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27日 · 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成癮精神科主任陳紹祖表示曾有家屬對患者說:「沒關係爸爸養你一輩子」,雖然真摯親情讓人動容但因為父母會老兄弟姊妹會有家庭患者終有一日還是要回歸社會學習自立所幸思覺失調症的治療發展持續推進中給予病患有重拾生活滋味的夢想! 正性症狀是治療重點 但情緒也需要被照顧. 邱南英說明,目前,思覺失調症急性期的治療多專注於減少正性症狀,但是待患者脫離急性期後,如何使其回歸社會,降低家庭與整體的社會負擔,仍是一大課題。 陳紹祖指出,因為常見治療選擇為新型抗精神病藥物,透過抑制大腦多巴胺或血清素分泌,減少患者出現幻覺、妄想等正性症狀;但過少的多巴胺及血清素,將導致患者缺乏生活動力或社會退縮,情緒上仍飽受折磨。

  2. 2021年1月15日 · 精神疾病是許多種因素綜合起來導致大腦功能異常的結果而其中某些嚴重型的精神病若不接受適當的醫療是很難改善的他們並不是軟弱無能也不是懶惰不上進只是和芸芸眾生一般也會生病只不過生病的地方在他們的腦

  3. 2021年2月24日 · 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會先出現精神科的症狀像是情緒不穩鬱症躁症等。 有些病人是先天遺傳,而有些病人是後天基因突變所致,目前存在不同程度的臨床症狀和發病年齡,顯示此病仍有許多未知之處。

  4. 2023年10月5日 · 健康. 台視. Video unavailable. Watch on YouTube. 還記得幾年前的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一片中探討的思覺失調症嗎? 這幾年也有些社會事件當事人與思覺失調症有關,尤其在過去的3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有些患者因此而沒有定期回診,甚至因為待在家中,導致作息不規律、活動量降低,連帶著思考力和體力跟著下降,讓許多患者晚上失眠,腦部無法充分休息,.....

  5. 2023年10月2日 · 所謂微笑憂鬱症與典型憂鬱症的徵兆不一樣,患者往往善於壓抑本身的感受,臉上始終保持微笑;外觀看起來開朗、樂觀,工作和生活也很到位,在旁人眼中甚至很陽光的人,情緒卻沉浸在憂鬱中。 舉例來說,離家的大學生與社會新鮮人雖然內心飽受憂鬱煎熬,因為不想讓老家長輩擔心,所以在社群媒體上總是展現出美好的假象,這類型的憂鬱症更容易被忽略。 彭啟倫醫師說明,憂鬱症患者常會表現出和以往不同的生活型態,比如說生活作息變得紊亂、日夜顛倒,無法正常上下班、常請假或曠職,原本喜歡的事物變得興趣缺缺,把自己封閉起來、降低與外界互動的頻率,甚至表現出食慾變差等情況。 但有少數患者的行為相反的,可能會透過狂購物、嗜睡、暴飲暴食等方式去紓解壓力,這些都比較極端的行為。

  6. 2023年9月12日 · 重度憂鬱症症狀,主要為情緒低落及喪失對以往有興趣事物的喜好,時常搖頭嘆息,對任何事都提不起勁,影響生活興趣及日常活動,患者變得不想說話,反應變慢,思想遲鈍,動作也變得呆滯,覺得自己沒有存在價值,甚至認為自己活著沒有用。 憂鬱會引起假性失智. 如果典型的老年憂鬱症症狀,可以較容易判定,有些老年人的憂鬱症表現卻很不典型,患者常會抱怨記憶力變差,東西放在哪裡馬上就忘掉,剛說的話就是想不起來,擔心自己得了失智症,經評估檢查診斷,患者並不是真的記憶力或其他認知功能有障礙,而是因為罹患憂鬱症引起了「假性失智症」。 事實上,老年人失智與憂鬱的症狀很接近,袁瑋指出,根據統計,失智的老人當中有40%合併有憂鬱及焦慮,比例很高,所以若單從表現症狀來看,有時的確容易混淆而難以分辨。

  7. 2023年3月28日 · 讓我們將話題回到這些感染新冠病毒後精神異常的患者身上這些患者病情演變的速度太快了雖然過往都沒有精神疾病史職業社會功能也相當良好但確診後數週之內便經歷了思覺失調症患者數年的病程但精神症狀快轉的速度讓鄭勝允深感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