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考試科目[編輯] 國文 (分為綜合測驗和 寫作 )、英文、數學( 代數 、 幾何 )、 社會 (地理、歷史、公民與社會)、 自然 (生物、 物理 、化學、 地球科學 )。. 98學年度起, 社會 考科以「公民與社會」取代「 三民主義 與 現代社會 」。. 108學年度起 ...

  2. 學科能力測驗 (GSAT,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 [3] ),簡稱 學測 ,是在 中華民國 舉行的一種大型 考试 ,用來鑑定學生是否具有進入大學的基本常識。 而固定每年七月舉辦的 分科測驗 則是用於大學分發入學。 有別於過去的 聯考 ,學科能力測驗用於中華民國的 大學多元入學 新方案,其成績僅定位在中華民國各 大學 校系檢定學生的「門檻」:依其特色、需要,先訂定學科能力測驗的標準,只有通過此一標準的考生,才可以參加中華民國的「大學甄選入學」或「大學考試分發入學」。 也就是說, 大學 校系幾乎都是依學科能力測驗成績的高低,作為該考生是否能進入該系就讀的唯一依據。

  3.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99年 第一次國中基測 成績單 的正反面.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 (英語: The Basic Competence Test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1] ),簡稱 基測 、 國中基測 ,為 中華民國教育部 過去曾為 國民中學 九年級 學生 舉辦的學習能力測驗,目的在 學生 升學 時利用成績供各高中、 高職 參考。 基測從2001年(民國90年)開始舉辦,用以取代 聯考 。 在2013年(民國102年)舉行最後一屆,之後由 國中教育會考 取代。 舉行年數為12年。 測驗科目時程及測驗日時程表 [ 編輯] 第一日考科: 英語 科、 自然 科、國文科、 寫作 測驗. 第二日考科: 數學 科、 社會 科.

  4. 其他人也問了

  5. 歷史演變.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的原始目的為打破 國民中學 升 高級中學 實行42年的「 聯考聯招 制」原始測驗目的為「標準參照」形式使用僅作為國中升高中參考的一部份依據但最後由於社會輿論及家長團體壓力被迫改變為「常模參照」形式測驗並且以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分數作為主要國中升高中的參考依據1998年6月, 教育部 委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 成立「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 」,執行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 2001年的第一次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共有31萬多人報考 [2] 。 為配合實施 十二年國民教育 ,2013年是最後一次舉辦基本學力測驗,2014年起改以 國中教育會考 取代基本學力測驗 [3] 。 測驗目的.

  6. 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 (英語: Advanced Subjects Test [1] ),簡稱 指考 ,為 台灣 大學多元入學方案中三大 入學考試 之一 [註 1] ,由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舉辦,自2002年 聯考 廢除後開始實施至2021年,考試科目共10科。 指考在111年度(2022年)起改制為 分科測驗 ,考試科目由10科減為7科 [2] [3] [註 2] 。 簡介 [ 編輯] 設立背景 [ 編輯] 2002年指定科目考試准考證. 2002年(民國91年), 中華民國教育部 為減輕學生的壓力,以及 大學聯考 造成教學不正常,因此廢除聯考、改用 多元入學 方案,指定科目考試即為其中一環,給考生進入大學的另一管道。 另一個主要管道為 學 的申請入學。 測驗目標 [ 編輯]

  7. 國中會考 考試 科目 包含 國文 、 英語 (包含閱讀與聽力測驗)、 數學 、 社會 、 自然 及 寫作測驗 ,2022年起以《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課程綱要總綱》為命題依據。 測驗歷史 [ 編輯] 聯考時代 [ 編輯] 台北工業學校,今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紅樓. 中華民國 對於升高中考試最早的規定源於1933年的《 中學規程 》,當時規定中等學校學生必須經「入學試驗」方准入學。 因此,學校要招收學生,必須要舉辦入學考試。 當時在中國大陸,考試也是由各校自辦,單獨招考。 戰後,臺灣本地學校紛紛改制為中華民國體制,單獨招生考試入學方式遂得以留存,各高中自行辦理招收新生的各項試務工作 [3] 。

  8. 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 (英語: Advanced Subjects Test [1] ),簡稱 指考 ,為 台灣 大學多元入學方案中三大 入学考试 之一 [註 1] ,由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舉辦,自2002年 聯考 廢除後開始實施至2021年,考試科目共10科。. 指考在111學年度2022年起改制為 分科測驗 ...

  1. 相關搜尋

    大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