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3月30日 · 張明祥說非常感謝三重地區的國小校長支持之前社大所復育的第一朵秀英花在國小3樓陽光露台綻放引起許多夥伴歡呼精神為之鼓舞張明祥說秀英花原名素馨花」,於1887年落腳三重蘆洲一帶日治時代起與茉莉黃枝樹蘭桂花等並稱為 ...

  2. 2017年4月21日 · 從瑞士看台灣教改為何總是失敗:連技職教育都被「升學主義」荼毒,怎能教出好人才?. 【為什麼挑選這本書】. 台灣進行過幾次教改,也有針對「技職教育」進行改革,希望能夠讓台灣的產業速速升級——但台灣最大的問題,就是完全受到「萬般皆下品,唯有 ...

  3. 2018年10月15日 · 2018年台灣一名確診妥瑞氏症的國中生與同學發生衝突校方在介入調查的時候校長竟然 對該名學生說你就是有病就是要吃藥」 ,使得該名學生在承受不住長期的霸凌下,選擇自殺身亡。 本文作者曾擔任幼教工作,他在這個事件中看到了台灣教育出問題的地方,來看他如何分析。 (責任編輯:翁筠茜) 圖片來源: wiki 。 文/LaLa Yao. 關於最近大家都在討論的被確診妥瑞症的學生自殺身亡的這個新聞,其實看了真的也非常的難過。 這兩個禮拜除了工作上真的非常忙碌之外,也在看朋友或是臉書朋友們的潑文和討論中對台灣的教育現況有很多感慨。 我沒有意思要追究或是分析這個案例,但是說真的,很多面向是台灣的教育急需開始思考的。 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也歡迎大家討論。 教育主體是孩子,沒有其他.

    • 認識比認同更重要 讓文化種子自然茁壯
    • 多元課程學習理解 展現文化自信
    • 推薦閱讀

    「你可以不認同,但要認識」,美術教師卓奕婷是花環實小的漢人教師之一。在這處校園內,漢人、卑南族及其他原住民族的老師與學生齊聚,攜手成長。 卓奕婷與其他學者一同設計課程「文化隧道書」,讓不同背景的孩子透過實地採訪、觀察,用畫筆彩繪出一層層、從過去到現在,與自己生長這片土地有關的故事。 「藝術是一種媒介,連結孩子與土地。」卓奕婷主張讓教育者成為引導者,由老師帶來媒介,學生們透過課程理解文化,並做出改變;未來不論學生在哪,當他們回頭看見這樣的經驗,改變與實踐的力量將伴他們走更長遠的路。 老師們曾開車載著學生邀請部落居民一同重建過往回憶,在老一輩的記憶中,花環實小曾經有棵大榕樹,供人乘涼避雨,耆老告訴學生,當年他們會在老榕樹下玩、把果實當口香糖吃。回到校園後,孩子們決定要把榕樹種回來。 文化課程因此...

    在這所匯集不同背景師生的校園內,眾人互相認識、理解,學習尊重不同文化,對久將.沙哇萬而言,教育的理想就是培養孩子擁有開闊視野,期望孩子成為一個「健康的人」,不再因不理解而去歧視他人、甚至自己。他相信知識與技能讓人更豐富,「態度」卻能支撐一個人走更久更長的路。 穿梭在布滿卑南族古老故事彩繪的校園中,問起偶遇的學生最喜歡校園何處,答案並不是每個參訪者的目光最常聚焦所在。 「我們一起蓋的那個!」學生說,他們指的不是設計特殊的木造遊樂設施、不是龐大的傳統工法建築,而是校門旁離地架高的 trakuban(少年會所)模型,由花環實小高年級學生與部落老師一同完成。 從柱子、底盤到屋頂,孩子們以自信而開朗的語氣,逐一向好奇的來訪者介紹他們親手搭建的 trakuban,以及打造過程的點點滴滴。此刻,他們成為引...

    【跟「斯卡羅」一起穿越時空】考古學者帶你探查羅妹號事件遺跡、恆春原住民早就踏進全球貿易圈! 【青鳥專欄】童年不被允許說族語,魯凱族設計師如何與外婆記錄沒有文字的母語? 揭開賽夏族矮靈傳說真相——黑矮人迷走賽夏族女人,讓魯蛇憤怒回擊卻反被詛咒的故事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當教育者成為引導者 台東花環實小給孩子帶著走的態度[影]〉。首圖來源:攝影看世界截圖)

  4. 2018年1月24日 · 這位桃園第一學府的校長還說,朝會一周才一次,是生活、生命、人格的教育時機,讓學生和學生、學生和老師有個溝通、互動的好時機。. 等等,開朝會是和老師溝通、互動的好時機?. 我怎麼只記得朝會就是你必須八點就要到操場曬太陽、聽教官廢話的 ...

  5. 2018年9月27日 · 蔡惠婷提到2016年新竹祭出讓市轄的29所國小全面延長課後照顧時間到晚上7點一事恰恰反應了新竹這個普遍的問題。 「我們有沒有辦法再去想到更多、更好的政策來拖住這一些高工時的家庭?

  6. 2018年10月30日 · 新北市秀峰國小楊蕊萍營養師現場示範食育教學。 出席記者會的劉昭儀是「我愛你學田市集」的負責人,從女兒小時候就經常在孩子的學校廚房,幫忙午餐的準備,到現在小兒子進入小學,她依然數年如一日的守著監廚志工媽媽角色,也因此親身體會營養午餐過程中,仍有很多細節需要更多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