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14日 · 有很多想做的事但回家後卻累得什麼都做不了嗎無論是精力耗盡或是心累只要能找出讓自己感覺疲勞的癥結點就能夠對症下藥

    • 家不是戰場:不要把工作中的權力、規則帶回家。有位老將軍曾在保衛國家的戰爭中立下赫赫功勛,戰事結束之後,他沒有機會打仗了,便把重心轉移到家裡。他把作戰時用過的望遠鏡、地圖等物品,擺在客廳最顯眼的位置,經常向客人介紹;對待妻子、孩子,也是頤指氣使地下命令,就像指揮士兵那樣;與家人吵架爭執不過時,便用將軍的身分壓制他們:「這是國家的命令,你們是軍人的家人,理應服從命令。」
    • 家不是垃圾桶:請不要把負面情緒帶回家。還有一種人,雖然沒有把工作帶回家,但腦子裡總是裝滿工作上的瑣事,例如人事晉升、業績考評、上下級關係等等,在不知不覺中,將工作的壓力和負面情緒帶回家,把家當成垃圾桶,隨隨便便就將一切不愉快狂洩而出。
    • 思考效率問題:幫明天的工作制訂有效的計畫。為什麼總有做不完的工作?是太過積極主動,承攬很多原本屬於別人的事情;還是不善於安排輕重緩急,導致沒有效率呢?
    • 早起 / 早點出門
    • 思考「下班回家後要做什麼?」
    • 迅速做完工作
    • 趕快下班回家

    總之就是早點起床,快點離開家門,就這兩個辦法。 「啊啊,真不想去公司上班∼」 打從早上起床的那一刻起,內心便湧現一股沉悶討厭的感覺。如果你什麼事也不做,一直發呆的話,心情就會愈來愈憂鬱。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只會使你更加憂鬱〈有時還會萌生「今天乾脆請假算了……」的念頭〉。 若要縮短起床到出門這段令人憂鬱的時間,起床之後就趕緊做好準備,快點離開家門!如此一來,你就能擊敗憂鬱時段(之 1)。

    對陷入工作倦怠期的你而言,通勤時間同樣很令人憂鬱。通勤時盡量別想工作的事,而是思考下班回家後要做什麼。換言之就是設定目標,好讓自己能夠早點完成今天的工作。 建議你, 「今天要早點回家,跟小孩一起泡澡!」 「下班後要快點回家,把讀到一半的長篇小說好好地看完!」 「今天一定要完成弘前城的模型!」 「今晚要認真學習英語會話!」 「好久沒踢室內足球了,今天就去練習吧!」 順帶提一下我自己的情況。上班族時代後期,我一邊工作一邊寫書並到處演講,所以平常都會趁通勤的時候思索書稿或演講稿的內容,然後心癢難耐地想著:「真想快點回家把這個靈感寫成文章!真想快點製作資料!」這股念頭正是促使我早點回家的原動力。 什麼?你沒有想早點回去做的事?既然這樣,補眠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假如你一大早就出門,這個時間電車或公車大...

    你一大早就抵達公司。早晨的辦公室裡只有小貓兩三隻,這可是沒人會打擾你、能夠埋首工作的寶貴黃金時段。要是對抗不了憂鬱的心情,磨磨蹭蹭虛度時光,那你就輸了!早晨這個時段,一定要集中精神、心無雜念地處理工作。 你的目標只有一個,「今天要早點下班回家!」如此一來,你應該就沒空感到憂鬱了。順利解決憂鬱時段(之 3)!

    工作要是解決了,那就快點下班回家吧!拉長工作時間,只會使你愈來愈憂鬱。畢竟你一大早就來公司上班,就算準時下班,別人也很難說三道四吧?回到家後,就盡情做你想做的事。這樣一來你就能以快樂的心情過完一天。 如果每天都這樣度過,也許某一天你就會發現:「奇怪?本來覺得討厭得要命的工作,好像變得沒那麼討厭了?」 因為你在上述的過程中,學到了能迅速又有效率地完成工作的技術。學會並實踐這項技術〈無論工作內容為何〉,應該能讓你感到充實吧?周遭的人說不定還會誇獎你:「你的工作速度很快呢。」假如最後,你能夠覺得「其實工作也沒那麼討厭」,那就可喜可賀了。 (本文整理、摘錄自《打造個人最強生產力》,東販出版)

  2. 2016年8月29日 · 下班後,為自己安排「20分鐘計畫」!. 人生會變得不一樣. 好不容易熬到下班,回到家只想賴在沙發上看電視吃晚餐。. 上個禮拜買來進修自學的英文雜誌已經攤在書桌上好幾天,毫無進展。. 洗澡後躺上床,手機上Facebook動態一則接一則,一轉眼又是 ...

  3. 2018年8月23日 ·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經過一整天的開會、報告、回信、工作,下班後回到家,只剩下癱在沙發放空滑手機,或是看電視的力氣,但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放空完依舊疲倦,身體狀況愈來愈差,精神也沒有得到休息。 The Muse 的副主編 Alyse Kalish 在 2017 年嘗試戒掉下班變成「沙發馬鈴薯」(couch potato)的壞習慣,遠離手機和電視、改看實體書,結果發現自己的精神變好了,而且去年她總共看了 23 本書,比前年多出整整一倍! 根據研究,長時間盯著電子產品的螢幕,不僅對眼睛有害,對心靈也有影響,你會下意識地認為自己在虛度光陰,而變得不快樂。 為了你的身心靈健康,下班後除了懶在沙發上,Alyse Kalish 建議你嘗試以下 10 種活動,總有一種適合你:

  4. 2015年11月20日 · 「星期三會去高爾夫球練習場盡情揮桿。 「平日晚上每週上一次瑜珈課程幫自己排毒淨化。 「因為喜歡電器用品回家途中繞到家電量販店逛逛也很愉快無論是參加學習課程或是運動能夠在平日就保有自我時間的人今後也請務必持續下去。 如果你是平日步調很緊湊的類型,請試著保留一點點時間給自己。 就如同電視的五分鐘重點新聞般,為自己保留五分鐘享受喜愛事物的時光吧! 有助於放鬆的選項. 無須耗費過多時間的小小樂趣,是每日的活力泉源。 只要是零碎時間即可從事的活動就好,形式不拘喔! 無論是「飯後的甜點」還是「熱門的電玩遊戲」都可以。 重點是 做了之後會產生開心愉快、神清氣爽、心滿意足的感覺。 即使其他人認為那是件無聊的事情也無所謂。 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樂在其中。

  5. 2016年7月1日 · 這個故事來自英國海軍歷史學家與作家諾斯寇特•帕金森(C. Northcote Parkinson)所著的 《帕金森法則》 ,帕金森以此例說明, 工作會不斷自我膨脹,占滿一個人的所有時間 ,如果時間充裕,他就會放慢工作的步調,或者找出新的事來做以填滿時間。 「有多少時間,就找得出多少事做」,就像老奶奶要花上一天來寄信,但這項「工程」,忙碌的人 3 分鐘就解決了。 帕金森法則:時間花得愈多,努力愈少. 時間很多的時候,反而花更少的努力完成一樣的工作;時間緊迫的時候,愈加努力,運用時間更有效率。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點圖可放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