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8月25日 · 聯發科技表示要真正在裝置上釋放生成式 AI 的潛力,製造商需採用高運算、低功耗的 AI 處理器,以及更快、更可靠的連網性能,以增強整體運算能力。

    • 台積電徵才規模再創新高,宣布設備工程師不再需要輪大夜
    • 聯電 2022 徵才規模增加近一倍,招募 2000 人
    • 聯發科董事長親自徵才,碩士畢業上看 200 萬年薪
    • 聯詠員工育兒津貼每月、每個小孩 5000 元

    台積電今年開出 9,000 個職缺、固定薪酬大舉調高 20%,並同步擴大海內外投資,持續擴增南科廠 5 奈米製程產能,最先進的 3 奈米製程技術也將在明(2022)年下半量產,也因海內外新廠產能持續擴增,台積電明年將維持大規模徵才。 國內投資方面,台積電竹南先進封測廠,將在 2022 下半量產系統整合單晶片(SoIC);中油高雄煉油廠舊址將設立晶圓廠,2022 開始動工,預計在 2024 量產 7 奈米與 28 奈米製程。 海外投資方面,在中國的南京廠擴增 28 奈米新產能,預計 2023 年中達月產 4 萬片的規模;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 5 奈米廠第 1 期興建中,預計 2024 年量產;台積電也將在日本熊本縣設立特殊技術晶圓廠,預計 2022 年開始建廠,2024 年生產 22 奈米及 ...

    聯電方面,預計 2022 年招募 1,500 至 2,000 人,比以往徵才規模增加一倍水準。為持續招募新血,2021 年,聯電進行結構性調薪,一年兩度調整之後,預計明年將持續進行例行性調薪,幅度視業界情況而定,但將確保薪資水準在業界的前段班。 ♦ TO 推薦閱讀:主力製程在 28 奈米的聯電,能用成熟製程維持高獲利嗎? 招募重點:TA 自動化工程師、採購工程師、嵌入式記憶體開發工程師、進料管理工程師、光罩製作系統管理工程師、營運規劃工程師、採購工程師、技術研發工程師、助理工程師、會計管理師、製造課長等。 工作地點:南科、竹科、新加坡

    IC 設計大廠聯發科技在今年年中就釋出徵才訊息,以充實其在 5G、AI 等先進市場的耕耘量能,預計釋出 2,000 個職缺,甚至在年底前報到,將依照資歷加發限時報到獎金 15 至 25 萬元給轉職者,確保延攬到優秀人才。 事實上,今年稍早,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就針對科技人才荒提出示警,直指台灣的經濟與國力在全球佔一席之地,半導體產業影響重大,但台灣研發人才卻無法銜接而損及國際競爭力,對「台灣護國產業人才荒」大表憂心。 為延攬明年應屆畢業生,聯發科祭出高薪爭取新鮮人人才,碩士畢業年薪上看 200 萬元,博士畢業更上看 250 萬元。 ♦ TO 推薦閱讀:聯發科展望明年「兩好一壞」!《彭博》:2022 台灣關鍵地位不變 招募重點:韌體開發、數位 IC 設計、類比 IC 設計、射頻 IC 設計、通訊...

    除了台積電、聯電、聯發科之外,面板驅動 IC 廠聯詠也在 11 月底進行結構性調薪,明年例行性調薪持續進行,將於員工到職日進行調薪。 另外,針對 0 到 6 歲員工幼兒,每月 1 個小孩發放 5000 元的育兒津貼,點我看聯詠職缺。 最後,台灣科技製造業者凌華科技的徵才訊息也引起科技社群討論,包括在員工購置房屋需求上,提供無息預支薪資最高 100 萬,讓員工安心成家之外,更有 「Google 等級辦公室」提供員工工作,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 TO 推薦閱讀:不當主管,哪家半導體業薪水高?聯詠、聯發科、祥碩排前三,擠下台積電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工商時報、天下雜誌、中央社

  2. 2021年10月6日 · 張翼的學生、目前任職鈞光電的蕭佑霖表示,張翼教的研究項目通常具有商業化前景,比如他在 2006 年就開始氮化鎵的研究,那時氮化鎵甚至還未被稱為第 3 代半導體,「現在他的學生都分布在第 3 代半導體業界,包括台積電、世界先進等公司。

  3. 2023年9月11日 · 針對台灣半導體未來發展聯發科技前瞻技術平台資深處長梁伯嵩現場分享現在大多數重要的科技創新背後都由 IC 設計所支撐,例如 AI太空科技元宇宙車用電子手機等各項應用並且是在 IC 設計端就定義好。 他指出,台灣不僅在 IC 半導體做得好,整個供應鏈都非常完整,不僅驅動產業創新,也帶動了台灣經濟。 他以世界半導體營收的歷史數據為例,指出 1990 年代全世界總營收共 510 億美元,到了 2022 就成長到 602 億美元,成長了 10 倍以上, 預估 2030 年將來到 1 兆美元 。 而台灣都跟著這個趨勢往前走,並且扮演重要角色。 但 台灣為什麼能抓住這個機會? 梁伯嵩進一步解釋,台灣的發展特色在於抓準了 IC 設計和 IC 製造分工的趨勢 。

  4. 2021年11月1日 · 光通訊大廠亞 ( 3081-TW) 積極搶攻元宇宙商機,與美系大廠合作開發虛擬頭戴裝置,開發裝置內偵測眼球用的 PD (檢光器)、LD (雷射二極體),確保能掌握使用者所需的影像,擴展新一波成長動能。. 中光電近年在 VR/AR 領域都有所布局,專攻光學引擎與眼鏡模組 ...

  5. 2021年7月2日 · 創未來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王毓駒. 採訪:鄒昀倢、藍立晴. 撰文:藍立晴. 核稿:鄒昀倢. SpaceX 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日前宣布,旗下衛星網路服務 Starlink 最快將在今年 8 月初步覆蓋全球,預計未來一年內將有 50 萬個使用者。 未來,太空中將佈滿衛星,來自台灣的新創「創未來科技」因為擁有關鍵技術,在創立了 150 天內就拿下太空中心訂單,預計未來 2 到 3 年內產品就會飛上外太空,俯瞰台灣。 「這麼快拿到訂單,我也很驚訝! 」疫情期間,創未來科技的創辦人兼執行長王毓駒透過視訊接受《TechOrange》訪問,和我們談到創未來科技的成立過程。 全球從舊太空走向「新太空時代」,衛星要越輕薄越好.

  6. 2021年7月22日 · 2021-07-22. 分享本文.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為什麼我們要編譯這篇文章】人工智慧(AI)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滲透百工百業,未來幾乎每個產業都少不了它,AI 除了在電子領域成為重要趨勢,醫療保健產業也日益重視其發展潛力,甚至有許多國家依靠 AI 技術來協助疾病檢測,透過大數據協助,未來 AI 甚至能分析患者病歷、疾病模式、甚至協助醫師診斷等。 有鑑於此,世界衛生組織日前發佈了全球第一份. 《 人工智慧應用於醫療保健領域的道德原則和管理 》報告,報告中說明 AI 技術在改善醫療保健領域有巨大潛力,但提醒在創造商機的同時也可能製造風險,包括可能會破壞人類自主權,以及患者資訊遭到不當使用等,因此 AI 設計及實作上必須將倫理及人權等問題放在最前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