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4月18日 · 2010年开始蔡尚在斯坦福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专注于乳腺癌研究。 2017年,蔡尚回国加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并组建了自己的实验室,开启了对肿瘤内细菌的研究,他们从经典的小鼠自发乳腺癌模型出发,构建了严格的肿瘤菌群研究体系,探索肿瘤微生物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 蔡尚团队部分成员. 蔡尚告诉《生物世界》,彼时,肿瘤组织“胞内菌”还是一个未被证实的猜想,要想证实这一点,首先要看到它们的存在。 研究团队不断改良检测和染色方法,提高灵敏度、信噪比和准确性,直到能够检测出10000个肿瘤细胞中仅含的1个细菌。 最终,他们观察到了小鼠肿瘤里的细菌定位,并通过高分辨率的电镜清晰地看到了细菌存在于细胞质内。 小鼠自发乳腺癌模型中存在胞内菌.

  2. 2022年4月10日 · 论文通讯作者为西湖大学的蔡尚Shang Cai博士。 蔡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揭示了癌细胞的行为也受到隐藏在肿瘤内的细菌的控制,而肿瘤的大部分起初被认为是无菌的。 这种细菌参与不同于大多数癌症治疗药物靶向的遗传、表观遗传和代谢成分。 然而,我们的研究并不意味着在癌症治疗期间使用抗生素将使患者受益。 因此,如何控制肿瘤内的细菌以改善未来的癌症治疗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 细菌在影响癌症易感性和肿瘤进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在结直肠癌中。 然而,新的证据提示着在广泛的癌症类型中,如胰腺癌、肺癌和乳腺癌,它们也是肿瘤组织本身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细菌特征与癌症风险、预后和治疗反应有关,但肿瘤驻留细菌在肿瘤进展中的生物学功能仍不清楚。

  3. 2022年4月8日 · 蔡尚本科毕业于北大博士毕业于印第安纳大学曾在斯坦福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工作7年一直专注于乳腺癌的研究基于经典的小鼠自发乳腺癌模型蔡尚带领研究团队构建了严格的肿瘤菌群研究体系探索肿瘤微生物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彼时,“胞内菌还是一个未被证实的猜想他们的首要任务是找到对手”。 “胞内菌”在肿瘤细胞内的含量很低,研究团队不断改良检测和染色方法,提高了灵敏度、信噪比和准确性,终于观察到小鼠肿瘤里的细菌定位, 并通过高分辨率的电镜清晰地看到了细菌存在于细胞质内 。 小鼠自发乳腺癌模型中存在胞内菌. 然后,探索这些细菌的功能成为他们的工作重点。 一个简单的思路是: 清除这些细菌,看看肿瘤会发生什么变化 。 常规的清除方法是使用抗生素。 但如何确保抗生素只定向清除肿瘤细菌?

  4. 2023年11月6日 · 2023年11月2日西湖大学蔡尚团队在 Nature Methods 期刊发表了题为Reconstruction of Dynamic Mammary Mini Gland in vitro for Normal Physiology and Oncogenesi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成功构建了小鼠乳腺微器官(mini gland)的体外动态培养体系,能够将乳腺干细胞逐步诱导形成具有次级分支结构的树状管腔,在细胞组成及转录异质性上维持了与正常乳腺相似的特征,并且能够模拟乳腺在青春期、生理期及怀孕哺乳期的生理变化,再现胚胎期到出生后乳腺多能干细胞到单能干细胞的命运转变,同时也能够模拟乳腺上皮细胞获得原癌基因后的成瘤过程。

  5. 2024年4月15日 · 潮新闻记者对话西湖大学蔡尚:细菌是乳腺癌转移的重要帮凶. 展开. 2024-04-15 10:54 发布于浙江 | 170 观看. 点赞. 评论. 收藏.

  6. 2023年10月23日 · 生命科学学院蔡尚团队的2018级博士研究生尧冰清和组内同学2022年在细胞期刊线上发表论文首次证实乳腺癌组织中存在多种独特的胞内菌”,揭示了它们在肿瘤转移定植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为深入理解肿瘤转移及临床治疗乳腺癌提供了新思路。 理学院的何睿华团队经多年深耕,在实验上发现世界首例具有本征相干性的光阴极量子材料——钛酸锶,其性能远超传统的光阴极材料,且无法为现有理论解释,提出了光电效应理论的新范式,相关论文今年3月在《自然》期刊线上发表。 过去五年西湖大学面向全球揽才,博士生导师从成立时的68名增加到209名,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高校院所,有的曾在知名高校长期担任讲席教授、系主任,平均年龄41岁,年龄最小的27岁。

  7. 2023年9月22日 · 2022年4月,西湖大学 蔡尚 团队在 Cell 期刊发表论文【2】,他们首次证实了乳腺癌组织中存在的多种独特 “胞内菌”在肿瘤转移定植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这一发现也是对传统肿瘤转移理论的重大突破。 2022年9月,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 Ravid Straussman 团队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Ravid Straussman 团队分别在 Cell 期刊发表论文【3、4】,发现除了细菌以外,另一类微生物—— 真菌 ,也在不同肿瘤中普遍存在,它们与肿瘤转移、癌症患者生存率降低密切相关。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