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外國直接投资 (英語: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 縮寫 : FDI ),簡稱 外資 ,指外國企業為獲得利益在本地所作的經濟投資。 一般而言,外國企業會和本地企業組成一個 公司 ,形成一個 跨國企業 。 為了證明跨國企業 母公司 足以承擔其對於海外聯合企業或公司等的治理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定義治理權須要至少10%或者更多的普通股份,抑或擁有投票權的團體組織,與其相等的非團體組織。 低於此限制的只能算是投資組合。 廣義上的外資包括 併購 、建設新設施、將海外業務賺取的利潤進行再投資以及公司內部貸款。 狹義上的外資指建設新設施,以及於投資者所在之 經濟體 以外的經濟體運營的企業中擁有持久的管理權益(擁有10%或更多有表決權的 股份 )。 [1]

  3. 外國直接投資 (英語: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 縮寫 : FDI ),簡稱 外資 ,指外國企業為獲得利益在本地所作的經濟投資。 一般而言,外國企業會和本地企業組成一個 公司 ,形成一個 跨國企業 。 為了證明跨國企業 母公司 足以承擔其對於海外聯合企業或公司等的治理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定義治理權須要至少10%或者更多的普通股份,抑或擁有投票權的團體組織,與其相等的非團體組織。 低於此限制的只能算是投資組合。 廣義上的外資包括 併購 、建設新設施、將海外業務賺取的利潤進行再投資以及公司內部貸款。 狹義上的外資則是指建設新設施,以及於投資者所在之 經濟體 以外的經濟體運營的企業中擁有持久的管理權益(擁有10%或更多有表決權的 股份 )。 [1]

    • 短期資本外流
    • 長期資本外流
    • 非法資本外逃
    • 資本外逃金額最大的國家

    短期內的資本外流可能肇因於單一事件造成的市場衝擊,例如經濟政策轉向、政局不穩、經濟危機或戰爭等。一旦市場波動擾亂了投資者對於本國國內資產的價值評估,若是投資者高估該事件所帶來的投資風險,或者帶來的風險太大而難以估算,便有可能發生短期的資本外逃,這種資本外逃往往是非常劇烈的。 中國經濟慘狀,連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曉光都出面吐槽,當前經濟面臨的「5個20%」,青年失業率、工業利潤年減幅度全超過20%,人民幣持續貶值,6月30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破7.27,離岸跌破7.28關卡,連滿手人民幣的俄羅斯也加入拋售行列,傳出已經丟出等值45億美元的人民幣,換成美元或歐元。與此同時,俄羅斯總統普京也被發現狂拋人民幣。2023年7月1日

    長期的資本外流則可能肇因於國內投資環境的惡化,或者是投資環境相對變差,此時投資者將會將資本移轉至國外進行投資,造成長期資本外流。 像是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就有人認為是肇因於中國進行改革開放,導致原本投資於東南亞諸國的外國資本轉移到中國,在東南亞諸國造成資本流出。 進一步造成各國央行持有的外匯水平下降,不足以維持貨幣匯率平穩所導致。但一般肇因於投資環境改變的例子不會使用「資本外逃」形容,而是以「資本外流」來描述,避免「外逃」字面上所帶有的恐慌含意。

    也有的例子顯示在一些開發中國家,或者是貪腐較為嚴重的地區,貪腐的所得往往會被以較特殊的、未經監控的手段流出國外,造成另一種形式的資本外逃。 這些國內資本的持有者可能因為獲取資本的手法不當,或者違背了所在國的法令,因此往往會將資金利用種種管道轉移至國外,避免不法資金被追回。 例如中國曾發生過大規模的資本流出,1997年是364.74億美元,1998年是386.37億美元,1999年238.3億美元。2000年480億美元,而同期的外商對中國的實際投資額才407億美元。而在2011年發布的一份《我國腐敗分子向境外轉移資產的途徑及監測方法研究》研究中,報告透露「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外逃各級幹部人數達16000至18000人,攜帶款項為8000億元人民幣」。不過而後該報導被中國金融網宣布不實。...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3年發布的相關統計資料整理而成,其數據受到較多國家官方質疑,無相關來源佐證,僅供參考。 括號內,為一國年均資本流失總額,單位為美元,包括合法與非法的資本外逃。 1. 極多:中國3075億、印度2928億、美國2723億 2. 多:俄羅斯1937億 3. 較多:墨西哥1732億、法國1727億、土耳其1692億、日本1639億、印尼1629億、馬來西亞1627億、韓國1613億、瑞典1609億、西班牙1606億 註: 1. 中國、印度——因本國經濟犯罪分子和職務犯罪分子攜款逃往境外而造成逃非法資本外流數額最龐大的兩個國家。其外逃地主要為東南亞地區。 2. 美國——因避稅而外流資本最龐大的國家。 3. 墨西哥——因套利性洗錢而造成資本外流數額最龐大的國家。

  4. 超賣 (overselling、overbooking)又稱 超售 、 超額預訂 ,是針對有期限的商品或服務,廠商 銷售 的數量刻意超過實際可以 供給 的數量。 在 旅遊業 、 航空公司 及 住宿 業常會有超賣的情形,出現的原因是因為公司認為有些買家不會完全用完之前預訂的量,或是有些買家可能會取消。 超賣的作法保證所供給的資源可以100%用在銷售上,使得 投資報酬率 最大化,避免資源閒置而無法帶來營收。 但是若沒有買家取消,就會讓一些客戶無法如預期的使用其商品或是服務,需延後一段時間才能使用。 例如若 機票 超賣,又沒有乘客取消航班,航空公司就會請一些乘客免費升級艙等,或以較優惠的方式改搭其他班次班機。 [1] 交通运输业. 航空. 机票超售是指超过航班最大允许座位数的销售行为。

  5. 台商經營的範圍很廣,涉及生活各個領域。. 電子產品 尤為發達,在世界市場上占有很大的份額。. 1990年中華民國開放臺商對中國大陸投資,初期投資以製造業勞力密集型 產業 為主,投資 製造業 達9成,然隨中國大陸推動經濟轉型及產業在地化,製造業投資 ...

  6. 外資企業的全部 資本 是有外國 投資者 投入,它並不包括外國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在中國境內的分支機構,它可以是法人企業、也可以是經批准後的非法人企業。 外資企業以 認繳資本 制,分期出資;三年內繳納清,其中首次出資不得少於認繳的15% [1] [2] 。 2020年1月1日,根據新施行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 》,「外商獨資企業」這一企業類型被廢除,併入 外商投資企業 ;現有的 中外合資企業 將於5年過渡期內變更為新的類型。 2023年8月13日,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 [3] 參考文獻 [ 編輯] 您可以在 維基文庫 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 ^ 劉恆.

  7. 買辦 ,是指為外國組織從事投資貿易經濟或政治剝削充當代理人的人或團體 [1] 。 在現代中文中,狹義上指近代史上外國在華貿易公司「 洋行 」僱傭的中國籍代理人 [2] 。 馬克思主義理論 中, 買辦 資產階級 指在中國或其他 開發中國家 ,為外國 帝國主義 利益服務的一類資產 階級 ,常簡稱為「買辦階級」或「買辦」 [3] [4] [5] [6] 。 在 中國大陸 網際網路,「買辦」一詞常傾向於這一含義。 語源與歷史 [ 編輯] 在中國古代,自 宋朝 起,「買辦」一詞專指宮廷、官府採買物品的商人 [2] 。 明朝 中期,葡萄牙語的comprador傳入中國,本意為「採購者」。 [2] [7] 中國人開始也將為外國商人採辦、管事的中國人稱作「買辦」 [8] 。

  1. 相關搜尋

    外資賣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