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9日 · 台北市信義區遠東百貨素食餐廳「寶林茶室」2024年3月26日爆出疑似食品中毒,累計至3月27日中午案例至少9例,其中2人死亡。. 食藥署目前已啟動聯合調查,會同疾管署、北市衛生局與毒理專家赴現場了解可能導致中毒之相關環節,並現場抽驗食材進行 ...

  2. 2024年4月18日 · 主要原因為青黴菌有上百種,而不同的菌也會產生不同的作用。如青黴孢子經常漂浮在空氣中,並且容易依附食物生長,使食物發霉。但又為什麼發霉的食物不能食用,卻可以吃以青黴菌製作而成的藍紋乳酪呢?

  3. 2021年2月25日 · 病人自主權利法. 根據健保署資料,台灣加護病床密度世界第一,每年約有30%健保支出是在病患逝世前幾個月用掉,加護病房內有一半救治行為屬於無效醫療,無效治療費用占加護病房總費用80%。 其實這些無效醫療很多是基於家屬要求,醫師為了避免醫療糾紛,只好配合實施。 曾任消基會董事長陸雲,致力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他認為台灣「臨終教育」不足,許多家屬忽略了治療過程中病人痛楚,「急救」常常淪為「無效醫療」。 作家瓊瑤在民國106年得知「病人自主權利法」完成立法時,在臉書公布「寫給兒子和兒媳一封公開信」,文中表明「我會笑看死亡。 我叮囑如下:幫助我沒有痛苦地死去,比千方百計讓我痛苦地活著,意義重大! 千萬不要被生死迷思給困惑住!

  4. 針對新冠病毒是否會透過食物傳播疑問,歐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簡稱EFSA)首席科學家Marta Hugas說明,以往相關冠狀病毒(例如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SARS-CoV)和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MERS-CoV))經驗表明,從未發生過食物 ...

  5. 2017年9月4日 · 食品安全事件頻仍,民眾已失去對食品的信心,易被錯誤訊息操弄;當信心崩解、食安支持系統支離破碎,我們相信「食的根本」不應該被拋棄,而是應該將食的正確知識有系統傳遞,重建人與食品的信任關係。

  6. 2021年5月21日 · 「空氣傳播」是新冠病毒傳染主要途徑,避免在通風不良場所接觸. 美國疾病管制署(CDC) 在2021年5月13日公布最新的防疫指引正式宣布:「空氣傳播是新冠病毒傳染的主要途徑」,詹長權表示,這是根據氣膠學(aerosol)原理所提出預防空氣傳播的防疫建議。 因此依據這個指引的精神,詹長權說明,要特別注意建築物和房間的通風、人際互動的距離,特別是在通風狀況很差的環境之中,因為新冠病毒可以在空氣中飄浮比較久的時間,導致人際間的接觸不一定彼此要在一起很久,或是兩兩之間的空間距離要很接近時才會發生人傳人的風險。

  7. 2017年5月23日 · 食安 飲料 手搖茶 冰品 大腸桿菌 衛生 好吃.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透過觀察確認手搖飲店家對衛生安全管理是否用心,可為自己食的安全加以把關。. 手搖茶飲最常被檢驗出生菌數與大腸桿菌群超標的問題,雖然飲用後並不至於立即嚴重致病,但仍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