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15日 · 台北榮民總醫院下午舉行記者會,公布神經醫學中心神經基因疾病研究團隊重要研究成果,揭露台灣民眾發生腦中風的重要病因,同時也為了 1%(約 23 萬)的台灣民眾,提供預防腦中風發生的可能性。 北榮神經內科教授李宜中表示,腦中風是造成台灣人死亡與殘障的重要病因, 1/6 的民眾終其一生內可能會發生至少 1 次的中風 ;如果能夠預測自己是否具有容易中風的體質,就有機會遵從醫師建議,預防腦中風的發生。 李宜中研究團隊在超過 10 年的努力後,發現 在 NOTCH3 基因上的 R544C 突變是台灣人特有的腦中風基因突變 ,約 1% 台灣民眾帶有此基因突變,因而會反覆發生缺血性腦中風以及腦出血;如果沒有適當的醫療處置與及早預防,最後可能導致殘障、失智或生命提早終結。

  2. 2024年3月26日 · 文/韓政道. AI 錯了,病人死了。. 醫師、AI、開發商三方間,何者應當承擔法律上的過失責任?. 【案例】. 某 AI 科技軟體公司與醫院合作,開發一套專門治療癌症的輔助診斷系統(以下簡稱 X 系統)。. X 系統的功能是,醫師先將以問診、觸診等方式取得之病徵 ...

  3. 2018年12月27日 · 榮總指出,醫療團隊針對腦部疾病,以 AI 自動偵測顱內轉移腫瘤輔助醫師做診斷而北醫則針對肺癌影像透過深度標註與 AI 模型開發來協助肺癌病理分類、診斷與預後預測。 榮總放射線部主任郭萬祐透露, 明年第 1、2 季榮總就會推出 AI 門診,鎖定脊椎、腦部、眼睛及心律不整等科目 ,讓醫師有更多時間與病患交流。 北醫說,肺癌有 7 成病患診斷時已是末期,透過 AI 演算法,可早期發現癌症,精準找到肺結節,並自動偵測病灶範圍,計算病灶大小,「在最短時間找到癌細胞,縮短大海撈針時間」。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王宗道進一步表示, 過去要花 20 分鐘才能確診疾病,現在透過 AI 只需要 2 秒。

  4. 2020年10月14日 · 目前科技巨頭如微軟、亞馬遜、Google 等,都已相繼投入 AI 醫療科技開發,全世界的醫療科技新創也瞄準這塊藍海,從多方角度切入醫療市場。. 有趣的是,醫療跟新創是兩個極端不同的領域,他們從本質上思考的角度就已經不同:醫療不允許犯錯、新創則是透過 ...

  5. 2019年4月18日 · 聿信醫療小檔案. 超新的新創團隊:聿信成立至今不到一年. 「我們在 2、3 年前開始有創業的 idea,團隊在去(2018)年 6 月正式成立聿信醫療。 」許富舜醫師說。 許富舜醫師曾任榮總台大亞東醫院等醫院的醫師並在 2017 年萌生開發呼吸監測系統的念頭在幾年前因醫師身分認識了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董事長吳春福。 當吳春福詢問他對醫療電子有何想法時,許醫師立刻想到了臨床上的呼吸監測問題。 後來找來具備軟體設計經驗的人一同創業,聿信就這麼誕生了,並由許富舜醫師擔任執行長。 「團隊成員主要來自臨床醫師、台大電子等,大部分我們都是台大出來的,」許富舜醫師說,「像我就當過台大的主治醫師,也有台大電機、台大醫工的人才持續地加入。 創業過程:集結三位夥伴就出發!

  6. 2021年5月28日 · 醫療量能就是不夠!. 】前線抗疫醫師血汗心聲雙北醫療量能已經爆炸. CO 肥皂箱 2021-05-28. (本文經原作者 林韋地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整理合併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中央社。. 國內疫情嚴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 28 日表示 ...

  7. 2020年11月25日 · 聿信科技創辦人許富舜至今仍是亞東醫院心血管加護病房兼任主治醫師照片中許富舜手持聽診貼片」。 Credit: TechOrange. 一般情況下,醫生能透過聽診器判斷病患是否有呼吸不順,像是從病患的呼吸聲是「咻咻」聲還是「呼呼」聲,找到氣管堵塞的位置。 只是,呼吸異常不一定是持續不斷的現象,它可能只出現一下,例如呼吸中止症,可能只出現在病患睡著的狀態,而醫生不大可能在病發時馬上進行觀測。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些人致力於破解呼吸聲細微的變化,有些人則研究心電圖,試圖讓心電圖能同步監測呼吸,而許富舜的做法卻是直接改良「聽診器」。 聿信想到的辦法,是利用近十年才出現的電子抗噪技術,將聽診器變成一個貼在病人身上的小小貼片,「連續錄下」病患的呼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