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2日 · 台灣舉重選手郭婞淳勇奪金牌讓台灣在東奧收下首面金牌,「麟洋配羽球男雙奪金世界球后小戴拿下銀牌捷報頻傳背後也有賴於科學技術助攻科技部運用視訊分析與人工智慧替選手客製 AI 教練,找出「不易看見的細節」,順利在頂尖 ...

  2. 2021年8月3日 · 健康運動 活在當下. 「我知道妳很難受妳已經表現的很好了。 」東奧場上的3組暖心友誼戴資穎辛度依瑟儂魏均珩湯智鈞王齊麟李洋. 周彥均 2021-08-03. 2020東京奧運賽事即將進入尾聲閃閃發光的運動員們在運動場上互相廝殺挑戰彼此極限下了比賽後也能很有風度地面對輸贏給對手最溫暖的關心和擁抱充分地展現身為運動員的風範。 VidaOrange編輯為你整理了3段在奧運場上令人感動的「友情時刻」,也許,你可以從這些暖心感人的時刻中,感受到珍貴友誼的可貴,憶起自己和多年好友相處的點點滴滴。 魏均珩、湯智鈞:亦敵亦友,一起享受勝利. 圖片來源:FB @魏均珩 WEI Chun-Heng.

  3. 2021年8月4日 · 今年的射箭賽場上,奧運單位導入日本松下公司的圖案識別軟體,能透過距離射擊線 12 公尺的攝影機的即時畫面,藉由選手臉部顏色的變化,來推算每分鐘的心跳,並顯示在奧運的電視畫面上。 根據外媒 Reuters 的 報導 ,在 128 位射箭選手中,除了 2 名女性與 4 名男性以外,其他選手都同意讓系統識別心律。 數據僅會以電視錄影存檔的方式保留。 監測並顯示心跳可以讓選手了解自己與對手的狀況,也能讓觀眾感受到比賽的緊張。 以韓國選手 Kim Je-deok 為例,他在第一局比賽連續射出三個 10 分時,心率平均每分鐘 120 次;但後來射出 8 分後,心率飆升到每分鐘 160 次;第五局打成平手時,心率達到每分鐘 170 下。 Kim 承認,緊張影響了自己的表現。

  4. 2021年7月23日 · 來自日本的游泳選手池江璃花子,3歲就開始學游泳,16歲就選進日本國家代表隊的她,曾是東京奧運中最受看好的選手之一,卻在18歲時發現自己罹患了白血病,必須要暫時淡出比賽。 不願向命運低頭的璃花子,不僅靠著自己的堅定意志挺過了一年多難熬的化療過程,同時也計畫重返最愛的泳池,她在與SKI-II合作的影片 《中間泳道》 中說到:「我相信,只要嘗試一次不同的行動或思考,就可以改寫你的命運。 圖片來源:IG @ikee.rikako. 今年4月,逐漸康復的池江璃花子再次回到泳池,在日本游泳錦標賽中拿下了50公尺的蝶式與自由式金牌,取得了前進東京奧運的資格。 賽後,她接受日本媒體 NHK 專訪時表示為了重回泳池,她付出了比從前更加倍的努力,「努力一定會有回報的。

  5. 2021年8月3日 · 人物故事. 【奧運不是冷酷爭贏反而充滿暖心善舉盤點東奧動人的運動家精神時刻! 中央社 2021-08-03.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東京奧運上的選手勝負引人注目,但在輸贏之外,「運動家精神」的展現也令人動容。 《報橘》報導過台灣選手與國際選手場外打成一片的 景象 ,以及 謙虛溫厚 的特質;現在來看看其他國家選手在賽場上的暖心時刻。 (責任編輯:連柏翰) 東京奧運衝浪項目奪牌選手。 左為亞軍的日本選手五十嵐,中為奪冠的巴西對手費瑞拉。 圖片來源: Rodolfo Vilela. 東京奧運即將進入尾聲。 嚴峻疫情下,各國選手除相互競爭,帶來精采比賽,也上演不少暖心場面。 他們展現出的運動家精神,不僅超越勝負,更為本屆賽事增添人性光輝。 本屆奧運隨處可見暖心善舉。

  6. 2021年7月29日 · 東京奧運會大爆冷門! 奧地利的一位選手,如同一匹黑馬殺出,贏得了自行車女子個人公路賽的冠軍,讓人意想不到。 而且,她打敗的還是此前已經拿過 3 次世界冠軍的荷蘭選手 Van Vleuten,以至於荷蘭選手 Van Vleuten 在衝過終點線後,一度以為自己獲得了金牌。 而真正的冠軍得主安娜.基森霍夫(Anna Kiesenhofer),早在 1 分鐘前抵達了終點。 賽後,荷蘭團隊懊惱地表示: 我們完全低估了她,她甚至沒有出現在我們要研究的名單裡。 事實上,這也不怪荷蘭隊低估對手,因為對於安娜.基森霍夫(Anna Kiesenhofer)而言,自行車只是她的業餘愛好。 她真正的職業是一位 數學博士後研究員,任職於世界名校法國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平時講授偏偏微分方程式的課 。

  7. 2021年8月3日 · 分享本文. 李洋(左)王齊麟(右)麟洋配奪下 2020 東京奧運羽球男子雙打金牌。 首圖來源: 體育署. 2020 東京奧運,讓「麟洋配」李洋、王齊麟、林昀儒、潘政琮、湯智鈞、黃筱雯等選手的名字為台灣國人所知,但台灣體育資源長期不足,在他們於此次奧運發光發熱之後,台灣若要「培育下一隻羚羊」,身為一般民眾的我們可以怎麼做? WeCare 創辦人徐正賢 Jeff Hsu 在兩年前創辦了 We Care 計畫,希望透過「提供基層隊伍訓練資源」來讓這股熱血延續下去,以前期資源的投入,培育世界級選手誕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