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2月7日 · 台灣一直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地震,說到地震,就會想起過去 921 的恐懼。 而提到房子倒塌,身處地震帶的台灣,所蓋的房子是否都有「防震」的措施呢? 至少要做到大震可以活命、中震可以修理、小震沒什麼影響的程度。 而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也加強了不少「防震」的元素,本篇文章就要帶大家接觸 10 種防震技術,能讓房屋更牢固。 1. 懸浮地基. 就是害怕地震,所以猶他議會大廈的地基露出,為完全獨立的系統,看起來房屋就像漂浮在地基之上。 概念是將地表建築與地基分離,當地震來襲後,將地基劇烈晃動對於地表建築的影響降到最小。 2. 避震器. 避震不僅只可以使用在車子上,建築物當然也可以增加避震器。 NASA 一直有在研究將避震加裝於建築物與橋樑的技術。 3. 阻尼器.

  2. 2022年4月21日 · 林沛暘告訴中央社記者,地震預警的原理是 先偵測速度較快抵達的 P 波 ,再來預測後續地震的大小。 「AI 現地型地震預警系統」可以提前 5 到 25 秒預警地震,同時完成自動化控制,降低廠商精密設備損害,目前 台灣高鐵跟多家台灣高科技大廠採用 ,包含晶圓大廠、光罩廠還有顯示玻璃廠等。 在效益部分,林沛暘表示,晶圓廠客戶曾回饋提到,地震如果比較大,需要地震後把人員叫回來校正設備, 產線復歸時間需 6 到 8 小時 ,但如果有預警系統後,加上程序可自動化,產線復歸時間可以 縮短到 15 到 30 分鐘 ,為廠商省下不少成本;高鐵可以在地震前減速,也能減少出軌機率。

  3. 2020年12月11日 · 中央社 2020-12-11.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專家:前3年能量釋放太少 宜蘭外海地震來得是時候 〉。 首圖來源:翻攝自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LINE。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台灣 10 日晚上 9 時發生芮氏規模 6.7 地震,11日凌晨 2 時又發生規模 5.6 地震。 據《 中央社 》報導,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表示,10 日晚上的地震是菲律賓海板塊從花蓮外海隱沒到歐亞板塊底下,稱作隱沒板塊內部型地震。 台灣隱沒帶地震週期約 100 年左右,而上次台北發生類似的地震是在 1909 年,現在是 2020 年,正是百年週期的時間點。

  4. 2024年4月16日 · 最大任務是地震來了跟著搖. 這個球體位於 101 大樓的第 89 樓觀景台,對民眾來說是熱門的旅遊景點之一,它外表本身就是一個美麗的球體,同時也扮演著重要的「 調諧質量阻尼器 」角色。 也就是當大樓面臨到強風或是地震時,可以減少建築物劇烈搖擺和劇烈震動的鐘擺。 影片可以看到,在 2022 年台灣發生規模 6.8 地震中,調諧質量阻尼器盡責的劇烈搖擺,下面網友紛紛讚歎這根本是完美的建築工程學。 除了阻尼球,防震的建築設計也很關鍵.

  5. 2018年3月2日 · 2018-03-02. 分享本文.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自己的無心插柳,卻造福了無數的台灣民眾,也讓台灣的開放資料文化推廣再進一步! 一起來看看「KNY 台灣天氣的發明人陳坤助如何從自己的需求出發最終發明了改變台灣地震防災的 APP,並推動台灣開放資料的過程。 (責任編輯:林厚勳) 陳坤助的手機發出刺耳的地震語音通知,螢幕上閃爍著震波到達的倒數秒數;同一時間,手機內建的手電筒也跟著啟動,成了醒目的亮點。 2014 年,陳坤助開發了這款「台灣天氣.地震速報」App,透過對接氣象局的地震預警系統,提供民眾即時地震資訊,同時自動開啟手機手電筒。 兩年前美濃地震震垮台南維冠金龍大樓後,這款 App 下載量漸增,如今已破百萬。

  6. 2021年5月31日 · 紐西蘭的大自然美景聞名國際他們如何將這些大自然景觀完美地保存在紐西蘭首都威靈頓旁有一座野生動物保護區成功地在都市旁留下一塊淨土讓人類與自然更靠近紐西蘭野生動物保護區 Zealandia 開大絕——建 9 公里柵欄

  7. 2019年3月18日 · 這起事件為紐西蘭全世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警方調查後,發現這位澳洲槍手的 4 支槍枝是在網路上購得販賣槍枝的商店也證實這筆買賣不過當時槍手所持的槍枝許可證沒有任何特別之處」,所以商店也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慘劇。 據 《衛報報導紐西蘭總理阿爾登也宣布在恐攻發生後 10天內內閣要決定改革槍枝法讓國家更加安全。 她強調新法律並不是要針對任何人,也希望大家自願放棄武器也鼓勵其他人這樣做。 而澳洲總理也決定要在社區安全基金中,投入 5500萬美元的預算,規範宗教場所和學校的安全。 當然,這次的槍擊事件也讓世界再次重視「白人至上主義」議題,畢竟大多人都以為這只會存在於美國社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