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4日 · 廣達 ( 2382-TW )2023 年全年漲幅 213%,廣達表示,由於 2023 年第三季、第四季受到 CoWoS 產能不足影響,雖然 AI 伺服器出貨不如預期,倘若 2024 年上半年產能開出來的話,AI 伺服器有望在 2024 年下半年貢獻營收。 至於英業達 ( 2356-TW) 方面,2023 年漲 102%,英業達先前表示,隨著 2024 年第一季景氣逐步回溫,預期 2024 年將優於 2023 年。 英業達指出,AI 伺服器 2023 年占整體伺服器 5 至 7%,基期相對低,預期明年將呈倍數成長。 此外,英業達自研 VectorMesh 嵌入式神經網絡處理器,成功打入兩家 IC 設計大廠,預期也將帶動業績成長。 掌握 AI 趨勢 & 活動資訊一點都不難!

  2. 2022年11月3日 · 投入金額如今逼近 7000 億大關,其中由企業挹注的佔比也持續成長。當其他大廠還在盯銷售、算成本的時候,廣達如何在 20 年前就決定深耕研發領域?廣達技術長暨副總經理張嘉淵分享,廣達在 R&D 領域的策略思維。

  3. 2024年5月6日 · 中興 台積電 廣達 每日快訊 華為 鴻海. 台積電日前發表新一代 A16 節點製程技術,除了讓晶片可以容納更多電晶體,藉此提高運算效率外,全新導入的超級電軌(Super PowerRail)架構和奈米片電晶體(NanoFlex)技術也成為台積電在先進半導體產業持續領跑的關鍵。

  4. 2022年1月3日 · 12 月 27 日,雲達在廣達桃園總部舉行盛大的年度品牌活動,由董事長林百里、副董事長梁次震以及英特爾業務行銷暨公關事業群副總裁汪佳慧親自出席剪綵。. 林百里在現場表示,之前筆電、雲端廣達都做到了,「 現在筆電、雲端我們都是最大 」,展望未來 ...

    • 廣明資產不夠賠惠普,和解完股票卻立刻漲停板
    • 台美法律大不同,廣明其實不用賠那麼多?
    • 訴訟案真要打打不完,越拖越久對雙方都不利
    • 以廣明案為借鏡,各企業需正視「公平交易」
    • 你可能會有興趣

    美國聯邦地區法院今年 1 月判決廣明必須賠償惠普的金額高達 4.39 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 131.28 億元。攤開廣明今年第一季財報,總資產也才 121.8 億元,扣除負債 47.05 億元,淨資產只有 74.75 億元,根本不夠賠。 所幸雙方達成和解,雖然賠償金額保密,但法學專家認為,若惠普以原始所稱受損金額 1.76 億美元(換算約新台幣約 52.63 億元)要求和解,廣明最好同意,這與廣明今年第一季帳上現金相差不遠。 對此,廣明僅回應,「和解金額內容不能對外透露,財務狀況足以支應及維持公司正常運作。」消息一出,一改 6 月上旬連 3 天跌停走勢,廣明 6 月 19 日、22 日連 2 根漲停板鎖死不動,不但讓廣明股價一吐先前怨氣,連 2 日漲停價委買量也都高達 10 萬張以上,投資人...

    原本二審判決下來時,外界幾乎都認為,廣明賠付巨額幾乎是木已成舟,但熟悉法律程序的專家指出,在惠普申討賠款的執行過程,有機會讓廣明實際賠付金額不那麼高。 關鍵在於,若廣明不自動履行美國法院判決,惠普可持美國判決向台灣法院提起許可執行之訴,待取得勝訴判決確定後,才能在台灣強制執行,而「台灣法院判決」會成為廣明最終賠償金額的談判關鍵。 「台灣《公平交易法》裡面也有賠償 3 倍金額的規定,所以我們法院很可能會傾向肯定 3 倍懲罰性賠償。」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沈冠伶研究廣明案之後做出分析,「但這個金額已經影響到公司繼續生存的利益,從財產權保障及是否違反比例原則的觀點,是否要全額承認,這都有討論空間。」

    再者,如果雙方繼續告下去,等台灣法院最終判決下來,到惠普要求強制執行,一連串程序沒有花個 5 年、10 年跑不完,不論對廣明或是惠普,都是時間與金錢的消耗。 「最好的結局就是和解。」早在雙方尚未握手言和之前,一位法界專家就如此表示,而且「只要惠普肯和解,廣明最好趕快踩煞車。」 對惠普來說,打下去也未必有利。群勝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歐陽弘就表示,「假設惠普真的要徹底擊退廣明、廣達,官司就會繼續下去,但這麼做,廣明擺明會破產,只要廣明用破產應對,惠普就會妥協。」 惠普自然知道,若把廣明逼到破產,能不能拿足賠償金還是問題,何況惠普是廣達的大客戶,撕破臉,對彼此都沒有好處。因此,雙方再度洽談和解,順勢走下台階,於 6 月 18 日簽訂保密和解協定。

    廣明案雖然畫下句點,但對以代工製造為主的台灣產業界,要避免戴上「托拉斯」大帽,確實是企業必上的一課。廣明原本以為身為代工業者,客戶是否「聯合定價」跟代工者無關,但本案凸顯了實際狀況並非如此。 廣明被美國司法認定為涉嫌與客戶「共謀」,無法置身事外。再者,一旦反托拉斯法案件成立,也不是刑事沒事,民事訴訟也就跟著沒事,且往往民事訴訟敗訴的賠償金,足以造成公司致命傷害,不可輕視。 (閱讀全文… ) (本文訊息由 今周刊 提供,內文與標題經 TechOrange 修訂後刊登。新聞稿 / 產品訊息提供,可寄至: pr@fusionmedium.com,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5. 2022年1月3日 · 台積電今天(1 月 3 日)早盤股價達新台幣 625 元,市值突破 16 兆元。 美系外資預估,台積電第 1 季營收將季增 3.7%,2022 年美元營收將成長26.1%。 為什麼台積電前景倍受看好?

  6. 2020年2月20日 · 台灣排名全球第 4! 鴻海、廣達等 4 家企業獲選為全球百大創新機構. 鉅亨網. 2020-02-20. 分享本文.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台灣今年有 4 家機構獲選為全球百大創新機構,是台灣史上最多單位入選的一次,與德國並列為全球第四。 在肯定台灣科技產業的表現之餘,我們可以想:他們為什麼可以入選? 台灣產業界、政策可以如何支持創新,讓台灣再往前,成為全球前三創新國? (責任編輯:郭家宏) 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19 日公布今年德溫特全球百大創新機構報告(Derwent Top 100 Global Innovators 2020),其中台灣共有 4 家機構入榜,分別為鴻海、宏達電、工研院、廣達,而台灣總獲選機構數也與德國並列全球第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