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主動脈剝離 ( aortic dissection )又稱 主動脈夾層 (dissection of aorta),是因為 主動脈 血管內膜 (英語:Tunica intima) 受傷破裂使得血液可經裂口流入主動脈壁各層之間主要是進入中層),使主動脈壁 剝離 (英語:Dissection (medical)) 且形成壁內血腫的病症 [3] ,主動脈的竇管連接部(sinotubular junction)和峽部(isthmus)為好發破裂處。 常見的主動脈剝離症狀有嚴重、撕裂狀的 胸痛或是背痛 (英語:Acute aortic syndrome) [1] [2] ,同時會有嘔吐、冒汗、 頭重腳輕 等 [2] 。

  3. 胸主動脈通過 橫膈 後,即為腹主動脈( Aorta abdominalis ),供給 腹腔 中的所有器官。. 腹主動脈的分支,分為臟支群和壁支群兩類,臟支提供內臟血流,壁支提供體壁及部分橫膈血流。. 腹主動脈繼續下行至 骨盆 區,再分為左右 髂總動脈 ( Arteriae iliacae communes ...

  4. 適應症. 禁忌症. 絕對禁忌症. 相對禁忌症. 併發症. 參考文獻. 主動脈內氣球幫浦. 臺灣正體. 主動脈內氣球幫浦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是放置於主動脈中的圓柱形聚氨酯氣球位置距離左鎖骨下動脈約2公分藉由配合心搏的充氣與放氣可增加心肌氧灌注量並減少心臟後負荷而間接增加心輸出量。 [1] 氣球在心臟收縮時放氣而縮小,藉由類似抽吸器的效果,減輕左心室的後負荷,進而間接增加心臟的搏出血量。 氣球在心臟舒張時充氣,部分阻塞經主動脈搏出的血流,而增加了冠狀動脈的血流量。 這些作用的綜合結果可減少心肌需氧量並增加心肌供氧量。 [2] [3] 充氣是由電腦控制,通常藉由 心電圖 或位於導管遠端的壓力傳感器偵測,於舒張期期間,使氦氣從充滿圓柱狀的氣球。

  5. 經皮主動脈瓣置換術 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置換的瓣膜經腹股溝處的股動脈導管向上達到升主動脈這一技術取代了更具創傷性的開胸手術。 兩者的術後生存率相持平,但是經導管術的中風風險更高。 早在2002年,經導管術就在歐洲開始發展。 這一技術對於提高罹患嚴重主動脈狹窄患者的心功能有顯著成效。 此項技術在美國仍處於臨床試驗階段,仍未被FDA所批准。 在合併嚴重主動脈狹窄的高危患者中,經導管術與外科主動脈瓣置換術在術後1年生存率上相近,雖然兩者操作的風險大不相同。 [1] 經導管術相比外科手術有更高的中風風險(5.5% vs 2.4% 術後30天; 8.3% vs 4.3% 術後一年)。 [2]

  6. 魏崢率領振興醫院醫療團隊開發出鈦金屬人工血管接環使用主動脈剝離夾層瘤),可以大幅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於2005年通過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 (FDA)許可上市,是台灣首件通過FDA許可上市的植入性心血管醫療器材。

  7. 預防動脈粥狀硬化的方式一般包括健康飲食運動戒菸以及維持正常體重 [4] 、用以降低血中 膽固醇 的 他汀類藥物 、 抗高血壓藥 ,或是 阿斯匹靈 與 抗凝血劑 都常用來治療動脈粥狀硬化。 除了藥物之外,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以及 頸動脈內膜切除手術 等手術也可以用來治療動脈粥狀硬化 [5] 。 動脈粥狀硬化這個疾病最早在1575年就有記載,但疾病本身的歷史遠久於此,在超過5000年前的考古證據中就已經有動脈粥狀硬化的蹤跡 [9] 。 動脈粥狀硬化一般在年輕時便已經發生,然後隨著年齡而惡化 [2] ,大多數的老年人(65歲以上)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粥狀硬化 [6] 。 動脈粥狀硬化是 已開發國家 排名第一的致死與致殘疾病 [10] 。 病理 [ 編輯]

  8. 心胸外科手術後接受手術周期病人心肌仍受損時協助使病人脫離體外循環機。 高風險病人(例如不穩定型 心絞痛 、冠狀動脈主幹狹窄超過70%、 心室 功能不全且左心室搏出分率低於35%的病人),可考慮在術前即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