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8月8日 · 原住民可以加總分的35%假設一個原住民生大學指考6科400分加分完就變成540分許多人認為這樣的甜頭不公平 當初加分政策的動機是希望能透過加分解除原住民先天教育資源的劣勢讓他們能更輕鬆獲得在異族世界生活所需的工具

    • 我是台灣教育制度的既得利益者
    • 開戰前,我得先取得發言權
    • 《爆走兄弟》四驅車理論
    • 號稱民主的國家,卻沒有民主的教育
    • 跟香港民主很像的台灣校園民主
    • 上一代對「人生勝利組」的想像
    • 放手的藝術

    我是 1990 年 1 月出生的,我在桃園長大。我從小到大去過的補習班,只有從小二補到小六、而且中間還中斷了兩年的芝麻街美語。進國中的那年,我的國中辦了個「英語實驗班」,我以高於門檻兩三分的分數低空飛過。考高中的那年,基測還有兩次,沒有考作文科,五科滿分是 300 分,我第一次考了 278 分,進入桃園地區的第一志願武陵高中。 高中時加入了康輔社,同時也維持著好成績,當時的家人、親戚、同學以及自己,都認為我是個「會玩又會讀書」的小孩,也因此我的學生生涯並未受到太多來自家長或學校的限制。準備考大學的高三那年,是我截至目前的人生中,過得最輕鬆的一年。 考大學時,二月的學科能力測驗,五科滿分 75 級分,我考了 69 級分,但因為數學考了 12 級,所以我在拿到成績單的當天,就決定要再考七月的指定...

    我在寫第一段的時候一直在猶豫,我到底要不要寫這麼落落長。但幾經猶豫,還是決定「就這樣吧」。為什麼我要在第一段把自己的「豐功偉業」通通列出來,這不是很討人厭的炫耀文嗎?台大畢業的難道都這麼不會做人嗎? 首先,這些分數、數字很無聊嗎?是啊!只是,對於當前超過百萬的國、高中生而言,這幾乎就是他們現階段人生的全部。他們的人生真的很無聊啊! 第二,沒辦法,因為很多人喜歡「以資格論道德」,喜歡只讓乖學生發言、從身份判斷言論內容、甚至以人廢言,只有「能力好」、「有良心」的人,才有資格發言。 以婚姻平權為例,如果上街的都是同志,常會招來「他們也只是在爭取自己的利益,反正人都是自私的嘛」的意見,這種批評背後的假設,是把任何事情都化約成「每個人的自私自利」,按其邏輯,社會將會毫無任何價值與公平正義可言。但如果其...

    取得發言權之後,我還要再說明另一件事情。在我接觸到社會學的相關知識,並懂得「從結構看世界」之後,我就一點也不覺得「因為我考試成績好、學歷好,所以我很厲害」。下面有個比喻: 所以,我這輩子一帆風順的考上三次台大,只是因為我比較厲害嗎?

    如果一個學生「厲不厲害」,不能只靠「車子」判斷,同時還得考量「跑道」的話,那現在的「跑道」長什麼樣子呢? 下星期六,就是台灣民主史上規模最大的地方選舉,真是個讓我們反思「台灣教育」與「台灣民主」兩者間關係的好機會。一個被稱作民主的社會,到底應該具備哪些特質?不就是「平等尊重、溝通理解、注重隱私、包容多元」嗎?但,當拿這些原則檢驗家庭教育的時候,我們看到了什麼?

    除了家庭的民主教育外,我們的學校又給了學生多少的民主教育呢? 那能不能表決要不要上暑期輔導呢?當然不行。因為所有人都應該好好讀書,努力考上好學校。 這些民主是有限度的。這跟香港目前的普選制度是不是有點像?你能表決的項目都是被決定好的,有太多東西是根本連選擇都沒得選的。決定程序的權力,從來都不在學生的手上。 這種升學主義是不是近乎法西斯了?要求所有小孩「都一樣」,「都一樣」認真讀書、「都一樣」乖乖考試、「都一樣」去當醫生。

    經常有家長提出這種論點來反駁: 如果現在讀書是為了拿到好學歷、找到好工作、多賺點錢、過好日子,按照「市場機制」,最有能力、對社會最有貢獻的人,會得到最多的收入。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為什麼不從國中就開始教小孩投資房地產或是做黑心油呢?這些才是最好賺的事情啊!單純以「輕鬆賺錢、過好日子」為目標所施行的教育,未免也太荒謬?如果接受教育是為了輕鬆賺錢,那醫學系怎麼會不合理地始終排在大學志願的第一名呢?要考醫學系的學生,或希望孩子能考上醫學系的家長,請先來關心一下當前醫師的血汗勞動吧! 如果只是為了那不知所以的「社會地位」,那麼,當孩子認為這個「社會地位」對他而言一點價值都沒有的時候,誰又有資格逼他去做呢?更何況,社會變化飛快,這一代跟上一代面對的外在環境,完、全、不、一、樣! 但也不是所有家長都這麼可...

    教育最困難之處在於:要如何在「家父長主義式的控制」與「尊重孩子自主」之間取得平衡。 以「影視分級」為例,為何有些節目只能在深夜時段撥出?為什麼有些網站被規定要 18 歲以上才能進入?講白了,就是大人們不願相信小孩有足夠的能力,對這些資訊做自主判斷。但這樣講好像太敵視大人們了。如果說,「從明天開始,讓所有小孩從國小一年級就開始自主選課,自主安排在學校的所有時段」,相信大家也不會同意吧? 就與民主精神一樣,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有一種政治正確的回答:盡量溝通、互相了解與說服,並盡可能減少「反正我說的就是對的」這種無助於培養小孩自主意識的家父長主義式的教學方式。 這個問題其實並不抽象。在「文言文是否應列入高中國文的『必修』課程」爭議中,有個反對論點是「文言文並不實用」,對此,支持方則批評反對方「用...

  2. 2017年7月24日 · 公立學校健康檢查結果分析. 從105學年度的學士新生註冊率來看,出現兩個特性。 第一排名前8名都是專科或者科技大學顯示公立技職學校比公立大學受到學生青睞如果以綜合大學來看排名第9的是臺北市立大學第10則為政治大學第15為臺灣師範大學。 而 過去一般大眾認為最好的國立大學,並不見得出現比較好的註冊率 ,如臺灣大學排名第16、交通大學排名第19名、清華大學第30名、成功大學排名第36,這些綜合性大學在爭取最優秀的學生上競爭激烈,而陽明大學甚至落到45名,此可能與招收公費醫學生有關。 第二,而 排名較後段的學校沒有意外地都落於東部或離島學校 ,如屏東大學、金門大學臺東大學、澎湖科技大學、臺東商專(例外的是臺中科技大學)。

  3. 2020年2月25日 · 報橘. 「沒那麼想要需要上大學的人都上了大學了」——台灣學生一窩蜂讀大學不是科舉遺毒而是高教價格所致. CO 肥皂箱 2020-02-25. (本文經原作者 真激進右翼的學習筆記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 連結 。 首圖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CC Licensed。 【我們為什麼要挑選這篇文章】 即使少子化讓台灣幾所私立大學引發「倒閉潮、系組停招」,但台灣社會對於「一定要上大學」的風氣尚無明顯轉變。 但,為什麼台灣大專畢業率全球 第一 ,收入卻僅德國一半? 台灣的「高教價格」恐怕是影響關鍵。 (責任編輯:謝佩如) 圖片來源: flicker ,CC-Licensed. 文/ 真激進右翼的學習筆記.

  4. 2014年6月11日 · 一年一度的大學指考」,是全國高中生擺脫壓榨生活的最後一關其中指考中的作文更是學生最討厭項目」。其實指考的作文題目亦是一項指標能看出該國最重視什麼想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5. 2020年8月3日 · 大學指考志願分發週五放榜放榜之前不少家庭都已經先進行一波家庭革命」,放榜後,「不如意的父母肯定有人要求孩子花一年重考。 究竟「父母幫孩子選擇」及「讓孩子自己選擇」,哪個才是對孩子比較好的方式? 身為家長的你還在對孩子做自己都沒把握的保證? 本文作者為專門教學留學檢定「雅思考試」、 21 年教學資歷英文老師,2019 年曾在臉書撰寫文章,從自己讀美術班的姪女說起,分享她多年來觀察到的現象。 一起來看看她怎麼說。 (責任編輯:梁雁) 圖為公視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第三單元〈茉莉的最後一天〉,描述就讀北一女中的高材生茉莉,在長期壓抑下選擇自殺。 圖片來源:擷取自 YouTube 。 文 / May Lin (專職英語老師、里茲螞蟻教育文化事業負責人)

  6. 2015年6月23日 · 在台灣常被視為無用之學的哲學」,在法國卻是大學會考的科目每年的命題更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從法國的高中哲學教育我們得以重新省思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取得社會的入場券還是一種完備自我的途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