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輕度颱風木恩 (英語: Tropical Storm Mun ,國際編號: 1904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WP052019 )是 2019年太平洋颱風季 第4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 「木恩」一名由 密克羅尼西亞 提供,是雅浦語,六月的意思 [1] [2] 。 此名字第一次使用,取代被退役的 菲特 。 氣象歷史 [ 編輯] 6月30日,一個 低壓區 在 南海 北部形成。 翌日,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 給予擾動編號96W,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將發展評級為「低」。 7月1日下午, 日本氣象廳 升格為 熱帶性低氣壓 並發出 烈風警報 ;臺灣 中央氣象局 在1日下午2時把該系統升為熱帶性低氣壓,給予編號09 [3] ;由於該系統結構鬆散,使各氣象機構的定位有很大分歧。

  2. 熱帶風暴木恩 (英語: Tropical Storm Mun ,國際編號: 1904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WP052019 )是 2019年太平洋颱風季 第4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 「木恩」一名由 密克羅尼西亞 提供,是雅浦語,六月的意思 [1] [2] 。 此名字第一次使用,取代被退役的 菲特 。 氣象歷史 [ 编辑] 6月30日,一個 低壓區 在 南海 北部形成。 翌日,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 給予擾動编號96W,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將發展評级為「低」。 7月1日下午, 日本氣象廳 升格為 熱帶低氣壓 並發出 烈風警報 ;臺灣 中央氣象局 在1日下午2時把該系統升為熱帶性低氣壓,給予編號09 [3] ;由於該系統結構鬆散,使各氣象機構的定位有很大分歧。

  3. 7月2日晚間9時日本氣象廳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國際編號1904並命名為木恩」。7月3日凌晨0時45分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宣佈木恩在海南省 萬寧市 和樂鎮沿海登陸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取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將評級降為」。

  4. 其他人也問了

    • 名稱由來
    • 生成
    • 路徑
    • 強度分級
    • 命名及編號
    • 颱風預警
    • 流行文化
    • 外部連結

    「颱風」源自古漢語「風癡」,今吳語南支的溫州話、台州話仍稱風癡,而閩南語的「風癡」音變為「風颱」,傳入官話後語序顛倒為「颱風」。癡指「長久」,古語有癡雨、癡雲、癡風。癡風最早出處為1124年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海道之難甚矣...又惡三種險:曰癡風,曰黑風,曰海動。癡風之作,連日怒號不止,四方莫辨」。「風癡」在文獻中見於南宋《增脩互注禮部韻畧》,「颶風者,具四方之風也,永嘉人謂之風癡。」。「風颱」最早出處是1566年潮州戲文《荔鏡記》載「風台過了,今即會(回)南」。「颱風」在文獻中見於1688年《臺灣府志》。部份閩南語把「風癡」俗寫作「風篩」。 相比「風癡」,漢語對颱風更早的稱呼是「舊風」、「風舊」,舊在古語指「長久」。280年晉《三國志·吳書·陸凱傳》載「蒼梧、南海,歲有舊風瘴氣之害...

    颱風發源於熱帶海面,由於溫度高,大量海水被蒸發到空中,形成低氣壓中心。隨著氣壓的變化和地球自身的運動,流入的空氣也旋轉起來,形成一個逆時針旋轉(位於北半球)的空氣漩渦,這就是熱帶氣旋,稱為熱帶擾動。只要氣溫不下降,海水溫度也足夠高,這個熱帶氣旋就會越來越強大,最後形成颱風。

    颱風的主要生成地區為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當中以南海生成的熱帶氣旋數量較少。太平洋上的熱帶氣旋基本上全年都會生成,而以七至十月次數最為頻密。熱帶氣旋生成的位置分佈與季節有關,在冬、春季較為偏南,夏天和初秋較為偏北。 熱帶氣旋生成後的移動路徑主要受副熱帶高氣壓(副高)外圍氣流影響,所以副高的位置和範圍基本上決定了熱帶氣旋的路徑,其移動路徑大約可分為:

    世界氣象組織及日本氣象廳以颱風(博福爾風級12級)為熱帶氣旋的最高級別,但部份氣象部門會按需要而設立更高級別,如中國氣象局、澳門氣象局、香港天文台之強颱風、超強颱風,台灣中央氣象局之強烈颱風,夏威夷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之超級颱風。

    因為海洋上可能同時出現多個熱帶氣旋。在西北太平洋,幾乎每兩年都會出現一次3個熱帶氣旋同時出現的「三旋共舞」現象。最高紀錄是1960年8月23日,貝絲、卡門、黛拉、艾琳、費依等5個颱風同時出現而形成的「五旋共舞」。由於當時這5個颱風構成了一個類似倒置的奧運五環的形狀且當年舉辦了羅馬奧運會,這個現象也被稱為「五環颱風」。 美國軍方於關島上設置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現已移至夏威夷),在二次大戰習慣對熱帶氣旋給予名字,方便識別。最初的名字全為女性,後來在1979年加入男性名字。從1947年至1999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區域的熱帶氣旋非正式地採用上述名字。 早在20世紀初至中期,中國及日本已自行為區內的熱帶氣旋編配一個4位數字編號,編號首2位為年份,後2位為該年順序號。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號...

    颱風預警是熱帶氣旋盛行地區,於風暴可能侵襲期間,由各地專責機構發出的預告、警告。目的在於通知當地居民及民防組織,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如加固房屋門窗、加強排水作為或預防性撤離。這些警告涉及警告範圍內可能遭受的災害,而不是單純重複熱帶氣旋的預測路徑及強度,對於保障生命及財產安全更為重要。

    臺灣颱風資訊中心全球資訊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台灣颱風論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國際氣象組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香港天文臺: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熱帶氣旋名字(202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 2024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於2024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 雖然沒有指定的形成時間,但大部份於西北 太平洋 的熱帶氣旋通常皆會於5月至12月期間形成 [參1] 。

  6. 達到巔峰強度的颱風海燕 颱風海燕吹襲過後的獨魯萬市空拍照 太平洋颱風指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赤道以北太平洋形成的熱帶氣旋。從20世紀有命名紀錄起至今,有79個熱帶氣旋名字被除名,包括從未被使用的名字「翰文」和「庫都」。在1999年及以前,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命名工作是由美國方面 ...

  7. 不同气象机构对该风速值有不同定义, 世界气象组织 定为12级(即64 节 或32.7 米/秒 或118 千米/时 )。. [1] 中国气象局 过去只用“台风(级)”一词表示热带气旋的一个强度等级(12—13级,32.7-41.4m/s)而不指代热带气旋本身,但为便于公众气象服务,自2013年起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