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月30日 ·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這個計畫由土木工程教授暨工程與系統科學中心共同總監 Lauren Gardner 領導展開地圖製作, 這份全球地圖 顯示武漢肺炎(2019-nCoV 病毒)確認感染者以及死亡案例的分布,也開放數據供免費下載。 Gardner 表示, 他們認為應該讓目前疫情的擴散程度透明化讓大眾了解目前的情況。 這段時間搜集的數據對於研究也相當有幫助。 (延伸閱讀: 武漢肺炎,台灣出現首例! 傳染途徑、症狀、如何預防? 5 大 QA 一次看 ) 疫情數據來自世界衛生組織 WHO、美國疾病預防與管制中心 CDC、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還有中國醫療專業線上社群丁香園。

  2. 2022年4月16日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 1,351 例 COVID-19 確定病例,分別為 1,199 例本土個案及 152 例境外移入(143 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 1,199 例本土病例,為 575 例男性、623 例女性、1 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 5 歲至 90 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2)年 3 月 31 日至 4 月 16 日,其中包含 672 例為無症狀感染。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

    • 大陸疫情最新1
    • 大陸疫情最新2
    • 大陸疫情最新3
    • 大陸疫情最新4
    • 大陸疫情最新5
    • 企業應變觀察:還在防疫階段,走一步算一步
    • 目前兩大挑戰:局勢難測、人員限制移動
    • 2020 年經濟衰退:工業、汽車業受創深

    面對疫情來勢洶洶,多 數企業仍處於被動反應模式,針對單一事件或政策「走一步算一步」,像是 96% 的企業調整差旅政策,限制員工進出高風險的疫區、93% 的企業調整辦公室的清潔程序、87% 的企業要求員工自我檢疫等。 較少數的企業思考長遠下來,公司該做什麼樣的調整, 僅有 15% 的企業事先設想「需求反彈」的應變方案、34% 的企業評估需求反彈的時間點等。這代表大部分的企業,危機處理的能力還不夠全面。

    為什麼企業無法及時調整營運策略?主要的原因來自疫情變化快速,從一開始中國武漢爆發疫情,接著擴散到亞洲地區,最後連歐洲、美洲各國都相繼淪陷;病徵也從剛開始的咳嗽、發燒,到現在失去味覺,甚至有無症狀的病患出現,疫情發展沒有人說得準、也無法預測未來的走向。 再來是疫情導致人們不能隨意行動,如今全球化的時代,許多企業在各國都設有據點;為了遏止疫情蔓延,各國紛紛實施鎖國、封城等措施,使得公司基本營運出現狀況,有些企業甚至直接收掉海外據點。

    各行各業叫苦連天,其中,又以工業、非必需消費品(如汽車、精品)最為嚴重。以汽車工業為例,全球近 200 萬輛車的生產地都在湖北省及其周邊地區,光是武漢就有 700 多家相關的供應商。中國不只是新車的最大銷售市場,也是製造商和供應商的重要據點;一旦供應鏈中斷,中國和全球的汽車產業都受到影響。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0年2月21日 · 僅有 4 大業態可能因疫情受惠:分別是人身預防規劃(52%),網路電商(50%)、人身保健及醫療(36%)、物流產業(11%)。 東方線上. 傷害重>> 觀光、休閒、策展、百貨、零售. 高達 97% 的專業經理人認為觀光旅遊業首當其衝,包含旅行社、飯店、行程活動、旅遊相關運輸等等;而 KTV、電影院、酒吧、高爾夫球場/遊樂園等休閒娛樂產業,或是人潮眾多的展覽/策展產業,都有超過 9 成專業經理人認為會受疫情衝擊。 另外,百貨零售業、餐飲服務業也有 85% 以上的專業經理人,認為疫情帶來負面影響。 從中受惠>> 人身保險、網路電商、醫療保健、物流. 疫情不會對全部業態都帶來傷害,顯而易見的消費轉變,就是從線下轉向網路交易。

  5. 2020年2月18日 · shutterstock. 中國停工效應,產業斷鏈! 估影響全球 500 萬間企業.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中國武漢肺炎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尚未平息眾多企業和工廠遲遲無法復工衝擊全球供應鏈。 最新研究結果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武漢肺炎疫情,以及中國大規模停工的連帶效應,全球估計超過 500 萬間企業受到影響。 病例數破百地區,覆蓋中國9成以上企業. CNBC 17日報導,全球商業研究公司鄧白氏(Dun&Bradstreet)針對疫情嚴重的中國省份進行分析,發現它們與全球商業網路密切關聯。 根據鄧白氏報告,截至2月5日確診病例達100例以上的地區,覆蓋了中國九成以上的企業,其中約有4.9萬家企業是外資設立的分公司或子公司。

  6. 2020年3月19日 · 中國與東亞的疫情在第二季初期會受到控制,歐美地區確診人數則持續快速增加到 4 月中旬,各國將採取更強烈的防疫政策,疫情也會在 6 月趨緩。 經濟狀況受到大規模隔離、旅遊禁令影響,企業或消費者的支出都會大幅下降,即便是恢復速度比較快的亞洲地區,供應鏈直到第二季尾聲仍難以恢復,至少到第三季才有起色,歐美地區更可能等到第四季。 各國政府則會更積極採取貨幣策略,像是美國聯準會已經連番降息,但麥肯錫認為此舉效果有限。 較悲觀情況:持續緊縮,直到明年前兩季才會復甦. 挑戰更加嚴峻。 病毒會被證實與季節無關,各國防疫策略效果也不彰,剛開始流行的歐美地區,確診高峰會延續到 5 月中旬,就連可能已經控制住疫情的東亞國家,也得持續實施防堵政策,避免疾病再度流行。

  7. 2020年4月1日 · 世界旅遊觀光協會WTTC最新研究指出, 新冠肺炎爆發可能會讓全球超過 7520 萬旅遊相關產業的員工有失業的風險 ,其中以亞太地區預估就有 4870 萬人受影響,等於旅遊業 GDP 損失近 8000 億美元,美洲和歐洲則各有超過 1000 萬人可能失業。 而世界經濟論壇預估,即便等到疫情結束, 全球旅遊業的損失可能要花上 10 個月才能恢復 。 航班大規模減量,航空公司陷危機. 製圖 / 李晴. 大量的航班被取消,讓航空公司同樣受衝擊。 旅遊數據公司 OAG 統計, 3 月 23 日起的這一週,全球航班數量跟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 28.7% ,中國則是少了 37.5%,而歐美國家開始進入大爆發的狀態,義大利跟去年同期相比航班少了 88%,英國少了 53.5%,西班牙則是少了 74.3%。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