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2月22日 · 清除華語霸權、建設本土語言正是語言上的轉型正義,需要持續深化,落實到日常生活中,這也是台灣基進一直以來持續努力的目標。 復振本土語言仍有許多難關要過,無論如何,在世界母語日的今天,邀請大家一起來學習、建設自己的語言!

  2. 2021年3月21日 · 作者 社群觀點 發表時間 2021-03-21 16:35. 圖片來源:中央社. 分享. 「鮭」這個漢字,現在中國、日本、台灣都指鮭魚(英文 Salmon),但在中國本來是對「河魨」(河豚)的稱呼之一,在古早台灣則指鹽漬的魚。. 一般看河魨則有兩大特徵:一是河魨遇到 ...

  3. 2023年6月29日 · 韓國政府自 2014 年底著手進行,投入 611 億韓元(約新台幣 14 .5億元)籌劃的世界文字博物館今天舉行開幕儀式,這座坐落在韓文點字「訓盲正音」創作者朴斗星故鄉仁川的博物館占地超過1.5公頃,外觀形似散落的白色書卷,象徵承載各式文字的書頁 ...

  4. 2021年2月25日 · 清華大學今天舉行記者會,宣布推出線上廣播節目「那可那可清華」( Knock Knock NTHU ),節目已在免費的手機應用程式聲浪( Sound On )上架,預計製播4季,第一季有 15 集,今天已上架4集,每集 20 分鐘。

  5. 2023年11月15日 · 分享. 據中國通莊萬壽教授的研究,方塊字是地表最強大的文字。 並不是因為使用方塊字的人口最多,而是這種文字具有比注音文字更直接的象形文字辨識功能,也就是像「看圖說故事」那樣的效用,讓不同語族的人民,可以共用這個文字。 「雜種的」「中國人」也就統一在這種方塊字的基礎上。 這個文字系統根據東漢許慎編著的《說文解字》(就是一部字典),歸納造方法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所謂的六書。 這也是地表上最難學的文字。 從商周的「甲骨文」、「金文」,演變到篆、隸、行、楷、草的書寫,雜揉了恐龍般的歷史文化,方塊字還能生龍活虎活到現在。 這真是人類文字的奇蹟。 就像本文的標題,懂這種方塊字的,大多能夠意會傳神。 這四個放在一起,大概用到了所謂的「六書」雜揉的功夫。

  6. 2024年1月2日 · 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今天表示,希望透過國家希望工程,建立友善學習校園環境,並循序漸進、有完整配套地推動雙語教育,即便語言不是強項,仍可使用各種不同輔助工具,與世界接軌。

  7. 2024年1月5日 · 台灣是一個多族群的國家。台灣各族群不分先來後到,只要認同台灣、以台灣為家,一律平等,都是台灣人。 芋傳媒 Taro News - 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