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9日 · 美國女性網誌Slate曾經企劃過一個有趣的實驗:把夫妻用一根15英尺長的線綁在一起,就這樣度過一天,不准離開彼此的視線。 結果發現,就算是關係最好的伴侶,也受不了這種程度的「親密」。 「我們沒什麼可以拿出來跟對方聊的,因為我們度過了完全一樣的一天,」參與實驗的一位丈夫大衛·普洛茲(David Plotz)說:「我們沒有問題可以問對方,因為我們早就知道答案了。 我們不能把今天發生的事情用誇大有趣的方式描述給對方聽,因為對方早就知道那是怎麼回事了。 很弔詭, 親密相處竟然不能促進親密關係。 當一天24小時都跟對方處在一個屋簷下,我們反而不會再對彼此感到熱情 ,在走廊上見到對方時只是擦身而過,就像在辦公室裡跟不熟的同事擦身而過。

  2. 2021年3月11日 · 現象一:媽媽的疾病焦慮. 一問之下,才知道她第一個孩子剛出生沒多久因為先天器官問題必須動刀,以至於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的生活有所限制,而這個疾病的陰影就容易放大她的憂慮,讓她非常擔心這些日常身體狀況會演變成巨大的疾病。 對疾病的憂慮,只要能適時表達出來 ,被身旁的支持與安撫,基本上能舒緩許多 ,但 若憋在心裡,就容易形成對孩子的「強制性照顧」或緊迫盯人 ,孩子也不會因此承受母親的情緒壓力,變得免疫減弱更容易生各種疾病。 現象二:媽媽的角色大於老婆比例,隊友則是老公與爸爸的 角色都被挑剔. 有些女性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會形成一股融合的強制狀態 ,讓外人都無法介入,即使是爸爸 。 當爸爸被排除在親子關係之外,不僅難以發展照顧的能力,也難以發展與孩子親密的互動。 孩子,是媽媽的孩子,不是爸爸的孩子。

  3. 2018年11月2日 · 當孩子入睡後,夫妻倆一起喝著花草茶,聊著彼此工作和生活中的大小事,為一天劃 下美好的句點——這是安江女士腦海中所描繪的理想夫妻生活。 然而,現實卻與安江女士所想的完全不同。 丈夫總是一回家後馬上打開電腦,就算吃 飯的時候也面無表情,雙眼緊盯著工作用的資料不放。 或許有人會覺得「因為是工作嘛,就隨他去吧」,但安江女士卻為此感到十分不愉快。 「老公,吃飯的時候就先別工作了吧。 」 當安江女士說出這類的話時,智和先生往往一語不發,草草結束用餐後離席。 接著,孩子們也感受到家中沉重的氣氛,躲回自己的房間避難。 對於總是沒有回應的 丈夫,安江女士再也無法忍耐,拼命地想改善家中的氛圍。 但是,安江女士的做法卻讓智和先生的心情越來越糟,甚至對她說「有妳在,我連在家裡都沒有辦法休息」這樣的話。

  4. 2021年7月8日 · 韓國資深溝通培訓師朴民榮整理了4個減少夫妻間不必要爭吵的方法,透過溝通方式的微小改變,也許可以更圓滑地處理兩之間的問題。 文/韓國資深溝通培訓師 朴民榮. 家庭治療權威專家約翰.高特曼博士說過:「只需觀察一對夫妻對話十五分鐘,便可以預測他們未來是否會離婚,準確度高達百分之九十。 」顯示夫妻發生衝突的因素皆源自於兩人間的對話。 婚姻安定幸福的夫妻,其正面與負面的言語比例平均為五比一;反之,關係不好的夫妻比例為一比零點八,又稱 「高特曼比例」 。 高特曼將夫妻的負面溝通分為四種類型:責難、防衛(辯解)、輕藐(無視)、斷絕(逃避)。 假設某對夫妻慣性使用以上四種類型的說話方式,高特曼的結論是他們百分之九十四會離婚。 冷靜一想,人際關係的信賴非來自於我信任誰,而是我能成為誰可以信任的人。

    • 怎樣才能讓家庭幸福?
    • 「家庭效能信念」刻劃家的模樣:你能否勝任家庭角色?
    • 女性對教養最自信 男性對婚姻有把握
    • 影響家庭滿意感的關鍵:婚姻效能
    • 維繫婚姻家庭:女性情感優先 男性重視義務
    • 11 年之後,你還幸福嗎?臺灣人說 Yes
    • 延伸閱讀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安娜.卡列尼娜》的一開頭,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寫下這句韻味深長的斷言,彷彿道盡家的一切悲歡離合。但回到每天與家人的日常相處,我們或許更想具體地知道:家的幸福如何相似?如何才可能幸褔?

    中研院民族所兼任研究員朱瑞玲與博士後研究員劉蓉果,以「家庭效能信念」作為核心概念,透過心理學的經驗研究,試圖理解家人間各種互動關係對個人、家庭幸福感的影響。 簡言之,為我們刻劃出家的模樣。 研究採用「社會認知理論」,從美國總統科學獎得主、人格心理學家 Albert Bandura 的核心觀點出發,強調人不是被動受到家庭與外在環境影響,而是雙向、多向地產生互動關係。家庭也是在不同家人間交互關係中,影響我們、也被我們影響。 由此,劉蓉果以「效能信念」作解釋。效能信念是個體行動的基礎,在特定的情境中,個人對自己成功完成任務的判斷與信心。換句話說, 「家庭效能信念」就是我們對自己能否勝任家庭角色的信心判斷。 研究區分三種家庭效能感,討論家人間互動關係的品質:侍奉父母的待親效能,對待子女的教養效能,與...

    研究採用中研院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 PSFD)的數據資料,透過面訪,蒐集同一家庭、跨年度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三種家庭效能感彼此都是中度以上的正相關,劉蓉果指出,家人關係本來就是一體,互動關係會彼此影響。 但有趣的是,男女的「自我評估」很不相同。 如果比較三種效能感的性別差異,女性較擅長與子女、父母相處。但婚姻效能則男性高於女性,先生相對更有把握。劉蓉果補充,回溯過去和婚姻有關的研究,結果也和兩人研究相符──男性的婚姻滿意度多半高於女性。 是男人的婚姻自我感覺良好?或者因為不能說破的爺們自尊,男人對婚姻的標準答案只能是「盡在我掌握」? 朱瑞玲提出自己的解讀:要讓丈夫回答關於孩子教得好不好、能不能跟父母溝通,他或許有點心虛。因此和其...

    家庭效能信念有何重要?研究顯示,三種效能信念都能預測兩年後的家庭情感,意即待親、教養、婚姻的互動關係,會影響家庭生活的滿意度。 其中,婚姻效能最具直接影響力。 你幸福嗎?幾年後,你對家庭生活還會滿意嗎?先問問你的婚姻! 劉蓉果分析,華人文化特別強調親子關係,過去的家庭研究也多半著墨在上下的互動。但如果回到個體主動性與能動性,婚姻是更對等的關係。在這項關係中,個人對自己能掌握、控制的程度更有把握和自信,因此也較容易從婚姻關係影響家庭的維繫。 2007 年首次調查家庭效能信念,11 年後,在 2018 年又再進行一次調查。因此她們也做了跟進研究。在控制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等結構因素的影響之外, 2007 年的效能信念全都可以預測 2018 年的效能,也能預測 2018 年的家庭生活滿意度。 三項效...

    家庭間的互動關係特別是婚姻效能感,影響了家庭幸褔。那麼,又是什麼因素影響這些效能感? 研究回溯支持家庭效能信念的價值來源,區分出四項倫理價值觀:義務性孝道、情感性孝道、婚姻價值與情感價值。朱瑞玲表示,這些都是華人文化裡重要的家庭價值,有上下,有平行;有情感,有制度性的,影響了我們如何看待家人間的互動關係。 研究發現,男性對義務性孝道的重視度高於女性,情感性孝道兩性差不多。男性比女性更傾向肯定婚姻價值,但對於情感價值兩性也約略相等。換句話說, 劉蓉果解釋,調查顯示,對於家庭情感價值,男性跟女性沒有太大差異,但男性背負更多責任跟義務,包括對婚姻制度的重視,「他必須得結婚。」 就婚姻效能感而言,兩性都明顯受到「與配偶感情」的影響,感情越好,對婚姻互動就有比較強的信心。但除此之外,男性婚姻效能還受婚...

    這項研究的追蹤調查橫跨 11 年,因此數據也呈現出跨時的世代變化。想像一下,現在的你對婚姻、育兒或許自信滿滿,11 年後你會給自己打幾分? 實調結果很有趣。除了年齡最長(72 歲-83 歲/2018 年)的這一組,其他各年齡段的效能信念,不約而同都在 11 年後呈現下滑趨勢。 研究提出一個可能的解釋。11 年跨越了多重生命週期,每個人需要面對各種不同的家庭任務與挑戰,對個人來說這意味更多責任及壓力。 最年輕的一組,已從當年的 27-38 歲晉升為 38-49 歲,不論是家庭、職涯、人生責任與壓力,想必更沉重複雜。兩人推斷,新的任務、困難與挑戰,很可能讓自我效能信念產生下滑。相較之下,對最年長的這一群人來說,家庭主要責任已盡,在家中可能早已經無所掛慮,效能感就不再變化。 2018 年的調查顯示...

    「我是愛他的,但最近看到他總覺得心煩。」研究:造成婚姻走向離婚之途的 4 個地雷 【當對方的神隊友】研究:「雙少用幽默型」夫妻,對婚姻的滿意度最高 【如何擁有幸福婚姻】心理學家:讚美與責備的「黃金比例」,是婚姻成敗最重要的變數 (本文經合作夥伴 研之有物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你幸福嗎?臺灣家庭滿意度研究:婚姻效能最關鍵〉。)

  5. 2018年8月20日 · 1.一提到過去的事就會渾身不自在. 2.覺得有些私事如果被他知道了會被嫌惡. 3.怕自己如果坦承以對的話,會激怒對方. 4.寧可不愛對方,就不用承擔失去他的風險. 5.總覺得對方最後還是會背叛我. 6.不敢在他面前表現真實的一面. 7.和他很親密時,情感會強烈到想停下來,即使是正面的情感. 8.擔心自己可能會做出傷害他情感的事. 9.怕他想控制我,不想跟他太親密. 10.心裏某部分擔心做出長遠的承諾. 11.對於被他依賴、成為他的支柱感到不安. 12.為小事惱怒,擔心自己無法跟任何建立真正的親密關係. (引自 [ 1] p.93-114 部分題項,原題項 15 題)

  6. 2017年11月21日 · 婚姻的各式各樣考量與現象. 有時候我們或許需要考量一下進入婚姻前 個人是否準備好的心態 ,舉例來說,你們是如何看待婚姻這件事情的,你是把婚姻看作是感情的重要路徑,還是只是因為現在的關係不健康也不穩定,你想要用婚姻來當作改變的契機與方式,我們都看過許多人在要分手時,突然間就大量的談婚姻,這或許也預示了即便最後結婚了,密集的相處還是會帶了沈重的負擔。 另外就是你 夠不夠認識這個人 ,所謂的認識是你在內心有一種定見,一種感覺,而不會在對方做某件事情時,你還會有一種原來你是這樣想的錯愕,所以婚前多討論金錢的觀念、做事的方式,有所不同也必須承認,或許也需要聊聊對待小孩的方法,交流越多也就越多認識彼此的機會。 當然每個人都會改變,但你也許也不想要在結婚後才知道某些他早就有的壞習慣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