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2月2日 · 當初正是因為選舉結盟卻沒有深究意識型態為何標榜第三勢力的時代力量先有創黨元老 馮光遠的離去然後不只有檯面上的 吳崢林亮君洪慈庸林昶佐 等人紛紛割袍斷義甚至資深的政治工作者 林郁容林世煜Michael也都黯然離開

  2. 先前台大社會系副教授范雲司改會執行長林峯正曾有打算共組政黨但因傳出理念不合因此打算分進合擊」,分別各自引領成員成立政黨而范雲一行人將在三月成立新政黨而以林峯正為首帶領如邱顯智曾威凱劉繼蔚等人權律師作家林世煜以及

  3. 2016年1月6日 · 之後鄭南榕便在 1984 年 3 月 12 日創辦了自由時代周刊》,口號為爭取百分之百的自由」,自己擔任創辦人李敖擔任總監陳水扁擔任社長以及林世煜擔任發行人而自由時代周刊 1989 年鄭南榕過世後半年停刊為止,發行了 302 期,換了將近 50 ...

  4. 逾五十萬人身穿黑衣走在凱達格蘭大道,一同站出為黑箱反服貿的議題發聲,這樣的熱潮你有想過,要如何長久延燒下去嗎? 為了讓公民參與政治的這股熱潮,能化作一個長期且漫長的社會參與力量,有一群人,他們籌備了政黨,一個能讓萬名公民入黨,一個期望用草根力量一同參與制定法律,以 ...

    • 傳統顯微鏡「解析度」與「廣度」受限,阻礙科學家觀察細微變化
    • 透化層光定位顯微鏡,可短時間內偵測大腦個別分子位置
    • 台日跨國技術合作,打開大腦的潘朵拉盒子
    • 「看見」大腦記憶的生成,破解大腦疾病之謎

    先來說說傳統顯微鏡的問題!傳統光學顯微術能夠解析的最小距離,大約 250 奈米左右。也就是說,如果兩個發光分子之間的距離小於這個極限,因為光波的繞射特性會使分子影像變得模糊。這個鑑別距離極限,定義了光學成像的「解析度」。 大腦神經突觸的大小約在 20 到 40 奈米之間,與腦部分子活動相關的神經結構尺度也在數十奈米。可想而知,運用傳統「粗線條」的光學顯微術觀察大腦,一定會有「見林不見樹」的問題:即使可知大致的神經走向,也無法得知細微變化。但魔鬼,就是藏在細節裡啊~~ 另一方面,傳統顯微鏡還有視野廣度或視野大小的問題。神經突觸的大小是果蠅大腦 (約數百微米)的數千分之一。想要解析特定分子在大腦的分布,困難度就像用小小無人機空拍一個籃球場,還要定位籃球場上每隻螞蟻的正確位置。 但在顯微鏡的世界裡...

    首先,這種顯微技術必須能夠定位腦神經細胞中個別分子。衡量各種超解析顯微術的優勢與適用範圍,「單分子定位顯微術」(single molecule localization microscopy) 具有數十奈米等級的空間解析度,得以鑑別相距約 20 奈米的分子,恰好符合神經生物學家對解析度的要求,無疑是首選工具。 再者,因為神經網路遍佈全腦,並非僅侷限在大腦的表層,此顯微術必須能看得又深又清楚,才能重建果蠅大腦完整的三維影像,提供全面而精密的分子地圖。近年熱議的「層光顯微術」(light-sheet microscopy) 可快速取得大範圍樣品的影像,成為不二首選 (有關層光顯微鏡的介紹,請見研之有物另一好文〈灑下百道層光,一窺微觀世界的生命律動──晶格層光顯微鏡〉)。 再加上,江安世院士團隊透...

    有了既定的策略,抽象的概念立刻轉化為一個跨界、甚至跨國的技術整合問題。陳壁彰副研究員與江安世院士合作,將一個由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中心打造的特殊顯微物鏡,整合入實驗室既有的掃描式貝色層光顯微鏡 (Scanning Bessel beam light-sheet microscope),建構出針對透明化樣品最佳化的超解析顯微鏡,並應用日本東京大學 Yasuteru Urano 團隊開發的新型閃爍螢光染劑 HMSiR 標定腦內分子,讓每一個參與大腦記憶生成的分子,發出清晰且明亮的光訊號。論文第一作者、現任國立清華大學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助理教授朱麗安興奮地說: 因為商用顯微鏡大多有鏡頭選用、解析度等限制,尤其層光顯微鏡在鏡頭選擇上更是有諸多限制。 那麼,這項新的顯微鏡系統,會對神經科學帶來什麼...

    昆蟲腦部的蕈狀體分布了一種囊泡單胺運轉蛋白質(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與昆蟲的嗅覺與記憶功能息息相關,是一種在腦部負責訊息傳遞的重要分子。只要標定這種蛋白質分子的精確位置,即可從中歸納出與記憶有關的分子機制。 本次研究發現:在讓果蠅進行特定的記憶訓練後,只有特定的神經突觸會增加囊泡單胺運轉蛋白質表現,顯示這些神經在記憶過程可能肩負重大功能。 藉由類似的實驗,神經科學家可以釐清神經變化和特定腦部活動的關聯,進一步理解神經在腦部記憶生成的機制,以及神經可塑性 (placiticity) 的變化,破解大腦記憶之謎。 另一方面,由於鼠腦被普遍使用於與人類腦部疾病有關的研究,未來江安世院士研究團隊也計畫以此探索老鼠腦,揭密與蛋白質分布有關的機制,對於解答部分人...

  5. 2019年11月1日 · 「你小兒子好不容易回來了,你幫他了嗎? 「妳知道⋯⋯我只是個駕訓班教練,妳認為我該怎麼辦? 如果光看《陽光普照》的預告,可能會有不少人覺得鍾孟宏導演(以下簡稱「鍾導」)在人生的第五部劇情長片裡,好像「轉性」了:故事圍繞著許多人心中最脆弱,卻同時是最後棲身之地的家庭,畫面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陽光與陰影,必然共生共存. 的確,透過《陽光普照》我們彷彿可以感受到鍾導內心更柔軟的那一塊, 但別忘了人類終究是沒有那麼容易被改變的生物,一如有「陽光」的地方,「陰影」必然也隨之而來。 圖片來源:《陽光普照》劇照。

  6. 2020年8月21日 · 報橘. 「人生經驗注入到戲裡,才有靈魂」——從不識字到成為台灣「布袋戲」國寶! 一窺陳錫煌的職人精神. 中央社 2020-08-21.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專訪/掌中戲國寶陳錫煌 用生命淬鍊布袋戲技藝 〉。 首圖來源: 中央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布袋戲,又稱掌中戲,起源於 17 世紀的中國福建泉州,現今在華人地區,以台灣的發展最為蓬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