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登報道歉,有意義嗎?. 所謂的「以判決命加害人公開道歉」,就是實務上常見的登報道歉。. 誠如大法官許宗力在釋字第656號解釋中所說的:「名譽乃人之第二生命,不法侵害他人名譽者,向被害人道歉,天經地義,且大街罵人者,亦絕無僅於小巷道歉之理 ...

  2. 2024年6月7日 · 孟皇/剖開《墜惡真相》中的法庭角色與父權沉痾. 《墜惡真相》電影並未採取全知的上帝視角拍攝,因此觀眾只能在眾說紛紜中的「真相」之間搖擺。. 隨著探問女主角、德國籍作家桑德拉到底有沒有罪,導演也一一解剖了父權社會中被綑綁的感情 ...

  3. 2021年12月3日 ·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 ...

    • 法官為何能推翻陪審團決定?
    • 種族歧視最嚴重的觀光勝地
    • 恐懼讓我們變得殘暴
    • 摒棄成見、傾聽理解,遠離不完美的正義

    在美國,聯邦憲法保護因重罪被起訴的被告有接受陪審團審判的權利,無非是希望將公民的常識與價值觀直接體現於司法個案中,並可發揮對公權力或體制的限制。既然如此,為何華特案的主審法官可以推翻陪審團的決定? 美國是一聯邦國家,各州有其司法主權。死刑或終身監禁且不得假釋的判決,每個州幾乎都是由陪審團決定,不論陪審團決定處以死刑與否,都以此作為最後判決。只有在佛羅里達州及阿拉巴馬州,法官擁有優先於陪審團的權力;亦即,法官可以動用「優先權」改變判決結果,甚至自行改判為死刑。 自1976年以來,在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例中,阿拉巴馬州的法官動用這項權力更改陪審團量刑決議的次數,截至2011年為止,35年間計有110餘次,其中有高達91%的案件將無期徒刑改判為死刑。 法官為何偏好加重徒刑?這涉及法官的選任制度:包括阿...

    當然,僅僅破案壓力並不足以使華特蒙冤受屈。華特之所以在兇案發生數個月後被鎖定,在於他與當地的白人女性有一段婚外情,這引起了地方居民的騷動。因為在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各州,對於跨種族的性與婚姻關係的恐懼,深植人心;直到1967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才判決維吉尼亞州及其他16州禁止不同族裔通婚的《反異族通婚法》(Anti-miscegenation laws)違憲。 只是,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案件判決之後,美國跨種族婚姻限制依然存在。以華特發生婚外情的1980年代為例,阿拉巴馬州憲法仍明文禁止。如果讀者們知道1860年代美國南北戰爭期間,阿拉巴馬州首府蒙哥馬利市曾一度作為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首都,又是1950年代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牧師領導的公車罷車事件發生地,也就不...

    由此可知,民主普遍、法律完善不一定能引導社會進步。而冤案就像是社會觀測器,它不只是執法者、訴訟參與者一連串錯誤形成的產物,更是特定社會共同形塑的合成品。我們都該深切了解的是,迄今沒有一個國家敢保證絕對沒有冤案,甚至絕大多數的冤案看來都有相似之處;審判者偏見、刑求逼供、錯誤指認、科學證據錯誤等,都是常見的冤案成因。 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徐自強、鄭性澤等人,是許許多多台灣人費盡千辛萬苦從死牢中救出的受冤者;柯芳澤、蘇炳坤、陳龍琦還有其他不計其數的司法冤抑者,在歷經生命的磨難、摧毀後,或獲得平反,或苦難依舊。 這些無數的生命故事,無一不在質問我們每個人秉持、相信的永恆價值與人性追求。我們是否為了破案,容任檢警不擇手段、違反偵查不公開?是否為了平息騷動,允許執法者速審速結、治亂世用重典?是否為了...

    最後要說明的是,電影中獄警要求布萊恩先脫衣受檢一幕,在真實事件中,是發生在布萊恩律見另一位非裔死囚──自小在幾十個寄養家庭流浪、被虐待並罹患思覺失調症的艾弗利.詹金斯(Avery Jenkins);獄警則是駕著貼有美利堅聯盟國旗標誌的貨車、典型種族主義者的白人,並負責押解艾弗利到法庭參加布萊恩為他爭取來的重審聽證會。 當這位獄警在法庭上聆聽布萊恩詰問精神科專家有關艾弗利的成長與精神狀況後,不僅於返回監獄的途中,購贈艾弗利夢寐以求的巧克力奶昔,並在布萊恩再度律見時,一改先前的敵視態度,向他表示:「我也是在寄養家庭長大的,我以前總以為世界上沒有人像我這樣慘了」、「但聽了艾弗利的故事,我明白有其他人跟我的經歷一樣慘,或許比我還更糟」、「我只是想要說,我覺得你在做的事很好」。 這告訴我們:人只要保有...

  4. 2021年4月9日 · Watch on. 在電影中,不斷談及每個人的出身、階級,因而有必要先弄清楚印度的種姓制度是如何劃分的。 依照維基百科的解說,印度教(英語:Hinduism,梵文稱「吠陀教」)在世界上的信徒人數僅次於基督教、伊斯蘭教,信徒間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5. 2021年8月6日 · 孟皇/從《HERO》到《鴉色刑事組》:執法者應不畏權勢、秉持良心,實現正義與人性關懷. 在一般的法庭戲中,相較於積極主動追訴犯罪或為當事人辯護的檢察官、律師角色,法官大都只是在辦公室研究案情、在法庭上聽訟並且不告不理,因而在劇情 ...

  6. 2023年2月3日 · 孟皇/從《法外情》到《正義迴廊》,從良知、同理、公義深掘人民參與審判的意義. 創下香港限制級電影票房紀錄的《正義迴廊》,劇情部分從9人陪審團的視野,對香港的社會文化、審判制度以及人性的複雜提出疑問,引起觀眾們的共鳴。. 觀看本片,很 ...

  1. 相關搜尋

    孟耿如