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30日 · 《彭博》報導,隨著台積電下調晶片市場展望,台灣股市長達數月的漲勢開始失去動力、投資者也開始擔心 AI 市場漲勢已達到短期內高峰而拋售,預估台灣股市將出現 6 個月以來最大的月度資金流出。 報導數據顯示,截至 4/29 收盤,海外基金經理人 4 月自台灣撤資 49 億美元,是去年 10 月以來最大的淨流出。 台灣指數(TAIEX)4 月迄今漲幅還不到 1%,而前 2 個月至少上漲 6%。 不過,資產管理機構 Invesco Asset 認為,目前市場仍處於多年科技升級週期的早期階段,因此亞洲和台灣科技的每盈餘仍有很大的上調空間。 * 馬斯克中國去對了? 2 大勝利讓特斯拉股價狂飆. 特斯拉近期表現讓投資者失望,但自上週公布第一季財報、承諾加快推出平價車型以來,提振了市場情緒。

    • 化合物半導體、矽基半導體差很大,台廠學習曲線長
    • 氮化鎵戰場:台積電表現最突出、聯電全力衝刺、穩懋持續發展
    • 抱團才能殺出血路?漢民、中美晶走垂直結盟模式
    • 台廠蓄勢待發卻沒成績,有 3 大難題待解決
    • 中國積極投資化合物半導體,總投資額超過 700 億人民幣
    • 讓台積、穩懋都上門求合作!台灣氮化鎵的先行者

    放眼看去,除了原本就稱霸矽晶圓領域的台積電、日月光、環球晶等,均布局卡位第 3 代半導體一段時間;在第 2 代半導體砷化鎵(GaAs)領域深蹲已久的穩懋、宏捷科、全新等,也擺出對第 3 代半導體勢在必得的態勢。 此外,功率元件供應鏈如強茂、漢磊、世界先進,以及從 LED、太陽能領域跨足的富采、太極、穩晟等,也摩拳擦掌投入第 3 代半導體。 任職漢磊達 6 年的前總經理莊淵棋曾在一場論壇分析,會讓台積電、聯電投入氮化鎵代工技術的關鍵,「是因為它跟代工廠原本的設備相容度達 9 成以上,且氮化鎵有機會轉到 8 吋廠投片(目前大部分在 4 吋廠、6 吋廠投片),只要多添購專用設備就好,其他都可以轉來專用。」 但莊淵棋也坦言,化合物半導體與矽基半導體差異甚大,「需要很長的學習曲線,不是廠商不願意做,而...

    有超過 10 年氮化鎵研究經驗的陽明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教授張翼透露,其實數年前台積電為了研究氮化鎵代工技術,就派人在張翼的研究室裡拜師了一到 2 年。 台積電已經擁有外商 Navitas(編按:納微)、意法半導體等矽基氮化鎵代工訂單,可說是台灣目前在氮化鎵領域表現較為突出的代工業者。 ♦TO 相關好文:台積電傳擴大投資氮化鎵設備,搶蘋果「GaN 快充」商機 而聚焦成熟製程的聯電,為了衝刺氮化鎵領域,近日更宣布布局充電應用、投資封測廠頎邦,同時也找來長庚大學教授邱顯欽坐鎮,深化在射頻的碳化矽基板上長氮化鎵技術。 邱顯欽表示,「聯電現在有很多既有的 RF-SOI(射頻絕緣上覆矽)客戶,再加上聯穎有聯電的 6 吋廠支撐,最快明後年可以看見成果。」 至於投身化合物半導體長達 20 年的穩懋,則選擇在南...

    不過,相比於代工廠商紛紛出招,台灣也有不少業者想走垂直結盟模式,補足眼下的不足,其中以漢民、中美晶集團為代表。有資深業者表示,「現在 IDM 廠都在想辦法獨吃市場,各種合縱、連橫政策已經出現,台廠必須抱團才能殺出血路。」 漢民集團投資第 3 代半導體多年,目前擁有自主研發的基板技術、磊晶廠嘉晶、代工廠漢磊,漢民集團創辦人黃民奇更是氮化鎵設計廠宜普(EPC)共同創辦人。 ♦ TO 推薦你看:富比世最神秘的半導體富豪!漢民科技黃民奇布局第三代半導體的 10 年之路 漢磊宣稱是亞洲唯一具量產規模的第 3 代半導體代工廠,今年上半年也終結兩年的虧損,是業界相當關注的碳化矽指標業者。 由徐秀蘭領軍的中美晶集團,同樣是其中的佼佼者,環球晶除了已與美國碳化矽晶球廠 GTAT 簽下長約外,也同樣透過入股結盟...

    難題 1〉IDM 居主流,成本高、以高階市場為主 關鍵之一在於,IDM 廠仍舊占據了大部分的第 3 代半導體市場,因此,除了應用在充電的氮化鎵出現了許多 IC 設計公司,讓台灣磊晶、代工廠有一定發揮空間外,其他如碳化矽基板上長氮化鎵,以及碳化矽元件領域都還未看到明顯的代工訂單釋出。 到目前為止,第 3 代半導體價格仍居高不下,導致市場受限。 王毓駒直言,同樣的晶片面積,氮化鎵製造的成本比矽製程多了一百倍,「我們都是高價產品才會導入。」一名分析師也提醒,目前功率元件概念股「現在其實吃的是漲價潮,公司第 3 代半導體的營收占比還是偏低。」 難題 2〉價格競爭力差,須向日、美購買上游材料 其次,上游基板、磊晶材料都掌握在日本、美國廠商手上,則是一大隱憂。 有業者憂心,若是 IDM 廠能以低價格取得...

    相對於台廠的小心謹慎,急於在半導體取得亮眼成績的中國,則挾帶市場資源積極投入。 根據調研機構 TrendForce 調查指出,去年中國約有 25 筆第 3 代半導體投資擴產項目(不含 LED),總投資金額已逾7百億元人民幣,年增 180%,成為未來各國的心腹之患。 ♦ TO 相關好文:自建供應鏈與美國抗衡,中國將賭注押在第三代半導體上! 不過,業界預期,隨著基板禁運政策未變、技術程度受限,短期中國「也許能做出 1、2片做 Demo,但是無法量產,把良率搞起來。」但畢竟無人敢忽視中國想自主發展半導體的決心,是否終究會對台廠造成排擠效應,仍待釐清。 不過,就長期來說,不論前景如何,誠如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所言,「第 3 代半導體很重要又很困難……,對台灣來講,也是不可錯過的市場。」 過去,台灣曾經...

    台灣第一家砷化鎵元件製造廠漢威光電,日前決定切出 4 吋廠獨立引資或出售,據了解,陽明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教授張翼新創立的易達通科技等都有興趣,其中又以易達通最受矚目。 張翼可說是台灣化合物半導體元老級人物,鑽研相關技術超過 30 年,一路從材料、磊晶、製程都有涉足。 張翼的學生、目前任職聯鈞光電的蕭佑霖表示,張翼教的研究項目通常具有商業化前景,比如他在 2006 年就開始氮化鎵的研究,那時氮化鎵甚至還未被稱為第 3 代半導體,「現在他的學生都分布在第 3 代半導體業界,包括台積電、世界先進等公司。」因此,元老級的張翼一有動作,自然會成為業界關注焦點。 現在最火紅的氮化鎵,張翼早在 10 多年前就開始與夏普展開合作研發,他透露,「他們找我做 GaN-On-Si(矽基氮化鎵),那時不知道要幹嘛,後...

  2. 2015年4月2日 · 現在台灣的公司法在股份有限公司的規定上,採取的是所謂的 法定資本制度 ,也就是說政府會規定開一間公司最少需要多少錢,然後會把公司的登記資料公開讓鄉民可以在網路上公開查詢等等,這一整套制度是為了避免社會大眾花大錢買到一間其實不怎麼值錢公司的股票。 這個精神延伸到股份的相關規定上,就變成股票面額制度:如果你公司的資本額是 100 萬,那麼我只要規定你一股面額 10 塊錢,就可以知道你整間公司有十萬的股份,假設公司相當賺錢,現在市值是一千萬,市場上的股東就可以知道這間公司大概一股值 100 塊錢。 固定股票面額限制小公司發展. 在這裡我們可以知道,採取法定資本制度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保護外部人。 但如果今天外部人不存在呢?

  3. 2019年10月1日 · 儘管來源豐富,但是 積體電路產業中使用的矽純度要求達到九九.九九九九九九九九九%,因而需要熔煉和提純 。. 通常,矽提純工藝中將二氧化矽與焦煤在一千六百至一千八百℃的高溫環境中還原成純度為九十八%的冶金級單質矽,而後利用氯化氫提純出 ...

  4. 2022年10月25日 · 市場研調機構 Counterpoint 預估, 由於 5G 智慧手機應用處理器及系統單晶片庫存(SoC)調整可能延續到明年,台積電明年第二季和第三季的 7 奈米及 6 奈米產能利用率恐將下探 80% 至 90% 。 美國擴大晶片禁令旨在限制中國研發可能用於幫助中國軍隊的技術,並且似乎排除獲得先進製造的可能性。 外媒傳出台積電現階段無法判定對中國新創公司壁仞科技(Biren Technology)供貨的 BR100 晶片是否在美國禁令限制範圍,為避免觸犯禁令,台積電決定停止供貨給壁仞智能。 (本文經合作夥伴 鉅亨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FT一篇報導 台積電ADR一度下殺6%〉。 台積電.

  5. 2021年2月23日 · ISS 是全球最大、專門提供上市公司股東會議案研究的中立機構;原本隸屬 MSCI,二 一四年被美國私募股權公司 Vestar 併購,一七年又轉賣給總部位於舊金山的投資公司 Genstar。 兩次交易雖然僅隔三年,但 ISS 的「賣價」卻從三.六四億美元幾乎翻倍到七.二億美元。 若從兩次交易的相關「新聞稿」推敲,一四年公司易主時,ISS 表示「我們將持續在『公司治理』層面提供頂尖解方」,一七年的新東家則強調,過去三年「ISS 在 ESG 領域成功建立領導地位」;從中不難理解價差翻倍的關鍵,就是 ISS 快速建立的 ESG 分析能量。

  6. 2021年6月7日 · 2021-06-07. 分享本文. 【TO 編輯部導讀】 1990 年代,半導體產業面臨 25 奈米的製程瓶頸,當時市場有不少聲音,認為摩爾定律即將終結。 然而 FinFET (鰭式場效電晶體)技術的出現,讓半導體產業突破瓶頸,也讓台積電成為半導體霸主。 下文將透過幕後研發推手的故事和原理圖解,告訴你 FinFET 是什麼? 本文經 新智元(公眾號 ID:AI_era)授權轉載,轉載請連繫出處. 作者:新智元. 上個世紀末,半導體工藝進化之路曾一度面臨停滯,摩爾定律遭受威脅。 直到 FinFET 電晶體技術的出現,才使得整個半導體產業突破了 20 nm 左右的限制。 提到 FinFET 技術,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 他,就是胡正明,一個「拯救」摩爾定律的男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