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28日 · 傳統將建築木料工程分為大木作和小木作兩類,大木作主要指木建築中承重結構構件的製作和安裝組合。. 負責梁柱建構的大木匠師,原先是營造建築最重要的工匠,也被稱為師傅頭,類似現在的總建築師。. 擔任成美公堂修復的大木匠師陳天平,今年已 ...

  2. 台灣全面禁伐天然林30年,然而對珍貴藝品的欣賞與喜好卻已深植民間部分族群,成為一個依靠口耳相傳的地下市場。. (攝影/余志偉). 台灣從1990年代全面禁伐,至今 99%的木材已仰賴進口 ,但民間對國產珍貴木材的渴望,卻在禁伐30年後形成一個龐大的 ...

  3. 2024年5月10日 · 房慧真/躲在母親荒廢的乳房裡──馬尼尼為《故鄉無用》. 馬華作家馬尼尼為,作品包括散文、詩、繪本。. (攝影/林彥廷). 「鬼者,歸也。. 其精氣歸於天,肉歸於地,血歸於水,脈歸於澤,聲歸於雷,動作歸於風,眼歸於日月,骨歸於,筋歸於 ...

    • ──
    • 從小物件微觀家族興衰
    • 階級如同互相咬合的榫頭和榫眼

    在王安憶的新作《考工記》裡,同樣用一座宅子,寫透了中國文革時期的幽黯之心。 這座建造於晚清的貴冑大宅叫「半水樓」,和台灣還有些淵源。陳家老祖宗從台灣來到上海,在上海灘建碼頭經營海運,所累積下的資產除了造園建樓,還可讓三代人賦閒在家,不事生產。 故事從第四代陳書玉說起。時間來到太平洋戰爭的末尾,戰時逃難到西南避禍的陳書玉,鞋底磨穿、歷經周折回到上海,在月光下回到空無一人的祖宅。 夜色中家具擺設一切如舊,各安其位,首先聽到宅第的聲音,那是一種「崩裂的銳叫,來自木頭的縮漲,由氣候的乾濕度引起。」木頭的迸裂脆響,彷彿老屋是個活物,有其意志。 木建築的結構,全用榫接工法咬合,不用一根鉚釘,能歷經百年而不散架,是建築上的鬼斧神工。樓宇建在上海的中軸線上,對準天上北斗七星,樑上是八仙過海細緻雕工,簷下擱兩...

    1949年共產黨過江來,又是另一番翻天覆地的新局面。王安憶不直寫「大時代」,而是從黎民百姓的行走坐臥、街市即景得到徵兆,從一個小物件微觀家族興衰,從一顆水滴折射出整個世界。 先出事的是一套明式家具,1949年國民黨人急著跑路而廉價出手,來源可議,接手的犯上通敵重罪,將店鋪地產上繳,貴公子離了千金小姐,選擇偏遠又貧瘠的川沙作原籍,從此斷開階級,塵土撲面,娶了鄉下女人過日子。 1949年後一連串的反右、土改,終於要搬演大戲,那是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一套明式家具尚且逃不過,又何況是一整座富貴外顯的半水樓呢? 在最後的審判下來之前,宅子已經先被大量外來鄉村移民所搭建的簡陋棚屋包圍,像黏覆的魚鱗一層一層往外擴散,鄉下人門前有隙地就種幾行菜,以豬糞澆肥,收割翠綠青菜,卻臭不可當,也就地放養雞,雞屎滴落...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圍繞百年老宅而生的羨妒嫉恨,像樹藤一樣糾纏蔓生。瓶蓋廠裡的老廚子,原先是小廚子,小時候曾跟隨父親進園辦宴: 陳書玉和老廚子平起平坐,這是新時代的齊頭平等,然而原本讓人伺候著的,無能明瞭傭僕心事,無從知曉飢腸轆轆站著看人吃飯,是什麼感覺。 王安憶本就擅長寫市井小人物,在2001年的小說《富萍》中,她寫活了在上海幫傭的傭僕群像。《考工記》寫底層人的嫉恨與潑辣,也寫有產者的懦軟與退懼,兩種階級在書中其實就像那木建築互相咬合的榫頭和榫眼,有時能鑲嵌得恰恰好,有時卻因熱漲冷縮發出了「崩裂的銳叫」。在階級對立的鬥爭者與被鬥爭者之間,王安憶以其文學筆法,騰出了大量的灰色地帶,在那裡就像木與金,半水樓與瓶蓋廠,絕對相剋,但也相生。 金戈鐵馬咄咄逼人的殺傷力,還需樹木的溫厚蘊藉才得以緩和下...

  4. 2022年2月10日 · 巨大的非法木材地下市場是怎麼運作的?. 《報導者》記者從判決書、臉書,循線找到購買非法貴重木材、被控為山老鼠首腦的木雕師傅李明來,從需求端一路追溯到供給端,與眾多關鍵人物直球對決——跟著「愛材成癡」的人們聞氣味、賞花紋,聽盤商 ...

  5. 2016年4月19日 · 因為台灣是馬來西亞原木出口的第二大國,砍伐自砂勞越熱帶雨林的珍貴木材,有相當大部分流入台灣,成為廉價的家具,為台灣人打造了低價成家的美夢,卻成為當地雨林、原住民與野生動物的惡夢。

  6. 2022年2月14日 · 為了解決二手衣過剩的問題,尋找舊衣進焚化爐外的另一種可能,有新興的團隊嘗試將二手衣精細整理,建立轉售平台;一群服裝設計師努力將舊衣裁剪後再製,走上時尚伸展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