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皇帶魚. 工具. 皇帶魚 ( 學名 : Regalecus glesne ),又稱 龍宮使者 [2] 、 鯡魚王 、 海魔王 、 地震魚 、 白魚龍 ,為 條鰭魚綱 月魚目 皇帶魚科 的其中一 種 。 特徵 [ 編輯] 1895年的皇帶魚素描圖. 皇帶魚身體側邊扁平,為銀白色,各魚鰭為鮮紅色;呈現長條狀魚口朝上方且能向前伸出,沒有鱗片,背鰭長;特徵是魚頭有6根絲狀的鰭條,腹部鰭也有成絲狀的鰭條。 [3] 習性與分布 [ 編輯] 皇帶魚通常生活在200至500公尺的海域,屬於肉食性生物,以小型魚類作為主食。 [3] 皇帶魚通常分佈在 深海 、 印度洋 及 太平洋 ,北緯72度至南緯52度 亞熱帶 深海裡,由於捕獲數量稀少,科學家對其習性所知甚少。

    • 概觀
    • 基本介紹
    • 簡述
    • 外形特徵
    • 生活習性
    • 生長繁殖
    • 分布範圍
    • 相關記載

    皇帶魚( Regalecus glesne),又稱布倫希爾蒂,俗名龍宮使者、白龍王、龍王魚、大帶魚、大鯡魚王、搖槳魚、胖魚、買牛、蠻、豬精、百牛、地震魚,為輻鰭魚綱月魚目皇帶魚科的其中一種。廣布於熱帶深海。它是海洋中最長的硬骨魚,體亮銀色,腹鰭紅色,槳狀,英文原意為“槳魚”。背鰭亦呈紅色,很長,始於頭頂如鬃冠。很少見於水面,有人偶爾見到,誤為“海蛇”。人們通常認為它們是橫掃海底,摧毀一切的怪獸。

    •中文學名:皇帶魚

    •拉丁學名:Regalecus glesne

    •別稱:Oarfish(槳魚)或Ribbon Fish(帶魚)

    •二名法:Regalecus glesne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魚綱,皇帶魚科。體延長,側扁,呈帶狀。自頭部向尾端漸變狹。體無鱗,有許多不規則小顆粒突起。第一至第五鰭條延長呈絲狀。腹鰭為一絲狀鰭條。體呈淺紅色,體側有許多淺褐色斑點。中下層魚類。我國產於南海和東海。數量稀少,可供食用。

    皇帶魚體側扁,延長呈帶狀。頭小,似馬頭狀。體裸露,無鱗,體側各有5至6行瘤狀突起。背鰭,呈紅色,無鰭棘。背鰭基底長,前1至5背鰭鰭條顏常呈絲狀。腹鰭變為一對絲狀長鰭條,末端膨大呈柳葉狀。無臀鰭。尾鰭不與背鰭相連。魚體全身銀灰色,具藍黑色斑紋。頭部呈藍色,各鰭為紅色。皇帶魚是世界上最長的硬骨魚。皇帶魚中體型最大的屬鯡王皇帶魚,平均身長4—6米,重達150—200公斤!但普遍為約3米。而鯡王皇帶魚體長最大紀錄為7.6米,最重可達272公斤。其次是勒氏皇帶魚,平均體長3—6米,而儒氏皇帶魚體型相對較小,但平均身長也可以達到3米以上!重超過100公斤!別看他們很大,嘴並不大。

    皇帶魚體型蜿蜒呈長帶形的大型魚,大部分體長均可達4米以上,重超過150公斤。體亮銀色。腹鰭紅色,槳狀,故英文原意為“槳魚”;背鰭亦呈紅色,很長,始於頭頂如鬃冠。很少見於水面,有人偶爾見到,誤為“海蛇”。人們通常認為它們是橫掃海底,摧毀一切的怪獸,也曾被東南亞誤認為傳說中的“龍”。

    皇帶魚只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溫暖海域深處,它們是世界上最長的硬骨魚。屬於肉食性魚類,它們性情兇猛,並且還有同類自相殘殺的行為。其食物包括各種中小型魚類、烏賊、磷蝦、螃蟹等。儘管它巨大的身軀和醜陋的面孔顯得猙獰恐怖,但皇帶魚的遊動速度很慢,也不具備帶魚那樣殺傷力極強的滿口利齒,平時只是頭朝上尾朝下漂浮於海底,待獵物游過嘴邊時一口吸入,其堅硬的上下顎足以咬碎甲殼類。皇帶魚的嘴和帶魚不同,很小但有兩顆很鋒利的大牙,看到大魚到自己的攻擊範圍之內就把自己的身子縮起來,魚游到它的上面,它就像彈簧一樣很快的彈出去咬住魚。

    皇帶魚只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溫暖海域深處,它們是世界上最長的硬骨魚皇帶魚。皇帶魚屬於肉食性魚類,它們性情兇猛捕食能發現的一切海洋動物,並且還有同類自相殘殺的行為。科學家經過研究認為,皇帶魚之所以有如此兇殘的舉動都源於它們所生活的深海其他魚類稀少,食物匱乏,為了生存,經過長久的進化而來的。這一發現也再一次印證了大自然“弱肉強食、適者生存”這個亘古不變的法則。

    皇帶魚繁衍很慢, 大約14年數量才翻一倍,11月中旬,是皇帶魚交配繁殖的季節。每年的這個時候,無數的皇帶魚便會從四面八方聚集到南太平洋薩瓦伊島附近進行集體交配。科學家們至今仍然還沒有弄清楚皇帶魚是依靠什麼方式定位,從而每年都能準確的回到這裡來。它們分別圍成無數的小團,或幾十條一團或一百多條一團,扁平而細長的身體相互扭曲、纏繞裹在一起,在布滿珊瑚礁的海底蠕動、翻騰。但是,無論大一點的團還是小一點的團,其中都只有一條雌性皇帶魚。而糾纏在它周圍的則是其眾多的追求者。

    科學家經過觀察後發現,雌皇帶魚在繁殖期間會連續2周不定時的產下總共大約10萬枚魚卵。而它每產一次卵之後,周圍的數條雄性皇帶魚便爭先恐後的排出自己的精子。恐怕此時沒有誰能知道哪枚卵是被哪條雄性皇帶魚的精子受精而來的。

    雄性皇帶魚在完成交配之後,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自相殘殺,都迅速的離開這裡。但事實上,科學家們也沒有在皇帶魚繁殖的水域發現其有自相殘殺的事件發生。經過推斷,科學家們認為皇帶魚繁殖季節可能體內會分泌一種特殊的酶來抑制住這種自相殘殺的衝動。

    交配結束的雄性皇帶魚離去了,但是更多的雄性皇帶魚正陸續趕來。它們會繼續的和雌皇帶魚糾纏在一起,等待它的下一次產卵。這一過程大約要持續2個星期左右,之後它們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只留下一片被魚卵染成白色的珊瑚礁。

    皇帶魚分布於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北緯72度至北緯52度的深海里。棲息於20至1000米的水深,但通常在水深20至200米間。

    最早記載

    亞里士多德在公元前四世紀所著的《動物史》中寫道:“在利比亞,海蛇都很巨大。沿岸航行的水手說在航海途中,也曾經遇到過海蛇襲擊。”其實這種傳說中的巨獸並不是什麼海蛇,而是一種深海巨型魚類,科學家叫它皇帶魚——海洋中最長的硬骨魚。因為這種長達18米的巨型魚類一直生活在深海水域,難以捕捉和觀測,人們對它知之甚少,幾千年來,都充滿了神秘。

    1948年

    1948年10月 11日,英國軍艦“戴達拉斯號”從東印度群島返回普利茅斯港後,該艦呈交了一份報告。報告中稱,8月6日下午5時,該艦正在南大西洋離非洲大約300里時,“候補軍官薩托列士看見一個極奇特的物體,從正後方飛快向軍艦游來。”薩托列士立即向上級報告。艦長,兩名軍官和其他人員聞聲趕去,只見一條大海蛇正游到艦前,目擊者估計海蛇露出的部分就有六十英尺長,頭頸直徑約十五、六英寸,它以十多哩的時速越過“戴達拉斯號”,向西南方游去。麥奎海艦長說,它經過時“非常接近艦艉下方那一邊。” 更加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每當“大海蛇”出現之後當地緊接著就會出現地震或者是海嘯。所以,在大部分的傳說中“大海蛇”的出現都成了不祥事件發生的先兆。幾千年來,“大海蛇”就像一幅巨大的陰影罩在所有在航海人的心頭。時至今日,仍然有人讓將其稱呼為“惡魔的使者”。

    2001年

    2001年,首次在香港水域附近,湛江以東誤捕一條皇帶魚。

  2. 皇帶魚身體側邊扁平為銀白色各魚鰭為鮮紅色呈現長條狀魚口朝上方且能向前伸出沒有鱗片背鰭長特徵是魚頭有6根絲狀的鰭條腹部鰭也有成絲狀的鰭條。 [3] 習性与分布. 皇帶魚通常生活在200至500公尺的海域,屬於肉食性生物,以小型魚類作為主食。 [3] 皇帶魚通常分佈在 深海 、 印度洋 及 太平洋 ,北緯72度至南緯52度 亞熱帶 深海裡,由於捕獲數量稀少,科學家對其習性所知甚少。 已知皇帶魚生活在深海的中、上層,過去以為牠的游泳方式為波浪式的蛇行運動,但根據後來在墨西哥附近海域捕捉到的海底畫面顯示,皇帶魚全身挺直,不做任何彎曲動作,完全依靠背鰭作波浪狀運動推進。 [4] 關於皇帶魚的傳說很多, 歐洲 漁民 稱它為「海魔王」。

  3. 全世界僅2屬3種分別為皇帶魚Regalecus glesne及勒氏皇帶魚 ( Regalecus russelii ),兩者總鰓耙數40-58以及少耙皇帶魚( Agrostichthys parkeri ),鰓耙數8-10(Nelson, 2006),而前者體長可達11公尺是硬骨魚類最長體型的魚種Roberts, 2012),臺灣有一種勒氏皇帶魚之 ...

  4. 皇帶魚為深海魚牠們的體型細長體色為銀色並有著鮮紅色的魚鰭由於皇帶魚棲息在遠洋的深海中因此尚未釐清牠們的生態細節皇帶魚會順著海流傾斜著身體並以踩水的方式搖搖晃晃地移動在淺灘迷路的皇帶魚很為罕見。 學名. Regalecus glesne. 英文名. Oarfish. 分類. 月魚目皇帶魚科. 棲息地. 全世界海洋. 動物圖鑑. 皇帶魚為深海魚,牠們的體型細長,體色為銀色並有著鮮紅色的魚鰭。 由於皇帶魚棲息在遠洋的深海中,因此尚未釐清牠們的生態細節。 皇帶魚會順著海流,傾斜著身體並以踩水的方式,搖搖晃晃地移動。 在淺灘迷路的皇帶魚很為罕見。

  5. 2019年11月4日 · 答:不是哦。 雖然兩者都是扁平延長而呈帶狀但是皇帶魚是月魚目皇帶魚科的而白帶魚則是鱸形目帶魚科的。 皇帶魚科的魚類體長常可到3公尺以上,其中巨皇帶魚 (R. glesne)體長可達11公尺,是這個科當中最大的魚類,也是硬骨魚最長的魚種。 而白帶魚一般只長到1到2公尺左右。 皇帶魚的背鰭基底長,從眼睛前方向後延續可達尾部末端,前面的幾根鰭條明顯較長。 尾鰭退化。 沒有臀鰭,腹鰭特化成長柄狀。 白帶魚的背鰭起始於後頭部延伸到尾端,胸鰭短,末端可到側線上方,沒有尾鰭與腹鰭。 皇帶魚的棲息深度約由表層到1000公尺之間,平時多半待在較深的水域,以攝食磷蝦 (甲殼動物)、小型魚類及魷魚等為食。

  6. zh.negapedia.org › articles › 皇帶魚皇帶魚 - Negapedia

    带魚,又称龍宮使者、鯡魚王、海魔王、地震魚、白魚龍),為輻鰭魚綱月魚目皇帶魚 科的其中一種。 克氏鋸魚 克氏鋸魚,又稱克氏海葵魚、三帶鋸齒蓋魚(但視覺上常稱帶小丑)等,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雀鯛科的其中一種。該物種 ...

  7. 其他人也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