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22日 · 桑園圍申遺特邀顧問專家佛山市水利專家陳彥文介紹在桑園圍建設伊始採用了巧妙的辦法宋代水利官員將浮糠拋入江水中然後跟隨浮糠的走勢選擇修建堤圍的合適地點正因這樣順勢而」,60多公里長的桑園圍防洪和灌溉的方式別具智慧彎彎曲曲如巨龍橫貫在西江與北江之間。 「順應大自然的規律,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 這也是佛山桑園圍‘申遺’成功的重要原因。 」陳彥文說,這與都江堰的飛沙堰有異曲同工之妙。 明代是桑園圍建設的重要時期。 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九江堡鄉紳陳博民請旨,率眾築壩甘竹灘,堵塞倒流港,連接西北兩江防洪堤。 至此,開口圍轉變為閉口圍,西基段基本上全線有堤,桑園圍雛形初顯。

  2. 2022年2月1日 · 根據官方資料指出公園將分為三個區域當中農業區佔11公頃讓農民以生態友善的模式耕作有打算回到塱原復耕的農民表示去年12月曾獲邀進場視察惟當時發現農業區的工程進度及規劃未如理想亦未能滿足農民耕作的基本要求部分田地的排水工程並未完成惟當局預計在今年第一季便會完成工程他們亦會回到農業區復耕擔心屆時的配套或未能讓他們順利進行復耕工作。 長春社則指,當局至今仍未有公開農業區的未來運作模式及方向,建議應與農民保持溝通,交代日後運作細節,減少雙方出現預想落差的情況。 漁護署表示,區內會設置配合農耕需要的留宿及貯物設施供農戶租用,在工程完成後,會盡快安排農戶在區內耕作。 Ken(化名)是其中一位打算回到塱原自然生態公園復耕的農民。

  3. 2016年12月28日 · 社區專題. 【細說雙魚河】防洪、生態難兼得? 塱原濕地、港米候鳥一同遭殃. 撰文:溫釗榆. 出版: 2016-12-28 00:00 更新:2016-12-31 23:52. 自古以來,人與河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河流為人們提供淡水和食物促進農業水力發電和航運河流盆地亦是人們聚居和建立社區的起點是人類文明的起源。 隨着市鎮化發展,土地需求愈來愈大,河流的存在反而成了阻礙,深水埗就有不少河流因此被長埋地下。 新界地區也有不少類似的例子,重要河流之一的雙魚河,雖然逃過被填平的厄運,也得配合城市化發展而被改造,昔時奔騰的河流,如今成為了筆直的長渠。 近年社會經常倡議親水文化,我們又應如何與河共融? 攝影: 吳鍾坤、張浩維.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人畜聚居河道兩旁 經常犯濫遂被拉直.

  4. 2017年4月30日 · 由於印度政府沒有投放資源建設水利工程目前全國只有約四成農地有灌溉設施其餘的都是依賴降雨沒有水庫收集雨水沒有溝渠把水送到農田沒有排水道把多餘雨水疏導走沒有節約用水的噴灌滴灌和湧泉灌溉系統農田的抗災能力基本上 ...

    • 甘蔗阻撓了水利開發?
    • 增加稻米產量 興水利勢在必行
    • 台灣西南易發水旱災的主因

    自17世紀荷蘭人東來、殖民統治台灣南部起,發現原住民的經濟活動以狩獵和採集為主,生產工具粗糙、缺乏耕牛,亦無水利設施進行人為灌溉,所以從閩南招募大量漢人入台開墾、給予耕牛農具之餘,還修築埤塘。康熙年間巡台御史黃叔璥着有《台海使槎錄》,留下了荷蘭統治時期的漢文紀錄: 這些「陂塘堤圳」為水利設施的統稱,多集中在荷蘭人殖民的台南至彰化一帶,迄今仍留下「紅毛井(埤)」、「荷蘭井(埤)」等稱呼,例如《彰化縣誌》有載:「紅毛井:在東門外半里許。泉有數穴,味亦清甘,但吝於出。汲者每環井以俟其出。故老相傳:以為紅夷故井雲。」 到了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後,鄭氏政權在台灣西部展開大規模軍屯,以確保20萬軍民的糧食供應,並修築為數眾多的小型陂。學者指出,鄭氏政權時期台灣少有大型水利設施,乃是因為材料和技術落後,而台灣...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廷設台灣府,經過不到40年的時間,於康熙六十年(1721)因朱一貴事件赴台參與戎幕、出謀劃策的藍鼎元(1680—1733年),在《東征集》稱頌台灣的繁榮:「國家初設郡縣,管轄不過百餘里,距今未四十年,而開墾流移之眾,延袤二千餘里,糧谷之利甲天下,過此再四、五十年,連內山野番不到之境,皆將為良田美宅,萬萬不可遏抑。」藍鼎元的記載雖有誇大溢美之詞,但也反映經過清代治理,台灣的農業耕作已有長足進展,背後自然少不了水利設施。 台灣府諸羅縣知縣周鍾瑄(1714—1719年在任)赴台任職,觀察到除了「築堤瀦水灌田」的陂,「不用築堤,疏鑿溪泉以灌田」的圳,「地形深奧,源泉四出,用資灌溉」的湖(潭)之外,還有一種是隻能找地勢低下之處,築堤以積雨水的「涸死陂」,又被農民戲稱為「雷...

    然而,嘉南平原雖然號稱台灣穀倉,其地勢平坦、氣候温暖利於作物生長,但80%的降雨集中在夏季(5月至9月),冬季乾燥期長(12月至翌年3月),不僅容易發生旱災,與作物生長期也不一致;其次,嘉南平原儘管河川眾多、水量豐沛,卻因河川長度短、流速湍急,豐水期多暴雨造成洪水,迅速流入海中,無法有效利用;再者,河川含沙量高,時間一久抬高河床,一但洪水爆發便氾濫成災,開墾出的沃土瞬時化為砂礫荒地。 據台灣歷史學家曹永和的研究指出,清代嘉南平原水災數量超過50次,佔全台水災三分之一以上;另位歷史學家徐泓也表示,不包括颱風帶來的災情在內,嘉南平原在清代水災就有63次之多,平均3年多就發一次大水。以旱災來說,清代該地大旱30次,佔整個清代台灣旱災紀錄的63%。為了將水旱災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台灣史學者蔡志展統計,...

  5. 2023年11月10日 · 1. 《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日前出爐,發展局預告,明年將公布位於創新科技地帶的牛潭尾發展方案,早前預計可提供6,000個住宅單位。 土木工程拓展署近日就牛潭尾地區發展申請環評研究概要文件顯示牛潭尾具發展潛力地區的面積約為129公頃選址內有農地活躍魚塘和由漁護署管理的林地亦貼近林村郊野公園自然保育區和濕地保育區等預料將會造成陸地生境損失和對具重要保育價值物種造成影響。 另外,項目鄰近元朗錦繡花園和加州花園等私人屋苑,日後的發展將遮擋其景觀,亦會損害已開拓的山谷景觀。 當中擬議發展範圍內有估計約四分一土地屬於綠化地帶,惟文件卻隻字未提。

  6. 2023年9月14日 · 1原因極端暴雨將增加. 撰文:數因斯坦. 出版: 2023-09-14 09:05 更新:2023-09-15 01:58. 【紅雨/天文台天氣/停課/黑雨/黃雨/水浸/雨量/大雨】天文台於今日(14日)上午5時55分改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表示香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雨量超過50毫米的大雨,且雨勢可能持續。 教育局宣布所有上午校及全日制學校今日停課。 「500年一遇」、「百年一遇」等說法再被提起,這些詞語亦似乎變成了大雨、水浸代名詞。 到底「N年一遇」是甚麼? 事實上,天文台曾撰文解釋,「N年一遇」或「重現期」是統計學概念,所指的是重複發生同一事件的平均所需時間,而對於以往未曾發生過的極端事件,也可透過統計方法從現有數據分布延伸估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