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淨零轉型加速太陽能與風電持續推動新能源帶來更多投資機會. 2023 年政府因應產業需求及淨零轉型加速推動綠能設置太陽能設置方面由於台灣國土面積小目前地面型及水面型開發已趨飽和主要以屋頂型或漁電共生農電共生為持續推動方向例如今年五月份立院三讀通過一定條件的新建增建或改建建築物應於屋頂設置一定裝置容量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將提高太陽能之設置量。 離岸風電方面, 2023 年 8 月完成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第一期之選商,共七間開發商得標,兩間放棄簽約,其餘五座簽署行政契約之風場總裝置容量共 2.335 GW,預計將於 2026-2027 年間併網;

    • 太陽能產業政策目標,預計將於 2025 年達到累計安裝量 20 GW
    • 惠於政府調高躉購費率 4.5%,系統廠將加速完成併網
    • 隨著中國太陽能矽料、矽晶圓報價高檔轉弱,帶動台灣模組廠獲利結構轉佳
    • 6443)接單滿到 2022 上半年,且完成募資 6.15 億元力拼重返國際市場
    • 元晶(6443)本益比有望向 25 倍靠攏
    • 茂迪(6244)持續增加自有電廠規模,且開發技術門檻更高的 Topcon 產品
    • 6244)股價淨值比有望向 4.2 倍靠攏
    • 安集(6477)除增加電廠規模,與茂鴻電力合資可望在未來 2 年穩定貢獻營收
    • 安集(6477)本益比有望向 23 倍靠攏
    • 生(3576)股價淨值比有望在 2.2~2.7 倍之間震盪

    以台灣政府對於太陽能發展政策目標來看,預計 2025 年累計安裝量要達到 20 GW,截至 2020 年已安裝 5.82 GW,2021 年前 10 月則新增 1.3 GW 至 7.12 GW,但距離 2021 年新增目標的 2.2 GW 尚遠。主因 2021 年以來上游原料價格不斷飆漲,其中矽料價格漲幅高達 200%、矽晶圓漲幅也將近翻倍,其他如支架、線材、鋼構等也普遍上漲 3 成以上,導致系統廠呈現虧損,因此選擇暫緩拉貨。

    為了達到政府目標,經濟部於 21Q4 宣佈調高躉購費率 4.5%,希望藉由政策力量加速系統廠完成併網,這也確實加速系統廠對模組廠的拉貨力道。近期,元晶(6443)公告 11 月營收達 8.77 億元(YoY+131.75%,MoM+51.46%),創下歷史新高紀錄,且公司預期 12 月營收將維持 11 月的高檔水準。 因台灣政府規定通過審核之電廠須於 2 年內完成併網,因此 2021 年以來遞延的訂單,將在 2022 年底前完成併網,且政府目標 2022 年安裝量至少為 3GW,加計市場預估 2022 年躉購費率可望維持目前水準,系統廠有望加速向模組廠提貨。

    另外,近期隨著中國太陽能矽料、矽晶圓新增產能陸續開出,報價從 12 月開始高檔回落。其中,中國太陽能矽晶圓龍頭隆基於 2021.11.30 宣布,調降各尺寸矽晶圓價格約 7%~10%,另外根據研調機構 PV InfoLink 預估,中國新增矽料產能將分別在 21Q4、22Q3 陸續投產。在上游報價高檔轉弱的情況下,有望進一步優化台灣模組廠獲利結構,整體產業可望從 21Q4 起落底回升,2022 年太陽能產業展望正向。

    元晶(6443)出席「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並展望 2022 年,不論任一尺寸產品,訂單都已滿到 22Q2,目前接單將自 22Q3 開始,且為因應 2022 年政府建置目標,也準備第 3 階段擴產,預期 2022 年電池與模組產能皆將提升 500 MW 至 1.5GW。大尺寸產品方面,M6 已於 12 月拿到 VPC 認證,2022 年 3 月將開始出貨,M10 則預計 2022 年 7 月取得 VPC 認證。 整體而言,展望元晶(6443):1)因經濟部調漲太陽能躉購費率 4.5%,預期可於 21Q4 起推升系統開發商需求,2022 年也可望受惠 2021 年以來的遞延需求、2)打入 Tesla 旗下 SolarCity 供應鏈,Tesla 近期已向德州政府遞件申請售電計劃案,有望成為德州電...

    市場預估元晶(6443) 2021 年 EPS 為 -0.29 元,並預估 2022 年 EPS 為 2.06 元(YoY 轉虧為盈),考量元晶(6443)將受惠美系客戶訂單穩定貢獻長期獲利,且太陽能產業展望正向,有望使 EPS 虧轉盈且長期維持,採用本益比評價。2021.12.08 收盤價為 40.85 元,以 2022 年市場預估 EPS 計算目前本益比為 20 倍,參考同業較穩定獲利之安集(6477)本益比約 23 倍,以及低軌道衛星同業本益比約介於 20~30 倍之間,目前評價低估,長期有望向 25 倍本益比靠攏。 延伸閱讀:元晶(6443)前傳

    茂迪(6244)出席會展表示,看好 2022 年太陽能市場將呈爆發性成長,未來公司會著在重漁電共生領域,預計採用最新 TOPCon 產品,發電能力更強、投報率更高。另外也跨足半導體業投資廣閎科(持股 20% 以上),每月可望帶來不錯的收益。 茂迪(6244)在會展所推出的全新模組產品 MoPower-400,導入 TOPCon 電池技術,該新品封裝模組轉換效率達 21.96%,超越業界平均的 20.3% 水準,預計 22Q2 完成 VPC 認證,並規劃 TOPCon 總產能將從 2021 年的 15MW 大幅成長至 200 MW,新產能最快 22Q3 開始出貨。 整體而言,展望茂迪(6244):1)近期董事會通過 15 億元資本支出,4 億元用於發展下世代電池技術,預估 22Q2 將 TOP...

    市場預估茂迪(6244) 2021 年 EPS 為 0.47 元(YoY+51.6),並預估 2022 年 EPS 為 0.95 元(YoY+102.1),預估 2022 年底每股淨值約 10.14 元,2021.12.08 收盤價為 35.45 元,以 2022 年市場預估 EPS 計算目前股價淨值比為 3.5 倍,位於近 5 年股價淨值比區間 0.50~5 倍均值中上緣,考量太陽能產業展望正向,且自有電廠將貢獻穩定獲利,目前評價低估,股價淨值比有望向 4.2 倍靠攏。

    在安集(6477)的部份,營收比重約有 2~3 成為售電收入,是政府調高躉購費率的最大受惠者。展望安集(6477):1)自有電廠截至 2021 年 10 月累積安裝容量達 82MW,預期 2021 年底將增加至 90MW,2022 年可望達 100MW、 2)21Q4 起將擴充模組產能 100 MW 至 300 MW,並將於 2022 年貢獻、3)與太陽能開發商茂鴻電力合資成立轉投資公司鴻鼎控股(持股 49%),共同投資300MW 太陽能電站,預期 2022 上半年開始第一階段 100MW 模組出貨與併網,將以每期 33MW 進度建置,且使用安集(6477)之太陽能模組,可望在未來 2 年穩定貢獻營收。

    市場預估安集(6477) 2021 年 EPS 為 1.23 元(YoY-53.6%),並預估 2022 年 EPS 為 2.27 元(YoY+84.6%),2021.12.08 收盤價為 43.20 元,以 2022 年市場預估 EPS 計算目前本益比為 19 倍,位於近 5 年本益比區間 7~31 倍均值附近,考量太陽能轉業轉佳且擁有更多電廠穩定貢獻獲利,目前評價低估,本益比有望向 23 倍靠攏。

    在聯合再生(3576)方面,雖然訂單滿載但多為政府標案,獲利結構相對較差。市場預估聯合再生(3576) 2021 年 EPS 為 -0.41 元,並預估 2022 年 EPS 為 0.4 元(YoY虧轉盈),2021.12.08 收盤價為 21.80 元,預估 2022 年底每股淨值約 9.33 元,以 2022 年市場預估 EPS 計算目前股價淨值比為 2.3 倍,位於近 5 年股價淨值比 0.5~2.9 倍中上緣,目前評價並未明顯低估,未來股價淨值比有望在 2.1~2.7 倍之間震盪。惟考量整體太陽能產業展望正向,若股價拉回至接近股價淨值比下緣,可考慮適當逢低佈局。 總結,「太陽能產業」受惠於政府調高躉購費率且 2022 年有望延續,加計上游原料如矽料、矽晶圓等價格從高檔轉弱,2022 ...

  2. 2023年12月22日 · 根據能源局統計台灣在今年1到10月新增太陽能裝置容量共1.98 GW相比去年成長約36%但其中約350 MW來自一月裝機推測部分應為去年底開始動工的未併網項目因此2023年實際市場需求相較去年反而有所下降。. 2023年已接近結尾,雖依往年經驗看來,在 ...

  3. 2021年2月8日 · 從地理面分析. 太陽能產業現況發電量相較10年前成長超過800倍. 台灣太陽能發展趨勢由政府企業共同驅動綠電普及朝向能源轉型. ∙ 台灣太陽能政策:落實非核家園,推動綠能太陽能屋頂全民參與. ∙ 國際企業參與RE100承諾100%使用再生能源綠電. 國際太陽能趨勢盼太陽能產業蓬勃發展. 參與太陽能熱潮,成為「PGE太平洋綠能」種電夥伴. 從太陽能系統建置開始,成為綠能夥伴,讓閒置空間發揮最大效益. 歡迎成為 種電夥伴👋,一起推動台灣綠能成長. 研究發現,高屏地區的肺腺癌年增加率是北部的15倍以上,且研究對象中,53%的肺癌患者從未吸菸,研究團隊懷疑是空污所致。 空氣污染已是台灣人的日常之一,而中南部最大的空污來源,就是大型燃煤火力發電廠。

  4. 2023年11月7日 · 簡介 目錄. 2022 年全球太陽能市場價值為 947.2 億美元,預計在預測期內將強勁成長,到 2028 年複合CAGR為12.41%。 全球太陽能市場的主要驅動力之一是對永續和永續發展的需求不斷成長。 應對氣候變遷和環境退化挑戰的清潔能源解決方案。 太陽能技術的採用和擴散受到多種因素的推動,這些因素有助於能源格局的整體進步和轉型。 以下是這一主要促進因素的關鍵方面: 太陽能技術,特別是光伏(PV)系統,透過利用陽光的力量,在增強全球能源結構的永續性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這些技術將陽光轉化為電能,提供清潔的可再生能源。 全球對減少碳排放和減輕氣候變遷影響的持續關注加速了太陽能的採用,使其成為向低碳和永續能源系統過渡的關鍵組成部分。

  5. 其他人也問了

  6. www.infolink-group.com › energy › tw太陽能產業動態

    InfoLink 海關資料顯示,2024 年 4 月中國共出口約 20.9 GW 的太陽能模組相比三月的 24.5 GW 環比下降 15%;對比 2023 年 4 月的 18.1 GW 同比則上升 15%。 今年四月,全球前三大進口中國太陽能模組市場依序為歐...

  7. 2021年1月27日 · 根據經濟部的能源轉型計畫台灣政府正致力於發展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產業目標是在 2025年前將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升至20%在這樣的政策推動下台灣太陽能產業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並有望成為推動台灣永續發展的重要推手本文為您整理了台灣太陽能產業的結構及現況分析帶您深入了解台灣太陽能產業的發展現況並分享太陽能投資的相關知識讓我們一起探索台灣太陽能產業的未來前景以及如何參與這個快速成長的產業。 台灣太陽能產業現況|產業結構及現況分析. 雖然大家都聽過太陽能,但多數民眾對太陽能產業的了解並不深入,以下整理了台灣太陽能產業結構介紹,以及產業發展現況,幫助你了解台灣太陽能產業。 台灣太陽能產業結構|認識上、中、下游產業發展. 簡單分為上、中、下游3個產業類別: 太陽能產業上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