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Enhanced by millions of boater-contributed sonar logs, the fishing chart is an HD bathymetry map that’s ideal for locating fishing areas at any depth level.

    • 有氧短間歇 目的:有氧耐力、配速能力
    • 超距訓練 目的:有氧打底、穩定速度、動作檢視
    • 有氧長間歇 目的:有氧耐力、肌耐力
    • 短衝刺間歇 目的:速度刺激、爆發力
    • 速耐力訓練 目的:速度刺激、速度感知

    比起一下水就尻一趟長距離的訓練,短距離、短休息、多趟數的方式也可以達到類似的有氧訓練效果,同時也因為多趟數的關係,可以讓操作者更快速掌握適合的配速,加上每一趟都有短暫的休息時間,可以重新調整節奏,對初學來說會更適合! 而在這樣的訓練當中,前面的趟數可能會略顯輕鬆,甚至有「休息時間會不會太長」的錯覺,然而這樣的課表有如慢火煮青蛙,如果前面趟數的配速過快,很可能導致後段游不完。以阿耕的指導經驗,剛操作這樣的課表時,休息秒數可從較長的上限開始,摸索自己的能力與配速逐步下修。

    最後開頭所說的「我今天游1500公尺花了OO分」或是「今天我游了一趟3800公尺」,並不是沒有其訓練效果。這類型長距離、連續性的訓練內容屬於超距訓練,在所有訓練課表當中,相對強度較低,目的在於有氧能力的累積,也可以在過程中檢視個人動作,通常會放在距離目標賽事比較遠的基礎期。 這樣的主項目加上前後熱身、緩和時間,大概就是一次的訓練的,若覺得略顯單調,可以改變換氣的節奏,去刺激肺容量和心肺,以「3下划手換一次氣/5下划手換一次氣/7下划手換一次氣(7下結束後再回到3下划手)」的方式進行,若心肺能力還欠佳或是無法雙邊換氣,也可以用「3/5/3/5…」或是「2/4/2/4…」的節奏進行。

    和「有氧短間歇」課表設計邏輯類似,訓練目的也同樣著重在有氧耐力上,隨著配速能力的提升,可以把距離逐漸拉長,但「超距訓練」強度又太低,「有氧長間歇」大概就介於兩者之間,進行這樣的訓練時,除了穩定配速之外,更能有效提升肌耐力,因為當每趟休息時間固定後,操作者必須在逐漸下滑的體能當中,再榨出多一點的力量去維持配速。 有氧長間歇可以從200、400,甚至專項選手會做到800公尺,端看操作對象的配速能力及肌耐力能不能負荷,另外可以藉由划手板或是蛙鞋的輔助去增加阻力、強度上的難度,進一步的刺激心肺及肌耐力。 只做有氧耐力面向的訓練,表現成長到一定水平之後就會遇到瓶頸,畢竟同樣的速度即便花再多的時間去訓練,也只能讓維持的「距離拉長」,而不會讓「速度變快」,想提升速度,終究是得靠速度訓練來提升!

    短衝刺間歇訓練和「有氧短間歇」可能課表很類似,但休息時間完全不同,操作時重點在於目標距離要全力以赴的進行衝刺,休息時間非常的長,可能不足以完全恢復,但不至於像進行有氧類型的間歇那麼上氣不接下氣! 短衝刺對於速度刺激有非常大的幫助,建議初次接觸以25公尺開始,確保以「真正的全力衝刺執行」,同時盡量減少換氣次數,以25公尺來說,應該是要可以再不換氣的狀態完成單趟。而除了上述表列的25/50公尺,也可以搭配蛙鞋做100公尺的衝刺,也會是很高強度的刺激。 雖然三項全能在整個賽事過程當中不會有這樣的節奏,但適時加入這樣的訓練內容,或是在熱身後加入3~5趟的衝刺短間歇,是有助整體泳速的進步!以阿耕自己來說,會將這樣的衝刺訓練安排在休息週的游泳訓練,一來總量低不會累積太多的疲勞及心理壓力,二來可以在休息週...

    三項全能選手不宜太頻繁安排的衝刺訓練,不過除了短間歇訓練,「速耐力訓練」也是對泳速提升很有幫助的訓練內容,原理類似跑步的法克雷特(Fartlek)速度遊戲,以變速的方式達到刺激,在兩種速度之間不休息的狀況下,同時刺激速度及耐力。 這項訓練對於三項全能實戰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幫助,一來刺激速度,二來由於在賽事中可能受到其他選手的刺激、干擾,亦或者是緊張帶來的腎上腺素激增,開賽不小心超過預期配速,速耐力的訓練同時有助於速度的調節及認知,幫助你在賽事中調整回該有的節奏,因此速耐力訓練非常適合安排在接近賽事的調整階段。 結語 游泳的訓練相較騎車、跑步,由於可以輔助監控強度的科技較少,相當程度的依賴教練經驗提供組休秒數和建議完成目標秒數,若在自己幫自己開課表的時候,都可以先以上限的休息時間開始,隨著操作經...

  2. Garmin Descent G1 Solar 可顯示當地潮汐,也能查詢數天內的潮汐資訊. 潛水時需要知道的數據. 那麼潛水需要知道些什麼數據呢? 以本人自身經驗來說,潛水錶大概就是潛水時唯一跟世界的連結媒介,像手機一般的存在,少了他我不曉得現在幾點鐘了,會不會天色已暗,也不曉得到底自己目前已經潛到了多深,是不是在合理安全的範圍。 因此水肺初期除了學會如何下潛,隨著能力越好,下的越深越持久,接著就會需要知道時間(Time)、深度 (Meter) (Depth),隨著深度越深,該區氣體壓力會使可以潛水的時間減少,所以會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安全返程,此外,也需要潛水電腦錶告訴你是否需要做五分鐘安全停留 (NDL),避免減壓病的發生,甚至是回報夥伴的氣瓶殘氮量剩下多少可以使用,彼此瞭解並更安全的潛水;

  3. 戶外運動手錶 跑步 自行車 Tacx 室內訓練 複合式 & 三鐵 潛水 游泳 高爾夫 戶外手持式導航 衛星通訊器 運動愛好者與軍事迷 ... 風靡亞洲路跑賽事來襲!2024 Garmin Run 亞洲系列賽首站臺北站即起報名!客戶服務 客戶服務支援中心 維修服務 ...

  4. 這是 Garmin Swim 2 是針對游泳研發的運動手錶。 這篇文章我會主要介紹它的游泳訓練功能。 這次第2代 Garmin Swim 2最大的特色-水下腕式心率測量。 先說為什麼游泳要量心率,因為在各種的運動項目裡,在訓練裡要達到有效的訓練效果,必須,注意是必須,讓選手進入ZONE。 恩,聽起來很像漫畫或是武俠小說裡,要進去一個境界一樣,對! 沒錯! 就是要進入相對的 Training Zone,看見自己的心率可以有一個確認,目前練的是不是在要練的方向,關於心率訓練區間這個先暫時不在這裡談。 過去游泳訓練時心率的測量.

  5. Garmin Virtual Run,室內跑步運動的最佳良伴. 31 三月, 2020. 疫情當前,至關緊要的節骨眼上,這時候在家進行徒手肌力或者跑步機及單車訓練等室內運動,成為相對安全且便利的方式,如果你手上戴的是Forerunner 245、Forerunner 745、Forerunner 945、Fenix 6系列、MARQ的話,即可透過藍芽,加入線上虛擬跑的功能行列,來幫助你居家訓練。 (記得定時更新到最新版) 延伸閱讀: 萬夫莫敵的三鐵機皇-Forerunner 945.

  6. 有在使用Garmin的你,一定對於Garmin Connect這個平台不敢陌生,但是你知道除了查看活動記錄和累積多少步數,Garmin Connect還有很多隱藏功能嗎?這次來教大家如何使用透過Garmin Connect畫出並且生成專屬於自己的GPX檔,尤其是在越野跑,或者對於陌生的賽道地點,更會讓你覺得對於這個功能相見恨晚,來看看吧! 圖片來源. 1. 打開Garmin Connect (廢話):手機版和網頁版都可以創建路線,由於手機畫面螢幕小藍光強,加上在地圖標記手指頭太粗容易點錯,這裡就先用網頁版Garmin Connect說明。 登入Garmin Connect後,從右側列表選擇 「訓練」 ,接著點選 「路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