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5月24日 · Tag: 傅孟柏 專訪 推薦好劇 【專訪】從《返校》的張老師,到《你的情歌》的邢老師,一窺演員「傅孟柏」藏在角色背後的模樣 「他有很男孩子的一面、屁孩的一面, 但是他也有很像男人的一面。我⋯⋯應該也有一點 ...

  2. Tag: 傅孟柏 推薦好劇 【致曾在低谷裡的每一個你】聽《你的情歌》導演安竹間&編劇葉揚,在浪漫外殼裡寫下的「升記號」 繼上一篇 VidaOrange生活報橘與電影《你的情歌》導演安竹間(以下簡稱Andrew)、編劇葉揚的對談後,我們彷彿回到兩位合作的最初 ...

    • 臉書最成功也極具爭議的發明:「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 和可口可樂配方一樣神秘的好友推薦機制
    • 臉書資料科學家:重點在「朋友的朋友」
    • 犧牲老用戶的使用體驗?祖克伯有話要說
    • 打破社會交流的物理限制,臉書仍在創造歷史

    臉書早就已經是專注於成長的機器。臉書起家的故事就是一則成長神話:2004 年,祖克柏在一個月內(而且是最短的 2 月!)讓 Thefacebook 從哈佛拓展至其他校園。 2005 年,某員工建議祖克柏,臉書應該販售網站提到的活動門票。祖克柏聽了之後走到辦公室無所不在的白板前,寫下:「成長」。「祖克柏說,任何無法帶來成長的功能,他都沒興趣。」該員工寫道,「那是唯一重要的任務。」 老影集《虎膽妙算》(Mission: Impossible)每集的開頭,負責指揮行動的「龍頭」會翻閱檔案,找出執行任務的絕佳人選,需要誰當間諜、打手或誘餌。帕利哈皮提亞也親自挑選團隊,找出他要的人才。 帕利哈皮提亞很有選才眼光,選中公司元老葛蕾特(Naomi Gleit)、西班牙工程師奧利文(Javier Oliva...

    「你可能認識的朋友」是成長團隊最有效也最具爭議的工具,象徵著成長駭客的黑魔法可能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 「你可能認識的朋友」表面上很無害:在你面前輪流展示臉書上的個人檔案照片,你可能認識那些人,但他們還不是你的臉書好友。這個功能是為了解決成長團隊的研究發現:新用戶如果無法快速找到七個好友,就很有可能停用。用戶要是沒有一群核心好友,臉書對他們來說就像是一個人踢足球。 臉書的確有一些招數能應付尚未與朋友連結的新用戶。「我們曾經做過『填補動態』的假動態。」帕利哈皮提亞解釋。不過,填補動態無法取代實際的臉書好友。成長團隊的資料科學家發現,幫助新用戶找到朋友對臉書非常關鍵,尤其是要幫忙找到活躍用戶。 因此,「你可能認識的朋友」對臉書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功能。看見潛在的朋友可以改善用戶體驗,使他們更有可能分享...

    臉書也不回應希爾的詢問:這項功能會立刻建議好友人選給新用戶,是否代表臉書有儲存非用戶的資料,利用了「影子檔案」?幾年後,祖克柏在國會作證時表示臉書沒有那麼做,臉書的確有留存非用戶的部分資訊,但那是為了打擊假帳號的安全考量。 臉書後來較詳盡的解釋亦指出:「我們並沒有為非用戶建立個人檔案。」但有提到臉書留存了部分資料,是為了「最佳化特定裝置的註冊流程」。 臉書的資料科學家貝克史壯(Lars Backstrom)在 2010 年的訪談解答了一些「你可能認識的朋友」的神祕之處。依據貝克史壯的介紹,最重要的獵場就是「朋友的朋友」,然而「朋友的朋友」範圍非常廣。 貝克史壯表示,用戶平均擁有 130 個好友,每個好友又有 130 個好友,也就是說一般用戶會有四萬個「朋友的朋友」,好友達數千人的重度用戶則可...

    「你可能認識的朋友」的其他問題僅管不明顯,卻依舊令人憂心。早期的臉書高階主管莫林開始認為,「你可能認識的朋友」是不好的做法,為了留住更多用戶,犧牲了良好用戶體驗。 由於「你可能認識的朋友」的關鍵目標是增加臉書對新用戶的價值、確保新用戶有足夠的朋友來填滿動態消息,因此臉書建議的人選傾向協助新手找到朋友,而不是新手加好友的那些人。 「臉書推薦好友人選給你,臉書可以決定演算法如何運作。它推薦給你的人,可以是成為好友後會讓你更快樂的人;或者臉書也可以推薦你那些對系統、對臉書來說有好處的人選,那些人可以增加臉書的價值與財富,讓我的系統變得更好。」莫林表示,臉書選擇了後者,為了自利而犧牲了自己的用戶。 這種做法可能帶給老用戶較差的體驗。動態消息是零和賽局,人們只會看到有限的動態數量。臉書會優先給你看較新...

    沒錯,「你可能認識的朋友」帶來的好友,短期內會讓部分用戶獲得的好處多於其他用戶,但祖克柏主張,如果你認識的每個人最後都在臉書上,所有用戶都會受惠。 我們應該把「你可能認識的朋友」當成一種「社區稅政策」或是某種財富重分配。「如果你日子變好過,你就得多付出一點,確保社區裡的其他人也能變好。事實上,我認為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會成功,而且社會上的許多面向都是模仿這樣的做法。」 此外,祖克柏相信,加不太認識的人為好友,也會幫助你們變親近。臉書可能打破社會互動的物理限制,拓展有意義人際關係的人數上限。「有名的鄧巴數說,人類能維持同理心關係的上限是 150 人,」祖克柏說,「我認為臉書可以拓展那個數字。」 從社會科學的角度來看,那就像是要超越光速,但如果有任何人能做到,那會是臉書的成長團隊。 ♦ TO...

  3. 2014年2月7日 · Facebook 的「Open Compute Project」始於 2011 年 4 月,到如今儼然形成橫跨產業的聯盟,許多公司都加入了這項伺服器、數據中心等的開源綠色科技設計。 這個聯盟目前包含 Intel、AMD、Bloomberg、Box、Cumulus Networks、IBM 和 Microsoft。 這項計畫不只為世界節省了大量的能源,它也為 Facebook 節省了大量的金錢。 在高峰會的台上,可見 Zuckerberg 驕傲地說「單單去年,我們省了等同於四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同時還減少了等同於五萬輛汽車一年的排放量。

  4. 2019年12月19日 · 法新社報導,臉書在信中解釋用戶明明選擇不分享精確位置資訊給臉書,臉書仍有辦法知道用戶人在哪裡的原因。 這封信在社群媒體上瘋傳。 臉書主張,知道用戶所在位置好處多多,包括顯示附近店家的廣告、對抗駭客,以及打擊不實訊息等。 臉書是應 2 名聯邦參議員要求提供資訊而做出回應。 共和黨聯邦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推文寫道:「根本就沒有什麼退出,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個資。 這就是大咖科技業者,這也是國會需要採取行動的原因。 @Facebook admits it. Turn off “location services” and they’ll STILL track your location to make money (by sending you ads).

  5. 2021年3月3日 · 分享本文. (本文經 瘋先生|MRMAD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小心 Facebook 偷跟蹤站外瀏覽,教你刪除與關閉跟蹤 〉;首圖來源: Unsplash 。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 明明只是跟朋友聊天、或是逛了其他的網站,結果一打開臉書就跳出了剛剛跟朋友聊、甚至是搜尋的網頁、商品廣告? 進一步發現其實不只是臉書,YouTube 與 Google 也有在默默地記錄與追蹤我們的生活動態。 本文作者 iPhone 瘋先生經營個人 部落格 、 臉書社團 等社群,時常分享最新的蘋果資訊、iOS技術教學以及 iPhone、iPad 背後的技術秘密,將透過本文說明「關掉」臉書追蹤功能的方法,從此逃離臉書的魔掌。

  6. 2021年11月1日 ·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日前主導了一場年度發表會的「大騙局」,展現圖形處理器及人工智慧的驚人成果,並傳達 NVIDIA 的元宇宙概念;臉書也將營運重心轉移至元宇宙,執行長祖克正式宣布,Facebook 更名為 Meta,12 月 1 日起,美股交易代碼會從 FB 變為 MVRS,祖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