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3月5日 · 圖片來源: Pexels 。. 《VO》導讀:. 看見爸媽白髮越來越多、常到醫院診間看大小病,你開始意識到「爸媽真的老了」。. 不過老年人的疾病通常多且複雜,不同科別醫生開的藥又可能互相衝突,萬一不小心產生副作用該怎麼辦呢?. 台灣許多醫院設置 ...

  2. 2021年3月18日 · 心臟病是國人第2號殺手榮總醫師建議每天做3種抬膝運動」,能預防心血管疾病. Heho 2021-03-18. 圖片來源: Heho. (本文經 Heho健康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什麼運動可以保護心血管? 每天「抬膝蓋」就能讓血管變健康〉 )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以往覺得中老年才需要擔心心臟問題,但隨著飲食精緻化,生活作息不規律以及缺乏運動等因素,都讓心血管疾病逐漸年輕化。 榮總醫生建議,進行簡單的「抬膝運動」就能保護心血管的健康。 (責任編輯:林蕙) 文 / 彭幸茹、 圖 / 何宜庭. 心血管疾病泛指所有影響心臟、血管的疾病,最常見的疾病有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高血壓、心肌病變等。

  3. 2018年12月27日 · 榮總指出醫療團隊針對腦部疾病 AI 自動偵測顱內轉移腫瘤輔助醫師做診斷而北醫則針對肺癌影像透過深度標註與 AI 模型開發來協助肺癌病理分類診斷與預後預測榮總放射線部主任郭萬祐透露, 明年第 1、2 季榮總就會推出 AI 門診鎖定脊椎腦部眼睛及心律不整等科目 ,讓醫師有更多時間與病患交流。 北醫說,肺癌有 7 成病患診斷時已是末期,透過 AI 演算法,可早期發現癌症,精準找到肺結節,並自動偵測病灶範圍,計算病灶大小,「在最短時間找到癌細胞,縮短大海撈針時間」。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王宗道進一步表示, 過去要花 20 分鐘才能確診疾病,現在透過 AI 只需要 2 秒。

  4. 2017年2月9日 · 報橘. 台灣為何禁止死刑犯的器官捐贈? 醫師:槍決完還有呼吸就送醫院根本是「活摘器官」 CO 肥皂箱 2017-02-09.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本書:《 胖病毒、人皮書、水蛭蒐集人:醫療現場的46個震撼奇想 》】 現在的臺灣已將死刑犯排除在「器官捐贈候選人」之外,免於被歸入「野蠻國家」及「不注重人權的國家」。 雖然有些從事器官移植的醫師覺得惋惜,但這位醫師用血淋淋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死刑犯的器捐有多草率及不人道,而取用死刑犯器官其實也只是飲鴆止渴,無助於整體器官捐贈率。 (責任編輯:蔡沛宇) 看到公車上「器官捐贈」的勸募廣告,主角是「器官捐贈中心」董事長李伯璋醫師,和再次穿上醫師服的臺北市長柯文哲,我多年前的經歷又浮上心頭。 那次血淋淋的經驗,在我心中留下十分震撼的回憶。 手術台上的血腥慘案

  5. 2020年8月13日 · 台東聖母醫院居家醫療主治醫師余尚儒在親臨日本社區型醫療照護現場後帶台灣民眾剖析到底我們的居家醫療還缺了什麼核心元素? (選書編輯:盧亞蘭) 圖片來源: Pixabay 。 文/余尚儒. 「阿伯醫師說你不能再吃東西了! 」C 又在偷吃了。 腸胃科醫師說沒有辦法繼續替 C 治療食道癌了, 要請「安寧」的醫師來看看。 C 想回家,因為他想奪回吃的自由,在僅剩的生命時間內。 C 決定帶著氣切管和肚子上的一條灌食管(也就是經皮穿刺胃造口)回家。 第一次跟 C 見面,C 問:「我可以從嘴巴吃嗎? 等不到醫師同意,回家後的 C 已經就餐桌定位。 水餃、餛飩、滷肉、鹹豬肉,還有零食、甜點,無肉不歡。 C 的太太手藝很好, 夫妻經營過一家小吃店, 生意不錯。

  6. 2020年10月14日 · 當時,他判斷外界許多人正研究用 AI 協助癌症檢測,但少有人切入傳染病,因此他進一步決定將科學研究商品化,打造出「肺結核菌智慧自動鏡檢」,不僅能即時檢測出肺結核病菌,檢出率更高達 92%,遠超過 WHO 所設定的 65-80%,首先就與高雄榮總簽訂

  7. 2021年1月13日 · 生活報橘. 「想增加運動強度,增加重訓重量就會有效果嗎? 」骨科醫師解惑:健身新手常見的 5 個問題. 元氣網 2021-01-13. 圖片來源: Unsplash. (本文經 元氣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想要增加運動強度 增加重訓的重量就會有效果嗎? 〉)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剛開始嘗試健身時,新手總是有許多疑惑,常見的問題像是:增加重量是不是才有運動效果、重訓前後要不要進食、⋯⋯,讓土城醫院骨科醫師楊正邦來一一解答。 (責任編輯:陳致加) 文 / 聯合報 記者張睿廷 報導. 許多人為了改變體態、增加肌力,下班後就去健身房重訓,但若專業知識不足,或沒有專業教練在旁指導,很容易導致重訓效果不佳或是受傷情形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