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23日 · 雖然指揮中心判定,目前出現的本土個案,因能找到特定感染源,不需要提升跨年的防疫等級,不過因確診案 765 與 771 在社區中趴趴走多日,除不少民眾擔心會進一步造成「社區危脅」,批踢踢上更出現仇女的言論。

    • 疫情爆發,凸顯機械手臂的「疾病預防」與「產線穩定」效益
    • 業的機器人密度全球第 8,如何藉此優勢邁向工業 4.0?
    • 企業產線自動化,「循序漸進」是重要原則
    • 延伸閱讀

    蔡之緯表示,導入機械手臂的台灣產業中,以 EMS(電子製造服務)、金屬製造加工、半導體產業為大宗。謝慶耀進一步說明,在半導體產業中,封裝測試、雷射模具清潔、晶圓搬運等方面皆已自動化。 以半導體產業為例,會有機台、耗材,以及需要維護的裝置與零件。在一個區域中,會有 50 到 60 台的工具機,而它們每隔固定時間就需要清模;此時,就可以用協作手臂搭載移動平台,做更方便的應用。 在新冠疫情之下,根據 ABB 的觀察,台灣整體的自動化需求都有提高。從人口統計的角度來看,台灣人口在 2020 年首度負成長,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突破 16%,預計在 2025 年達到 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可以預期,未來勞動人口將持續降低。因此在疫情前,產業就已逐步自動化,期望在不穩定的勞動力供給中,確保產能...

    雖然自動化前期會需要較多投資,但 ABB 認為,台廠對自動化的意願是高的。robot density(機器人密度,定義為每 1 萬名工人搭配的機械手臂數)是衡量自動化的重要指標,而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IFR)的調查,台灣 2020 年的 robot density 為 1 萬個工人搭配 200 多個機械手臂,全球排名第 8,代表台灣產業的自動化程度是高的。 然而在工業 4.0 的趨勢當中,台灣大部分廠商的工業化等級只落在 2.0(電氣化)與 3.0(資訊化)之間,大概是工業 2.5。台灣該如何從工業 2.5 進化到工業 4.0,是各產業正在面對的挑戰。 現階段要導入機械手臂,大多需要編程。ABB 表示,可以導入協作型...

    許多企業認為,自動化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資本,生產流程與管理也需要大幅更動,因而對自動化有些疑慮,擔心初期投入會影響現行的生產。 ABB 表示,「循序漸進」是企業自動化的重要原則。ABB 會協助企業,評估自動化是否符合企業的需求,並透過 4 個步驟,循序漸進協助導入自動化。 首先,ABB 會與企業討論整體的生產狀況,評估導入機器人的可能性。ABB 並不建議企業一口氣打掉現有的產線與流程,會與企業一起評估,找出導入自動化的最佳起始點。等雙方都有共識後,ABB 會使用 Robot Studio 等系統進行模擬,之後進入採購、人員等評估,並協助企業做教育訓練。最後才會導入機械手臂,讓企業試行生產。 新冠疫情大爆發,雖然帶給台灣人很多不方便,也造成不少的死亡病例悲劇,但高通量 PCR 自動化檢測儀等機具...

    機械手臂助攻綠能產業!ABB 機器人將太陽能集熱板製程壓到 6 分鐘 【台灣防疫神助攻】機械手臂開外掛,PCR 檢測量能提升 5 倍以上! 工程師 DIY 機械手臂,能自動幫特斯拉充電!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ABB)

  2. 2020年3月16日 · 世界各國在防疫分線:全面防守的台灣 vs. 僅僅減災的英國. 至此,可以把防疫路線分為兩個代表路線。. 一個是台灣路線,邊境防堵,死守要塞。. 少數進來的火星及早撲滅,後方交給堅強的內部醫療體系。. 一個是英國路線,輕症不檢驗,重症交給政府隔離 ...

  3. 2020年3月20日 · 台灣病例進入三位數、加上一波留學生歸國潮開始之後,民眾陷入國內疫情蔓延的恐慌情緒。 中國大外宣操作,趁機想故意誤導操作輿論,日前中國時報記者在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刻意問,台灣是否以「控制篩檢量」達成完美數字藉此隱匿疫情,讓向來 ...

  4. 2020年10月22日 ·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在國際燒不停,而台灣已經連續多月 0 本土確診,讓人有如活在平行時空。 但是,近日卻不斷發生「從台灣輸出」的確診案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5. 2020年10月22日 · 台灣連月 0 本土卻不斷輸出確診個案張上淳日本抗原試劑的陽性率是關鍵

  6. 2022年1月26日 · 時報文化出版 2022-01-26. 文/時報出版. 從 2019 年 12 月開始至今,新冠肺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截至 16 日全球已有超過三億人確診、五百五十萬人因此死亡:COVID-19 不僅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時也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衝擊。 為了讓國人對於 COVID-19 與台灣防疫政策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中研院在去年 12 月出版的最新科普著作 《研之有物: 中研院的 21 堂生命科學課》 專訪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邀請陳院士詳細檢視過去兩年台灣的防疫措施,同時針對疫情襲捲全球後人們該如何重建日常生活提出建言。 陳建仁認為,台灣防疫迄今可以分成兩階段。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