙發、茶几與電視機的擺放位置,除了要放得下一張約 190~220 公分長的三人座沙發沙發背至電視牆還需抓 3 公尺左右的距離才能擺放一台 50 吋的電視再加上系統櫃書櫃整體大小視需求約需 3~4.5 坪。 餐廳:整體約需 1.5 坪

  4. 《居家收納設計全解 300QA》 提醒,備料區的平台至少要有 45 公分寬,最佳寬度則是 70~90 公分,作業空間最寬裕、方便使用,也不易造成凌亂;平台面積較多時,也可考慮在上方增加吊櫃,擴增收納空間。 打造順手感收納:依照取用、使用頻率,劃分 3 大區. 收納專家不約而同指出,要妥善利用廚房空間,重點在於 依照物品的使用頻率來收納 。 讓對的東西出現在對的地方,取用方便,維持整潔也很輕鬆。 《林姓主婦的家務事》 提到,能先將廚房的收納空間,依取用的容易程度、使用頻率,定義出以下三區。 如果是二區、三區的物品,就不要占用一區的空間,常用碗盤則一定要在一區占有一席之地。 一區:每周都可能用到、隨手就拿得到,如瓦斯爐下方的抽屜. 二區:一個月使用數次、走幾步或伸手能拿到,如吊櫃下層.

  5. 2021年4月3日 · 走入無印風的家就像踏入無印良品MUJI所打造的空間白色的潔淨感與自然的原木色形成巧妙的協調以白色系及藤編等材質為主的收納用品規格統一易於使用卻不會給人冷硬的感受極簡不囤物的空間使用哲學更同時兼顧實用性及生活美學

  6. 2023年7月7日 · Z 世代嘴上支持永續時尚,卻有 1/3 的人沉迷於快時尚!10 個問題,帶你檢測自家衣櫃是否也一點都不「綠」? 據零售調研機構 First Insight 與沃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針對時裝產業的消費者調查,儘管有 75% 的 Z 世代表示,購物時服裝的永續性(sustainability)比品牌來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