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1月21日 · 結婚前交往多久,才能保證婚姻幸福? 其實有很多要素比「交往時間」還重要。 來看看心理學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責任編輯:李恬芳) 文/Pinsoul. 在眾多的朋友裡面,你不乏聽到因為相親,才約會一兩次就覺得要結婚的人。 但也不乏有許多朋友是兩個人已經在一起超過 8、9 年以上,但還沒有要考慮結婚。 這無關乎到底兩個人是否很合,很配 ,一下子就想要結婚綁定彼此的人,有時候或許還不如那些長時間相處,已經摸清彼此底細的人來的合。 所以許多人會常常思考著,到底要交往多久才行呢? 是一年兩年,還是只要想就可以呢?

    • 怎樣才能讓家庭幸福?
    • 「家庭效能信念」刻劃家的模樣:你能否勝任家庭角色?
    • 女性對教養最自信 男性對婚姻有把握
    • 影響家庭滿意感的關鍵:婚姻效能
    • 維繫婚姻家庭:女性情感優先 男性重視義務
    • 11 年之後,你還幸福嗎?臺灣人說 Yes
    • 延伸閱讀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安娜.卡列尼娜》的一開頭,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寫下這句韻味深長的斷言,彷彿道盡家的一切悲歡離合。但回到每天與家人的日常相處,我們或許更想具體地知道:家的幸福如何相似?如何才可能幸褔?

    中研院民族所兼任研究員朱瑞玲與博士後研究員劉蓉果,以「家庭效能信念」作為核心概念,透過心理學的經驗研究,試圖理解家人間各種互動關係對個人、家庭幸福感的影響。 簡言之,為我們刻劃出家的模樣。 研究採用「社會認知理論」,從美國總統科學獎得主、人格心理學家 Albert Bandura 的核心觀點出發,強調人不是被動受到家庭與外在環境影響,而是雙向、多向地產生互動關係。家庭也是在不同家人間交互關係中,影響我們、也被我們影響。 由此,劉蓉果以「效能信念」作解釋。效能信念是個體行動的基礎,在特定的情境中,個人對自己成功完成任務的判斷與信心。換句話說, 「家庭效能信念」就是我們對自己能否勝任家庭角色的信心判斷。 研究區分三種家庭效能感,討論家人間互動關係的品質:侍奉父母的待親效能,對待子女的教養效能,與...

    研究採用中研院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 PSFD)的數據資料,透過面訪,蒐集同一家庭、跨年度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三種家庭效能感彼此都是中度以上的正相關,劉蓉果指出,家人關係本來就是一體,互動關係會彼此影響。 但有趣的是,男女的「自我評估」很不相同。 如果比較三種效能感的性別差異,女性較擅長與子女、父母相處。但婚姻效能則男性高於女性,先生相對更有把握。劉蓉果補充,回溯過去和婚姻有關的研究,結果也和兩人研究相符──男性的婚姻滿意度多半高於女性。 是男人的婚姻自我感覺良好?或者因為不能說破的爺們自尊,男人對婚姻的標準答案只能是「盡在我掌握」? 朱瑞玲提出自己的解讀:要讓丈夫回答關於孩子教得好不好、能不能跟父母溝通,他或許有點心虛。因此和其...

    家庭效能信念有何重要?研究顯示,三種效能信念都能預測兩年後的家庭情感,意即待親、教養、婚姻的互動關係,會影響家庭生活的滿意度。 其中,婚姻效能最具直接影響力。 你幸福嗎?幾年後,你對家庭生活還會滿意嗎?先問問你的婚姻! 劉蓉果分析,華人文化特別強調親子關係,過去的家庭研究也多半著墨在上下的互動。但如果回到個體主動性與能動性,婚姻是更對等的關係。在這項關係中,個人對自己能掌握、控制的程度更有把握和自信,因此也較容易從婚姻關係影響家庭的維繫。 2007 年首次調查家庭效能信念,11 年後,在 2018 年又再進行一次調查。因此她們也做了跟進研究。在控制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等結構因素的影響之外, 2007 年的效能信念全都可以預測 2018 年的效能,也能預測 2018 年的家庭生活滿意度。 三項效...

    家庭間的互動關係特別是婚姻效能感,影響了家庭幸褔。那麼,又是什麼因素影響這些效能感? 研究回溯支持家庭效能信念的價值來源,區分出四項倫理價值觀:義務性孝道、情感性孝道、婚姻價值與情感價值。朱瑞玲表示,這些都是華人文化裡重要的家庭價值,有上下,有平行;有情感,有制度性的,影響了我們如何看待家人間的互動關係。 研究發現,男性對義務性孝道的重視度高於女性,情感性孝道兩性差不多。男性比女性更傾向肯定婚姻價值,但對於情感價值兩性也約略相等。換句話說, 劉蓉果解釋,調查顯示,對於家庭情感價值,男性跟女性沒有太大差異,但男性背負更多責任跟義務,包括對婚姻制度的重視,「他必須得結婚。」 就婚姻效能感而言,兩性都明顯受到「與配偶感情」的影響,感情越好,對婚姻互動就有比較強的信心。但除此之外,男性婚姻效能還受婚...

    這項研究的追蹤調查橫跨 11 年,因此數據也呈現出跨時的世代變化。想像一下,現在的你對婚姻、育兒或許自信滿滿,11 年後你會給自己打幾分? 實調結果很有趣。除了年齡最長(72 歲-83 歲/2018 年)的這一組,其他各年齡段的效能信念,不約而同都在 11 年後呈現下滑趨勢。 研究提出一個可能的解釋。11 年跨越了多重生命週期,每個人需要面對各種不同的家庭任務與挑戰,對個人來說這意味更多責任及壓力。 最年輕的一組,已從當年的 27-38 歲晉升為 38-49 歲,不論是家庭、職涯、人生責任與壓力,想必更沉重複雜。兩人推斷,新的任務、困難與挑戰,很可能讓自我效能信念產生下滑。相較之下,對最年長的這一群人來說,家庭主要責任已盡,在家中可能早已經無所掛慮,效能感就不再變化。 2018 年的調查顯示...

    「我是愛他的,但最近看到他總覺得心煩。」研究:造成婚姻走向離婚之途的 4 個地雷 【當對方的神隊友】研究:「雙少用幽默型」夫妻,對婚姻的滿意度最高 【如何擁有幸福婚姻】心理學家:讚美與責備的「黃金比例」,是婚姻成敗最重要的變數 (本文經合作夥伴 研之有物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你幸福嗎?臺灣家庭滿意度研究:婚姻效能最關鍵〉。)

  2. 2019年3月7日 · 當人們一旦開始為了避免寂寞而談戀愛,後續各種悲劇就接踵而來——隨便找了個對象,交往後才覺得對方很不好、為了填補寂寞,卻花了更多的代價、沒有感情基礎,憑著一時的激情與衝動進入關係,事後才後悔不已、花了幾天談愛,交往了幾個月 ...

  3. 2016年5月26日 · BO 導讀:. 跨國婚姻「境外面談」制度,實施至今滿十年,卻屢遭批缺乏裁量標準,僅憑面談官的個人主觀判斷,決定婚姻真偽,未免過於武斷,也導致許多家庭因「莫須有」的質疑而團聚夢碎。. 時間回溯至二 五年,一份剛出爐的美國人口販運報告,將原為 ...

  4. 2021年9月14日 · 2017年與老公武廣明結婚的林可彤婚後陸續生下兩個可愛的寶貝兒子經常在社群平台上分享婚姻育兒相關的話題。 給人活潑樂觀形象的她,在《姊妹淘》的訪談中坦言自己偶爾也會跟老公起爭執,「情緒上來時講的話儘量不要留在心裡,等情緒過去了再正面的去檢討。 」婚姻中一定有摩擦,試著在爭執時冷靜下來,並在事後耐心地與對方討論、溝通,或許才是維持長久婚姻的秘訣。 (責任編輯:周彥均) 文/姊妹淘編輯 江芷稜. 每個媽媽都有本難念的育兒經,在繁瑣的日常中找到快樂,是女性的最大智慧。

    • 越是將要結婚,越容易互相猜疑。當你們在做婚姻決定時,謹慎會碰撞出更多猜疑。多數人會不由自主地將對方代入自己聽說過的那些結局悲慘的婚姻故事中,懷疑對方不誠實、偏執、控制狂、自戀、黏人、有家暴傾向⋯⋯當然,這些你懷疑伴侶身上存在的毛病都有可能是真的,但這並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 吵架不好,但不吵架更糟。想要走入婚姻的伴侶們需要學會如何科學地吵架,並最小化其傷害。在你們互相戴上戒指之前,你們可以重點關注一下你們吵架的過程。如果你和伴侶在吵完一架後,依然不拒絕結婚的決定,那就說明你們都知道了該如何控制爭吵。
    • 先投入所有,再決定是否願意一生如此。愛情就像購物,人們都想先試用再購買,可惜婚姻不能「試用」。但你可以先試著投入所有的努力到這段關係中,再決定結果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 學會聰明地維護自尊。戀愛的浪漫在於你可以完全做你自己,愛得瘋狂;但是婚姻關係卻少了一絲夢幻,多了一些現實。你不能任性地做自己了。你要學會控制你的脾氣,給另一個人騰一些空間。
  5. 2019年10月23日 · 1.《今生是第一次》 圖片來源:《今生是第一次》劇照。 「像以前一樣,因為相愛而結婚, 是那些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才舉行的儀式, 現在我們,就只是, 為了平凡的生活去做些甚麼。 《今生是第一次》的故事始於一段「契約婚姻」,30歲的女子尹志浩母胎單身,希望有自己的房子但離目標還很遠。 38歲的男子南世喜是背了30年房貸的房奴,一位對世俗情感冷漠的不婚主義者,陰錯陽差之下尹志浩與南世喜展開了「房客房東」的契約婚姻關係。 這部劇的主角們主要都是韓國88世代(1988年出生)的年輕人,經歷過韓國最輝煌的時期也同時遇到韓國最不景氣的時期,這部劇除了挑戰婚姻這個概念、韓國重男輕女的文化、也寫實描述了韓國年輕人的困境。 一位買不起房子,一位買了房卻成了房奴,這時候結婚對他們來說不是基於愛情,而是現實考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