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1月21日 · 魚鱗是漁業的常見廢棄物,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每年產生 5 千萬噸的廢棄魚鱗,Hughes 希望可以減少廢棄魚鱗數量,並為這些廢棄物創造價值。 研究魚鱗時,Hughes 發現魚鱗具有彈性、柔韌的材料特性;Hughes 表示,「觸摸魚鱗時,我感受到它的潛力。

    • 魚鱗凍1
    • 魚鱗凍2
    • 魚鱗凍3
    • 魚鱗凍4
    • 魚鱗凍5
  2. 2019年9月19日 · 圖片來源: 中央社.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虱目魚是南台灣的特產,不但好吃,還很好「穿」。. 有台廠從虱目魚的魚鱗提煉紗線,並將它們織成布料,由於虱目魚鱗富含膠原蛋白,因此「虱目魚布」具有保濕的特殊功能,也就是說,「把保養品 ...

  3. 2015年2月3日 · 由於膠原蛋白是蛋白質,與前面所提到的「酵素」一樣,會被胃液分解成胺基酸。. 而分解得零散的胺基酸是否能成為組成膠原蛋白的材料還是個問題,並不如想像中那麼簡單。. 儘管有一部分可當作製造蛋白質的原料,不過絕大多數可構成膠原蛋白的 ...

    • 魚感覺得到痛,但人類卻不人道的宰殺牠們
    • 用更人道的方式殺魚
    • 「活締」屠宰法:減少魚的痛苦,也降低魚腥味

    「儘管有些魚類品種會被善待,但我們在美國餐桌上吃到的魚,絕大多數都是從水中被拉出來,直接扔到冰塊或者擺放在空氣中,這是一個又長又殘酷的死亡過程。」科學及健康專題記者 Cat Ferguson 形容,以鱸魚為例,扔在碎冰之中,其實還能呼吸近 1 個小時,離開水面,要 5 個小時才會死去。在不同肉類的屠宰流程中,對魚,人類可謂最不人道。 過去不少人都慣以某些藉口作開脫,例如認為魚是不會感到痛楚的。他們的理據是,在捕漁船和魚市場上,我們都經常看到魚會不斷用身體撞牆或者在地板生繃活跳。惟近年已有研究提到,魚不只擁有記憶,而且普遍對痛覺特別敏感。 跟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魚的身體會產生鎮痛物質,以對抗痛楚。長期關注動物權益的記者 Dylan Matthews 亦撰文提到,早前有過同類實驗,研究者為虹...

    魚會感到痛楚,令部分人開始反思是否應該以更人道的方式處理魚類。長久以來,動物團體都可能忽視了魚類,他們過去認為工場式的牲畜飼養是最大問題所在,據指,僅在 2015 年,美國就殺死了大概 92 億隻動物。但最近有調查顯示,每年美國因進食而被殺死的魚類總數,估計高達為 143 億至 1,289 億條,數據浮動範圍頗大,準確性不高,但即使是最低估算,也幾乎是美國每年屠宰雞隻數量的 2 倍。 因此,如果你關心動物權益,除了減少進食魚類之外,另一個值得考慮的事情,是嘗試用更人道的殺魚方法,而不是讓它們經過痛苦而漫長的掙扎,等待窒息。 住在馬里蘭州郊區,熱衷釣魚運動的律師 Andrew Tsui,近年積極在美國改變飲食文化,並鼓勵人們使用一種來自日本的傳統屠宰技術:「活締」(活け締め,Ikejime),...

    「活締」指的是透過刺擊或拍打魚的頭部,令牠們的腦部死亡,然後切開魚鰓放血,再用鐵線從魚尾穿過脊髓,癱瘓其神經系統,魚就會靜止不動。這種快速的屠宰方式,可以縮短魚類的痛楚,亦好過割開魚的喉嚨,令牠們失血至死。 Andrew Tsui 提到,「活締」這種屠宰手法,不僅可以減少魚的痛楚,事實上,它更為善用食材,能夠減低魚肉的腥味。因為魚在窒息瀕死時,牠們會撕裂自己的肌肉,產生大量乳酸和其他化學物質,加速脂肪和肌肉的分解。這最終會令魚肉變酸,並產生大部分人都覺得噁心的腥臭。以「活締」殺魚,就能夠防止這個情況,肉質更可長時間保持鮮嫩。 如 Cat Ferguson 所指:「兩片魚肉之間有著明顯的差異,以『活締』處理的魚,魚肉邊緣呈白色,中央有淡淡的粉紅色。另一種則呈現暗啞的粉紅色,肌肉顯然有出血現象。...

  4. 2020年6月8日 · 夏天到了,可以在炎熱的夏天享受戲水的樂趣,也可以在家吹著舒服的冷氣看著最愛的電影。 但,夏天的煩惱也跟著來臨——總是在廚房或客廳出現的煩人果蠅,到底要怎樣才能趕走果蠅,讓果蠅離開我們的食物與視線? 方法 1:果凍狀的「果蠅誘捕盒」 這幾天在Facebook的「我愛全聯-好物老實説」的社團看到不只一位的網友推薦這款從日本進口、以天然果凍丁黏著引誘配方製成的果蠅誘捕盒,利用果蠅想停留在頂端的「棲木」習性,設計造型和路線,吸引果蠅停留並進入容器被黏住。 一位 網友 開玩笑的說:「昨天晚上放,今天晚上看,一天的成果展,果蠅的祖宗十八代都團聚了。 」另一位 網友 也在社團發文分享:「家裡果蠅多,今天去買了,剛放果蠅立馬跑進去,立馬見效。 圖片來源: 曾文錦 提供.

    • 魚鱗凍1
    • 魚鱗凍2
    • 魚鱗凍3
    • 魚鱗凍4
  5. 2019年6月17日 · 這種魚擁有獨一無二的「透明血液」,為什麼牠沒有紅血球仍然可以生存?. 郭家宏. 2019-06-17. 分享本文. 你們有看過「透明」的血嗎?. 在多數人的認知中,血是紅色的;有生物學知識的人會進一步知道,自然界中還有藍色的血液,存在於龍蝦、烏賊等 ...

  6. 2019年8月5日 · Vo Style 2019-08-05. 圖片來源: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為什麼我們要選這篇文章】 你吃過魩仔魚嗎? 相傳魩仔魚是「所有魚類幼苗」其實是錯誤的,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幫你釐清魩仔魚小知識。 當然,這邊只是分享關於魩仔魚的小知識,海洋生態仍然要靠你我守護,大家要遵守相關法規哦。 (責任編輯:陳奕安) 魩仔魚不是所有魚類的幼苗. 你吃過魩仔魚粥嗎? 過去常常聽人家說,魩仔魚是「各種魚類幼苗」,其實這是錯的唷。 魩仔魚主要是鯷科和鯡科的仔稚魚,又叫做魩鱙(音同莫苗),主要是刺公鯷、異葉公鯷、日本鯷這三種魚類為主。 魩:體長4公分以下,體色透明。 鱙:體長4公分以上,體色逐漸呈現黑色.且有銀色縱帶。 為了保護海洋生態資源,漁業署訂定了 地方主管機關訂定魩鱙漁業管理規範原則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