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16日 · 聯電的主力製程是 28 奈米未來如何用成熟製程維持獲利穩定?. 《財訊》報導指出,現在聯電賺的是產能不足所帶來的機會財。. 聯電減少資本支出後,對新產能和新技術的投資轉為保守,過去幾季,營業成本都在 350 億元上下,但營收在去年第四季 ...

    • 先進製程晶片的兩大難題:短通道效應、量子穿隧效應
    • 先進製程晶片投資成本高,僅台積電、三星有成本競爭優勢
    • 工業、軍事領域需要可靠性高的晶片,成熟製程晶片更具競爭優勢

    晶片的先進製程,簡單來說就是把晶片從大做小,具體是指晶片電晶體閘極寬度的大小,數字越小對應電晶體密度越大, 晶片功耗越低,性能越高,但要實際做到這一點卻不容易。從晶片的進化歷史來看,晶片的研發主要遵循著摩爾定律,即每 18 個月到兩年間,晶片的性能會翻一倍,使一塊晶片內裝上儘可能多的電晶體來提升晶片性能。 上個世紀 80 年代,晶片內電晶體的大小進入微米級,再到 2004 年,晶片內的電晶體已微縮至奈米級別。此時,問題陸續出現了,奈米級別的電晶體的整合度和精細化程度非常高,要知道一個原子就有 0.1 nm,在人類物理認知極限上的工藝難度可想而知。 如今出現的最具代表的兩個問題是短通道效應和量子穿隧難題。短通道效應(short-channel effects)是指「當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管的...

    可以說,不管是 FinFET 結構還是 GAA 結構,都是人類透過工藝手段來逼近自己的理論極限,但實現這些結構對晶片產業來說是一件無比困難的事情,不僅技術難度陡然劇增,工藝成本也讓一般的晶片企業望洋興嘆。 據 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的晶片主流設計成本模型圖,採用 FinFET 工藝的 5 nm 晶片設計成本已是 28 nm 工藝設計成本的近 8 倍,更複雜的 GAA 結構耗費的設計成本只會更多,這僅僅只是晶片設計、製造、封裝、測試中的設計環節,晶圓代工廠實際研發技術、建廠、買生產設備耗費的資金會更多,如今年三星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計劃新建的 5 nm 晶圓廠預計投資 170 億美金。 對台積電和三星來說,投資數百億美金來建造一座先進製程的晶圓廠是可以承受的,因為它們已有穩定的客戶訂單和巨大...

    況且,現今全球的缺晶片潮,缺的更多是成熟製程的晶片。以汽車行業為例,目前緊缺的為 MCU 晶片(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器),汽車的 ESP 車身電子穩定系統和 ECU 電子控制單元等都需要用到這種晶片,它主要由 8 英吋晶圓生產,晶片的製程普遍在 45 – 130 nm 之間。 28 nm 及以上的晶片工藝都可以叫做成熟製程,整個業界技術非常成熟了,廠家對晶片的成本控制也不會相差太多,三星、台積電在該領域對聯電、中芯國際來說沒有什麼絶對優勢。如今,成熟製程晶片極缺,只要有晶圓代工廠有產能就不愁銷售不出去,完全不會遇到先進製程中的種種問題,對格羅方德和聯電來說,現在投資先進製程可以說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兩家廠商最近紛紛擴產的也都是成熟製程晶圓廠。 在更廣闊的領域,如工...

  2. 2021年12月3日 · 2021-12-03. 分享本文.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聯電放棄先進製程朝成熟製程發展 在 面臨 中國大力金援中芯、加速擴展之際 ,台廠往後的商業策略該如何調整以因應未來局勢? (責任編輯:林羽彤) 作者:今周刊 侯良儒. 為什麼一則中國官方基金的投資新聞,被認為將衝擊台灣晶圓代工二哥? 當中國傾國家之力發展半導體,身在台灣的我們又該如何去思索這一局? 當彼岸的產業大帆揚起,可能被衝撞的,又豈止此岸的一家公司。 中國晶圓代工龍頭、才剛送走三位台籍董事的中芯國際,11 月 24 日宣布最快明年完成擴產的深圳廠,將迎來國家級基金:大基金二期(全稱為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一筆約新台幣 150 億元的資金入股;隔日,印著「陸挺中芯擴廠!

  3. 2024年1月2日 · 半導體業 2023 年受全球景氣低迷庫存去化等因素影響部分業者暫緩建廠進度僅大型業者維持全球擴張腳步包括台積電2330-TW與聯電2303-TW皆分別在美國與日本新加坡興建新廠推升漢唐與帆宣今年營收改寫新高亞翔也同步創紀錄

  4. 2021年10月6日 · 邱顯欽表示,「聯電現在有很多既有的 RF-SOI射頻絕緣上覆矽客戶再加上聯穎有聯電的 6 吋廠支撐最快明後年可以看見成果。 至於投身化合物半導體長達 20 年的穩懋,則選擇在南科擴廠迎接未來商機。

  5. 2021年10月25日 · 2021-10-25. 分享本文. 全球晶圓代工產能吃緊,半導體大廠的全球佈局也引起各界關注。 消息 指出 , 聯電內部正計畫擴大海外布局,有意斥資超過千億元在新加坡興建第二座 12 吋新廠,串聯兩岸與新加坡產能優勢,搶攻晶圓代工供不應求商機 。 聯電本來在新加坡就已設廠,目前新加坡當地最先進製程為 40 奈米,外界推估,聯電這次可能採用 40 奈米以下、如 28 奈米製程生產,而在當地再蓋一座 12 吋新廠,也能提升技術與資源等營運綜效。 究竟新加坡有什麼優勢能吸引聯電駐廠呢? 昔日的半導體業先驅,如今落後中韓台. Business Times 指出 , 新加坡曾是昔日的半導體王者,僅次於台灣,是第二個進入半導體代工產業的國家。

  6. 2020年6月1日 · 台灣最早創立上市的晶圓廠聯電擁有全球最高的面板驅動 IC市佔率!. 中央社. 2020-06-01. 分享本文. 聯電是台灣第一家晶圓製造廠。. 圖片來源: 聯電.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在台灣半導體業中,規模最大的是台積電,但開創者則是「聯電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